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政改方案为未来提供起点

2015-05-07
来源:香港商報

  民主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数年前,一位非洲学者曾经就非洲殖民史作出这样的评论:你可以把很多东西教给民众,但无法教他们如何管治自己的政治事务。

  很多人都说过,1984年中英签署的框架协议已经承诺普选行政长官,这一点也在基本法中得到体现(编者按﹕中英联合声明并无承诺普选行政长官)。但事实上,对於2017年香港政制改革来说,这些协议只是抽象承诺,至於如何完成这些承诺的详细路线图,则需要在1997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内建立。

  这种安排是很明智的。在1990年代,内地与香港有谁能够预知20年後的情况,从而制订精确的选举安排?管治是一个有机体,它的发展涉及很多不同元素,包括立法会的角色、行政机关的功能以及公民的社会地位。当香港回归时,没有人知道这些会如何发展。

  北京态度审慎不足为奇

  对於2017年的行政长官普选,香港雄心勃勃,并且充满期望。但北京对此持审慎态度也不足为奇。毕竟,如果2017年选举制度的设置行不通的话,北京肯定是大输家。因此,即使批评者心存异议,也应明白北京为什麽如此审慎。

  在该背景下,香港政府4月22日公布的2017年特首选举方案是合乎预料的。这个方案紧贴港府去年底的建议,即由1200人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提委会)作为潜在行政长官候选人与全体选民的中间人。如果参选人得不到至少120人提名及提委会过半数的支持,他们就不能过关。

  由於提委会产生方式存争议,它对最终谁能出选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一点令民主派人士不满。然而,一旦候选人通过提委会提名,他们就能在公众面前进行竞选活动,并争取500万选民支持,这一点无疑是民主的。

  维持现状不如接受改变

  港府已表明,如果政改方案未能获得通过,一切将维持现状:行政长官继续由选举委员会选出,而不会有任何普选。因此,现在应该是每个人平心静气思考的时候了。政治时常要接受妥协,目前的选择很简单:要麽接受改变,以及日後会有进一步的改革;要麽坚持原则,维持所谓的「道德高地」,并期望在目前政制安排下,2017年後的情况持续恶化,以至於普选成为届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後者看来非常理想化,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应看到方案带来的可能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香港人是民主的「迟来者」。在英国殖民时期,他们在管治上被拒诸门外,因此很多人对於拿回对自己事务的掌控权显得迫不及待。但与此同时,现在也是弄清何谓民主进程的最佳时机,这一进程在即使自称为多党民主政体标准的美国和英国也仍在进行。本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便是很好的例子:由於对两大主流政党支持的瓦解,加上苏格兰民族党的兴起,英国将面临巨大的宪制及政党政治的挑战。

  即使那些想尽快在香港实现激烈竞争性选举的激进人士,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确实需要一些克制。香港需要一套制度来应对僵局、分化乃至撕裂,目前的政改方案尽管有种种不足,但它真的能让500万人在一些不同候选人中作出选择,这是香港培育政治行为及选举适当领导人文化的开始。香港值得拥有高质素的领导人。香港需要新一代的、讲求实际的政治领袖,他们要有能力驾驭这个制度,并坚持扞卫香港的利益。他们要竭尽所能,保持香港目前的政治及外交资产,并在不公平、公共房屋及可持续发展等挑战上做好建立共识的工作。

  香港有一些界别不喜欢给予他们的选择,但他们应该看看政改方案将带来的可能性。该方案至少给予了香港一些民主发展空间,并为将来的改变提供起点。目前,各方都有责任积极展开合作,并运用各自的创意力求作出适应及改变。  (作者系澳洲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香港商报特约评论员凯瑞·布朗)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