首页 > > 66

外媒如何采訪中國領導人?

2015-04-17
来源:搜狐

  導語: 3月3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總編專訪。這場含金量頗高的訪問為何在半個月後才公布於眾?外媒在采訪中國領導人之前又要做哪些准備工作?而對於一些敏感問題,中國領導人們又該如何接招?

  李克強為何此時接受外媒專訪?

  4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增幅7%,6年最低;各地還像此前一樣發布著官員因貪腐被查的消息;當天,北京遭遇沙塵暴,13年來最強。雖然會見已經過去半個月,但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選擇這一天,發布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該報總編萊昂內爾?巴伯的消息,顯然另有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時報》與李克強“緣分頗深”。李克強曾三度在這份報紙上發表文章,闡述中國的經濟立場。2011年初,李克強作為中國副總理出訪歐洲時,曾在該報刊發了題為《中國同世界共成長》的文章。2012年5月2日,作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再次在《金融時報》發表名為《中國對歐洲充滿期待》的文章,2013年,已經成為總理的李克強第三度在該報發文,稱“中國經濟將保持持續健康增長,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

  一般來說,外國記者在采訪中國領導人時所提出的問題,不但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有時候也是中國老百姓關心的重大問題。通過媒體采訪,領導人可以解釋我們的立場,把我們的觀點和立場傳播出去。此次李克強總理在接受外媒訪問時,就著重回應了中國經濟政策、亞投行、房地產、物價等外界高度關注的問題。表明中國無意打造新的國際秩序,也承認中國政府在保就業和實現今年“7%左右”的官方增長率目標上面臨困難。

  與不少對中國高級領導人的采訪不同,李克強在這次采訪中沒用底稿,問題也未事先提交給李克強或他手下的工作人員。盡管這次會談內容原定不記錄在案,但李克強後來同意發表談話的全部內容,前提是不對他的話作任何修改,這一點讓可謂非同尋常。這次采訪是在人民大會堂香港廳進行的,選擇這個場所接見一家英國報紙的總編,極具象征意義。《金融時報》記者甚至還注意到富麗堂皇的會談場所,以及端上熱毛巾、軟飲料和大量茶水的發式考究的服務員。

  采訪需提前申請,偏愛“名記”、“大報”

  根據公開報道顯示,中國領導人在出訪時接受外媒采訪的幾率要比平時大的多,一般來說,外媒要提前申請,取得相應資格,才能允許采訪。專訪一般都是主流媒體,在當地影響比較大。在領導人出訪之前,媒體提出申請,中方根據情況進行安排。領導人的日程很緊,因此安排媒體采訪也要進行充分的准備。群訪時一般會選擇正規嚴肅的大報,而“電視采訪比較少,報紙采訪比較多”也是領導人選擇媒體的一種慣例。

  對於國外的媒體來說,能夠擔任這種級別采訪的記者,通常都是這個媒體中最著名的記者,甚至是領導層。比如此次采訪李克強總理的萊昂內爾?巴伯,就是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2013年習近平到訪俄羅斯,塔斯社派出的記者則是他們的第一副社長米哈伊爾?古斯曼。他曾經采訪過了150個國家元首。他的采訪不僅在塔斯社發表,也在許多報紙上刊登,在電視台播出。

  這些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媒體和記者,通常西方世界相信他們的獨立判斷和審慎思考,中國相信他們的不偏不倚和友好態度,無論是可信度、知名度和報道動機,他們的行為與表達都得到了普遍認可。在信息不對稱、需要加強國際話語權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借用外國知名記者的社會影響力,巧妙避開了西方社會受眾的“選擇性接觸”。

  提問有技巧 采訪稿需審查

  而外媒采訪中國領導人時,事先需給中國外交部提交問題提綱。這些問題往往“軟硬搭配”,既有時政大事;也有關於領導人本人的興趣愛好、家庭等“親切”的問題。采訪結束後,采訪稿都要通過官方的翻譯,作為外媒寫稿的基礎。一般來說外媒不會對內容進行刪改,而如果外媒的編輯需要對某些段落進行改動,就會和記者以及中國有關部門溝通,取得同意才行。

  媒體記者采訪領導人講話,所寫的采訪稿需要經過官方的翻譯和校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比如外國記者采訪習近平主席,外交部新聞司或是有關單位要審查稿子,要核對稿子與領導人的講話內容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領導人本意。這也是防止記者歪曲和理解錯誤的一種做法。這在全球是一個慣例,比如中國記者采訪奧巴馬,也需要經過白宮的審查才會刊發。

  而關於官方的翻譯,像一些新的詞語“中國夢”,都有對外統一的翻譯,有專門和權威的翻譯專家來進行。像領導人的采訪和講話,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都會發表新聞稿,這些新聞稿會以中文、英文、俄文、西班牙文等各種語言刊發。這些新聞稿都是經過中央的一些高級翻譯專家集中起來,字斟句酌,才能翻譯得准確。

  電視專訪不懼敏感話題

  一般來說,書面和報紙采訪的問題一般經過領導人的深思熟慮,所以並不會出現太多交鋒。與之相比,領導人接受獨家電視專訪顯得更吸引外媒眼球。

  法拉奇專訪鄧小平正值1980年,改革開放的初期,鄧小平借她的問題向世界傳遞出“天安門毛主席像要永遠保留下去”、“清除封建主義錯誤”、“認真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等重要信息。1986年,中南海紫光閣,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華萊士專訪了鄧小平85分鍾。兩個人在對話時,每個人手裏都夾著一支煙。通過他的采訪,鄧小平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中國的改革,絕對不會走回頭路”。

  根據《江澤民傳》記載:2000年江澤民在和華萊士的對話前,更是給出了“不限時間、不限問題”的寬松條件。結果,面對著攝像機,江澤民回應說:“你們對中國事務的描述像天方夜譚一樣荒謬。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中共中央委員會,裏面有一個政治局,政治局中還有一個常務委員會,我就是其中之一。除非獲得所有政治局常委的同意,否則不會做任何決定。”

  在上一屆領導集體中,作為總理的溫家寶曾在2010年接受CNN獨家專訪時,正面回應政治改革問題,提出“要讓每一個中國人活得幸福而有尊嚴;讓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讓社會實現公平正義;讓每個人對未來有信心”四點政治願望。隨後,溫家寶登上了《時代》封面,該雜志刊登了CNN對溫家寶專訪的部分內容。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