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中国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这也是中国军队参加的第一项联合国维和行动。25年来,中国已累计派出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1660名,目前仍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派有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共83名。
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队伍中,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直面战火硝烟,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冲突一线监督军事安全形势,却并不配属任何一支维和分队。军事观察员负责观察巡逻、监督停火等工作,参谋军官则承担着各级司令部情报、作战、核查、通信和培训等任务。
“在硝烟中睡去,在炮火中醒来。”曾任中国赴?利亚军事观察员的刘勇这样描述在大马士革的那段岁月。2012年4月,在国际社会的艰难斡旋下,?利亚内战交战双方实现了形式上的停火。4月21日,联合国通过协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利亚监督团,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监督?利亚各方停火情况。当时,中国一共向联?团派出了9名军事观察员,刘勇是其中之一。
危险从到达大马士革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爆炸、枪击、劫持、围攻……针对平民和联合国人员的恐怖活动接二连三。“离我最近的爆炸祗有三四十米。”刘勇回忆说,当时,一辆油罐车被炸药引爆,“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
战火、抢劫、疾病……除却这些众所周知的威胁,驾驶也是一大挑战:迷失方向、翻车被困、遭遇围困、误入雷区……任期中,几乎每个人都经历或者听同事说过类似的遭遇。危险还不限於此,现任海军发言人梁阳在担任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核查办公室副处长期间,曾遭到武装派别的拦截。“在用语上要特别谨慎,一个单词用不对都可能冒犯到对方”,回忆当时交涉的场景,梁阳如是说。
早在1991年就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赵京民,沉稳干练,反应敏捷。2007年8月,他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为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部队司令,开创了中国人担任国际维和部队司令的先河。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有62名参谋军官在联合国特派团担任司令、战区司令、工兵处长、後勤处长等上校及以上职位。
联合国特派团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如何妥善处理多元文化差异成为履新的赵京民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当时,特派团每月上报的双方违反停火协议的情况高达数百次,经过仔细了解,赵京民发现,问题的缘起并不复杂。
“在达成的协议中,停火双方均同意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以定期Visit(访问)营地进行监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特派团采用的往往是Verification(核查)的说法,这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拒绝接受。”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赵京民对症下药。特派团团长朱利安·哈斯顿起初并不理解,赵京民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打消了他的疑虑:“你去医院Visit一个医生,难道祗是为了找他喝茶聊天吗?”仅仅是措辞上的微小改变,却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两个月之後,违反停火协议的事件就降至18件。
有战火,难免会有牺牲。2006年黎以冲突中,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位於黎巴嫩南部的希亚姆哨所执行任务时,遭以色列空袭,不幸以身殉职。2015年1月,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在希亚姆哨所附近,为杜照宇等牺牲的4名军事观察员修起了一座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