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份之后,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煤炭市場信心逐步恢復,煤價逐步實現止跌企穩。但是,好景不長,煤炭行業并未從此擺脫困境。進入2015年以來,由于需求低迷,供需關系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煤價再度持續下滑,煤炭行業在困境中反而愈陷愈深。
為了幫助煤炭行業脫困,今年3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聯合召開會議,針對煤炭脫困工作中存在的地區之間、企業之間進展不平衡,特別是一些產煤大省(區)超產較多的問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分別就落實煤礦企業主體責任和地方部門監管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和行業自律、規范煤礦生產行為等提出明確要求。
雖然今年一季度國內煤炭產量也出現了收縮,但其收縮幅度要明顯偏小,國內煤炭產能控制情況并不理想。中煤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原煤產量同比下降3.5%,如果這一增長率為年率,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全國38.7億噸的原煤產量測算,今年全年全國原煤產量仍將達到37.3億噸。而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范圍內經國家能源局公告的煤炭產能合計只有32.5億噸。另外,國家能源局有關領導也曾在某些場合公開表示,2014年全國合法煤炭產能也只有約35.5億噸。因此,按照一季度煤炭產量降幅測算,今年國內原煤產量不僅仍將高出已公告煤炭產能,而且也將超過現有合法煤炭產能。
也就是說,當前在某些地方,違法違規生產、不安全生產和超能力生產的情況仍然存在。這也是導致今年以來煤炭行業再度陷入困局且在困境中愈陷愈深的重要原因。
從數據上看,2015年以來神華、中煤等龍頭煤企煤炭產量控制的相對較好,產量降幅均明顯高于全國平穩水平。上市公司中國神華今年1-3月份商品煤產量6930萬噸,同比減少1060萬噸,下降13.3%;中煤能源1-3月份商品煤產量2053萬噸,同比減少946萬噸,下降31.5%。
神華集團礦井現代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單位生產成本低,是業內所公認的,即便其他煤礦全部進入虧損狀態,神華集團絕大多數礦井依靠其低成本仍然能夠獲得一定利潤。
為何神華、中煤等巨頭煤炭產量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
筆者認為,神華和中煤的煤炭產量降幅較大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央企身份。神華因為具有低成本優勢,在煤炭市場下滑過程中,其不僅可以不減產,而且完全可以通過不斷降價來擴大自身市場份額,以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神華和中煤是央企,央企地位決定了他們需要在維護好企業穩定發展大局的同時,依據中央有關部門指令完成減產和限產任務。
2015年4月13日-14日,多部門召開的聯合會議中也提到,“煤炭脫困工作中存在地區之間、企業之間進展不平衡,特別是一些產煤大省(區)超產較多”。
為何一些產煤大省(區)會存在超產較多的問題?
與神華和中煤相比,各煤炭主產省區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要努力保障地方經濟平穩發展,確保地方財政收入不出現大幅波動,而且要最大程度上解決就業,解決目前在崗職工的吃飯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2011年(煤炭“黃金(1183.90, 1.70, 0.14%)十年”的最后一年),山西、內蒙古和陜西三大煤炭主產區煤炭稅收收入(包含煤炭開采和洗選、煤炭及制品批發)分別達到939.2億元、604.9億元和364.0億元,占各省區稅收收入總量的比重分別達到46.2%、30.3%和17.3%,而全國平均水平只有3.8%,三省區財政對煤炭的依賴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012年以來,受煤價持續下跌影響,三省區煤炭稅收收入均出現明顯下降,2013年,三省區煤炭稅收收入分別降至845.4億元、558.3億元和317.2億元,較2011年分別下降10.0%、7.7%和24.1%。2011年至2013年全國稅收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9%,而山西、內蒙古和陜西受煤炭稅收收入下降影響,各省區稅收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5.6%、6.8%和11.4%,分別較全國平均水平低6.4、5.1和0.5個百分點[4]。
2014年,山西省稅收收入出現多年來少有的負增長,其中煤炭行業稅收下降22%。目前,趨勢性的煤價下跌還在繼續,各煤炭主產省區煤炭稅收收入必然會進一步下降,地方財政勢必也會因此更加吃緊。
另外,對于各煤炭主產省區來說,煤炭行業也是城鎮居民就業的重要領域之一,煤炭行業的發展關系著就業,關系著城鎮居民生活,進而關系著社會能否保持穩定。以山西為例,2013年該省城鎮單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在崗職工接近100萬人,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數的比重約為20%。對于陜西和內蒙古部分地市來說,煤炭行業在解決就業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于地方煤炭企業來說,雖然煤價一降再降已經導致部分礦井陷入虧損,但是只有維持正常生產才能給企業帶來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如果過早停產很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銀行貸款本息不能按時歸還,銀行賬戶遭到凍結,最終導致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早早出局,這一結果是多數企業負責人不愿看到的。因此,即便部分煤炭企業已經陷入虧損,但還是要堅持繼續生產一段時間,以便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爭取更多的機會。另外,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隨著煤價不斷下降,應對之策首先是降低成本,而滿負荷生產甚至是超產能生產則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噸煤成本,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因為煤炭的發展關系著主產省區的財政和就業,對于部分企業存在的違法違規生產和超能力生產行為,地方相關監管部門難免存在有意的不作為。這也是為什么部分產煤大省超產較多的根本原因。
考慮到中央、地方和企業的利益問題,最終煤炭產能的控制和煤炭行業的調整或許只能依靠市場機制來完成。在市場機制作用下,隨著煤價不斷下跌,在預計扭虧無望時,部分陷入虧損的煤礦會不得已而停產甚至是破產;部分礦井在堅持虧損生產一段時間之后,也可能因為產品積壓和銀行停止貸款而導致現金流中斷,最后導致企業被迫停產,最終促使煤炭供應得以壓縮,煤炭行業實現深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