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用“互聯網+”思維變革大宗商品交易

2015-04-21
来源:期貨日報

  所謂的“互聯網+”其實就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創新而出的全新的商業運行模式。其實,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多多少少接觸過互聯網的人,都應該已經感受到了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迸發而出的巨大力量。就拿今年春節“支付寶[微博]、微信搶紅包,發紅包”舉例,它不僅引導了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同時也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娛樂方式,這就是對傳統生活的改變甚至顛覆。

  “互聯網+”所帶來的大數據運算,成幾何級遞增客戶,信息的病毒式傳播,這都是以前無法想象的。對于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行業來說,互聯網也必將改變行業固有格局,重塑商業模式,引發質的飛躍。

  利用“互聯網+”思維,變革運營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技術實時接入銀行監管、倉儲監管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手段,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流程將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虛擬與實體合一,極大促進大宗商品的流通,促進產業鏈的資源整合,提升貿易的整體效率。

  特別是大數據和云計算將成為連接一切和智能化的根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能運用大數據準確判斷行業狀況,精準定位客戶群及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據此再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設置自身市場定位,創新交易和交收模式。如此能較大程度地減少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業務和服務競爭的同質化,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有利于改變我國當前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較為混亂的現狀。

  對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決策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真正能夠運用“互聯網+”思維,變革傳統運營模式:互聯網時代“體驗為王”,應不斷提升線上體驗,使企業用戶在線高質量享受第三方質檢及質量糾紛調解服務,增加交易平臺公信力;“用戶至上”,要深挖個性化服務,不斷推出針對不同商品、不同類型企業、不同區域的個性化服務,進一步貼近市場,增加現貨企業的平臺使用粘性;“線上線下一體化”,要不斷配合線上體驗,優化線下服務,通過渠道協同實現線上線下打通與互動。作為大宗商品交易來說,線下服務優化同樣體現在倉儲物流方面,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信息化、智能化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倉儲物流信息的隨時查詢和共通,減少交易風險。

  “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

  服務實體經濟是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最根本定位,而互聯網金融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及風險保障機制、平臺信譽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眾所周知,大數據讓征信變得更加容易。互聯網金融以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為載體,通過掌握在平臺上開展交易的現貨企業的各環節資金流、物流等眾多信息形成的大數據判斷企業資信。而根據大數據信息和現貨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可以引入銀行、保險、基金等不同金融機構,開展諸如在線保利融資、訂單融資、票據融資,甚至創新出獨具特色的靈活的,一對一的融資產品,逐步形成豐富完善的、更貼近企業需求的在線供應鏈融資服務和模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站定“互聯網+”風口,順勢而為

  綜觀全球,自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美國就憑借其互聯網經濟的先發優勢,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 ,加速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而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的德國,也將“工業4.0”作為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其本質正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

  綜上所述,傳統產業已經別無選擇地被互聯網裹挾而進入變革時代,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前沿陣地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只有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才能乘勢而上。特別是當前,在面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的背景下,政府部門和行業應當順勢而為,積極嘗試運用“互聯網+”進行技術和交易手段創新,尋找中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發展新模式。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