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可穿戴設備的春天還很遠

2015-05-08
来源:北京晨报

  外觀雷同、功能相近,可穿戴設備在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後,被貼上了“嚴重同質化”的標簽。然而,這種尷尬的境況似乎並未影響它的快速發展,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未來幾年,智能手表、健身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將駛入快車道,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1.261億部。這是否意味著,可穿戴設備的春天真的來了?

  新品湧現 可穿戴領域攻破“泡沫論”

  處在聚光燈下的可穿戴設備,向來毀譽參半。它既為大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引得創業者們蜂擁而至,同時卻也面對著外界的質疑,小米董事長雷軍就曾公開表示,可穿戴設備產業鏈不成熟,存在續航、實用性差等問題。然而,在剛剛結束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可穿戴設備百家爭鳴,繁榮的景象似乎對質疑作出了有力的回擊……

  在外觀上,可穿戴產品已經開始對人群進行區分,高貴、大氣又不失科技感的inWatch,將傳統與現代技術緊密融合,即便搭配西裝和禮服也不顯突兀;而iHerlth智能腕表主打色系,活潑、動感的造型更加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在功能上,可穿戴設備也更加精進,像蟻視科技展出的頭盔,不僅能滿足用戶觀看電影的需求,還支持3D虛擬現實遊戲,讓佩戴者如臨其境;此外,一款號稱融入傳統中醫經絡養生的智能按摩手套“握握”更是抓緊了大家的眼球,該產品由倍輕松科技開發,關注“觸屏手”“鼠標手”“鍵盤手”等手部健康問題,不僅擁有針對男女設計的10種按摩模式,還與移動互聯網深度融合,打造握握社區,讓用戶可以進行親密交互。

  邂逅“互聯網+” 發展前景被企業看好

  騰米跑跑CEO王齊表示,“蘋果、穀歌、騰訊等國內外巨頭介入可穿戴領域,它們的推動一定比一般企業更具力度。如此一來,我們自己摸索方向的成本也降低了很多。”同時,她認為智能手表擁有豐富的交互界面,能幫助用戶收集更加穩定的生理及運動數據,用戶的認可度會非常高。“隨著技藝、材質以及流程飛速發展,這個行業一定是很蓬勃的,我們的開發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垂直化。”

  “這個領域未來一定有好戲看。”倍輕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赫廷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對可穿戴設備的信心。“我們會借鑒互聯網的模式,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按這個套路走。我們的優勢在於創新能力,我們不拷貝別人的,拷貝別人的代價就是低價或者免費去做,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創新是人無我有,在這個領域裏,大概有400多項創新,而我們占了100多項,所以我們在盈利模式上會有充分的自主性。”如果說兩年前眾企業開始厲兵秣馬,是因為看到了可穿戴設備良好的市場前景,那如今,從依舊活著的企業身上,我們看到的則是一份成熟和理性。

  而在inWatch創始人王小彬眼中,可穿戴設備完全可以取代手機,成為未來物聯網的關鍵一環。“我們最新發布的inWatch Manager可以通過兩個按鍵去操控整個物聯網的設備,比如可以上下翻頁PPT、控制燈光的開關及空調的溫度。王小彬表示,inWatch未來還將與騰訊QQ物聯、京東智能雲、阿裏智能雲合作,“他們是物聯網,我們是做可穿戴的,可以用藍牙跟wi-fi進行互動,這會變得很好玩。”

  主導性應用空缺 用戶時常“移情別戀”

  巨頭湧入,新生不斷,可穿戴領域呈現出一片“春色滿園關不住”的繁榮。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其中的每項環節時,卻發現很多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今年年初,聯想集團CTO霍騰休斯指出了可穿戴設備面臨的三個關鍵問題,即電池續航時間有限、顯示屏太小、過分依附於智能手機。他認為整個行業應該嘗試找到一些標志性的應用,使得可穿戴設備即便在以上限制之下,也能擴大適用范圍,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應用仍屬未知。

  據《2014年智能可穿戴市場白皮書完整報告》顯示,近一半的可穿戴設備使用者在1個月之內流失,而3個月內的流失率更是高達87%,消費者雖然願意接受並且嘗試這一新興的產品,但卻往往是出於獵奇的心理,反映了可穿戴市場仍然處於培育階段,看似前景無限,實則是一團虛火,就像華為MBB家庭產品線副總裁楊勇所描述的那樣,可穿戴的商業本質是“人”而非“物”,在情感方面,可穿戴設備的三個關鍵詞是人文、內涵和態度。想要真正改變消費者的習慣,產品在設計和體驗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記者 李小娟 潘洪傑)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