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王岐山的兩會檔案:打破盛會不打虎鐵律

2015-04-15
来源:《廉政瞭望》

  下團三年,王岐山的“兩會”檔案

  文_本刊記者 李天銳

  “從嚴治黨不能無原則地一團和氣,要耳朵伸長,眼睛瞪大。”這是今年3月8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組審議時冒出的諸多“金句”之一。

  盡管王岐山在反腐方面“蠻拼的”,但“9天之內密集拋頭露面,6次談反腐”,對信奉“說一尺不如干一寸”的他而言,確實不多見。有觀察人士稱,這種情況或只會在“兩會”期間出現。

  據廉政瞭望記者此前統計,2014年,王岐山單獨活動被報道的有20余次,其中參加全國“兩會”審議就占了6次,達30%。聚焦王岐山3年來的“兩會下團檔案”,就具有了獨特的意義。

  中央紀委將出臺哪些新策?

  梳理發現,履新中央紀委書記后,王岐山已參加了3次全國“兩會”,每次除了出席他所在的全國人大北京代表團審議,還會分別出席4個代表團的討論會。3年來,他已先后與13個省份的代表討論交流。從地域上看,這些省份東、中、西部分布均勻。

  “八項規定要求并不高,長期堅持落實好是對我們的考驗。”2013年3月6日,王岐山參加他所在的北京代表團審議時,要求各級干部要帶頭反“四風”。事實上,闡發反腐策略,強調當前工作重點,已成為王岐山兩會發言中的一大重點。

  以這兩年“兩會”為例。2014年3月,還是在北京團,王岐山放狠話:“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就是政治責任,兩個責任都要具體化,不落實就是嚴重失職。”在吉林團,他強調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探索開展專項巡視。在河南團,他盯住“自己人”,要求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反腐主業。

  到今年,“觸犯了紀律要及時處理,決不能放任自流,造成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等,又被“老王”突出強調。

  “從內容看,王岐山兩會講話側重點各有不同,卻涵蓋了當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反腐重點;從效果看,這些舉措,多為中央或中央紀委新近提出。在‘兩會’上做闡發,影響力大,影響面廣,各地都會組織學習,加之社會關注度也高,有利于各方監督。目標就是著力治標,打虎拍蠅。”一名反腐專家對廉政瞭望記者分析。

  在參加代表團討論時,“老王”還會透露一些中央紀委正籌劃的新動作。例如中央紀委已決定成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就是王岐山2014年到四川代表團時率先披露的,他還要求,要對跑風漏氣、以案謀私等違紀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決查處絕不手軟。

  今年3月6日,王岐山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更首度披露,今年要在鞏固省一級落實主體責任成果的基礎上,向地市一級延伸,強化監督執紀問責。還要突出問責,查處幾個典型。

  不過,“說新詞兒不能忘記老詞兒。”今年3月12日參加最后一場審議時,王岐山說,“改進作風仍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要緊盯‘四風’新動向新表現,弛而不息正風肅紀。”

  在上述專家看來,王岐山深刻認識到,面對沉疴,反腐從方略到實踐都需要持續用力。這也是他歷次“兩會”發言各有側重,但都強調打虎、反“四風”、巡視等的原因。事實上,2014年為全國政協常委作報告時,他已袒露心聲:“這事(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我得抓五年。”

  值得一提的是,多次講話中,“老王”都將群眾的分量看得很重。2014年第一次審議,他就特別提到,反腐取得新進展,群眾的支持參與是原因之一。今年3月4日,在參加政協委員聯組會時,他又表示,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群眾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標準。

  今年參加“兩會”,學歷史的王岐山,講話更多呈現出對全局、對歷史的深入思考。這不光表現在他重提毛主席與黃炎培的“窯洞對”,還表現在談及“塌方式腐敗”時,他從三晉悠久歷史和文化談起,要求當地從中汲取力量、重塑信心,讓山西團“氣氛為之一變”。

  今年還有個突出特點是,“兩會”期間及前后打虎不停。從未參會的景春華、栗智被查到“回不去了”的仇和、徐建一落馬,讓外界震動,有說法稱打破了“盛會不打虎”鐵律。

  事實上,“王岐山在‘兩會’上早有提醒,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這些貪官就是典型。”上述專家表示。他同時指出,反腐一直延續著如常節奏,所謂“鐵律”并不存在。去年云南高官沈培平落馬,也是在3月9日全國人大開會期間。

  “老王”如何“嘮嗑”?

  代表:我是渭南的。

  王岐山(陜西話):哦,我在大荔待過。

  胡春霞:我是農民工代表。

  王岐山:見了我都不說西安話。

  王岐山:哪個農村的?

  某農民工代表:禮泉縣,咸陽的。

  王岐山:哦,禮泉的你們看著唐太宗呢,昭陵是在禮泉的。

  這段對話,出自2014年3月10日陜西新聞聯播。王岐山曾在陜西學習、工作十多年,看望代表頗感親切。廉政瞭望記者從同期聲中發現,王岐山講話聲音渾厚,語氣平和,普通話標準,講到關鍵處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

  不止是看望陜西團代表。3次全國“兩會”,王岐山在北京、海南、河南、四川團等談到具體事件時常妙語連珠,“嘮嗑”還不忘對代表循循善誘,體現出“鐵腕老王”的另一面。

  講起新舉措,他以小見大,甚至“自我調侃”。如2013年在北京團談“改作風”時,他說,人的毛病積累時間長了,改起來挺難的。“我這人駝背,身邊人老是提醒我挺起(腰)來,這樣對身體好。那天在主席臺坐著時我也有意識地挺起來,可挺一會兒就堅持不住了。”寥寥數語,道出中央下決心糾風的緣由。

  改會風同樣需要持續用力。今年“兩會”,海南團有代表談農墾改革時,王岐山不客氣打斷說,“還是要少說點成績,多談點問題和建議”,“我們現在如果說講成績,可以講得高興得要命,如果講問題,也能講得難過得要死。”這已是王岐山連續3年強調會風。

  讓河南輝縣市李莊村村支書范海濤感動的,則是王岐山對基層代表的尊重。當時,王對范講的村里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很感興趣。“看了看發言的名單,說:‘海濤?范書記?我就稱你范書記吧。’然后就開始聊,中間反復喊我范書記三四次。”

  以文化現象引申出深刻主題,是王岐山的慣用手法。很多人都記得,去年“兩會”王岐山提到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但大家未必都清楚,“老王”舉例是為了說明“韓劇宣傳的正是中國傳統的儒文化,中國文化需要向傳統回歸,要相信5000多年的中國文明”。

  也是在那次會議上,他點贊了堅守話劇舞臺的陳道明、何冰等大腕“甘于清貧”,目的也是希望形成崇藝尚德的新風。

  不光如此,王岐山常與文藝界的朋友交流反腐大計。當作家二月河在兩會審議時稱,當前反腐“蛟龍憤怒、魚鱉驚慌”,“讀遍二十四史,沒有找到現在這么強的反腐力度”時,王岐山回應道:“二月河的意思我聽懂了,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寫的‘帝王系列’我認真看了,就能讀懂他。知音是什么,就是通過聽音樂就能聽懂作曲人想表達什么。”

  來到故地代表團,聽著鄉音,王岐山仍不忘提醒當地干部。十多年前主政海南,他強調“海南所有的發展都要服從于生態第一”,還曾在省政協大會上發飆“誰亂砍樹我就跟他玩命”。如今,他告訴當地干部,最痛心的是省民政廳門口的珍貴花梨木被盜伐,至今未破案。

  在陜西團,“老王”則更多展現出了懷舊一面。他表示,在陜西學習工作十多年,確實有感情。聽到陜西的話、陜西的戲、見到陜西的人,記憶就被激活了。他甚至談起了名字的由來:“我想也可能是我老父親給我取了(岐山,為陜西一縣名)這樣的名字,就和陜西結緣了……”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