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文山包種老茶前八泡的湯色變化。
【香港商報網訊】兩岸四地愛茶人士共聚的「深港i茶聚」在香港觀塘舉辦第二期。以「歲月」為主題,品賞臺灣文山包種茶。兩款同產地同品種的文山包種茶,2013年的新茶如青春美少女般稚嫩;產於1967年的老茶,48年歲月轉換出的滋味,在一次次的沖泡中漸次呈現出來。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當天呈現給大家的1967年的文山包種老茶,頗為珍貴,葉條烏黑油亮,還略微帶著些新焙過火的煙火氣。初泡時,湯色棗紅,口感儼儼的,隨后越泡越煥發出清香氣韻,到十泡時,司茶手出湯時間延長到了5分鐘,茶水清甜潤口。茶主人說:「二十泡仍有餘香。」
「深港i茶聚」群主葉濱生Benson曾多次到文山包種茶產區坪林等地區實地探訪,他介紹,包種茶最早起源於150餘年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王義程氏,仿武夷巖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積極倡導傳授制作方法。售賣的時候,以方形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型的包,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稱之為「包種茶」,這便是包種茶名稱的由來。從廣義上說,青茶、香片、凍頂、鐵觀音、武夷茶,皆包含在內。狹義上則單指半發酵的條型茶,即烏龍茶,又稱青茶。
文山包種茶產區包括新店、坪林、深坑、石碇、平溪、汐止等鄉鎮,有200餘年植茶歷史,為臺灣制茶的發祥地。產區群山環繞,山明水秀,氣候終年溫潤涼爽,土地肥沃,適於茶樹生長,現有茶園面積2000餘公頃,多種植青心烏龍等優良品種,所產包種茶質量極佳,年產量約140餘萬公斤,與凍頂烏龍茶并稱為臺灣兩大名茶,聞達海內外。
文山包種茶屬於輕發酵的茶,外觀呈條索狀,色澤翠綠,香氣清揚。特別其茶湯,清澈透亮,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入口甘潤,能品出淡淡的混合蘭花、桂花香的花香,有茶客總結其「香、濃、醇、韻、美」的特點,給其冠之「露凝香」、「霧凝春」的美譽。
據介紹,包種茶采摘的時候,要求手采一心兩葉,并經過五次浪青,所以發酵輕但是很透,風味介於綠茶與凍頂烏龍茶之間,入嘴清雅的花香回甘細膩而持久。按傳統制法做出的包種,不放進冰箱冷藏慢慢自然陳化,成了臺茶個性鮮明的一大茶類。而自然陳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不同口感,亦豐富了它的口感。
葉濱生Benson說,臺茶之父吳振鐸的學生陳煥堂老師,多年專注於對臺灣茶的研究,也是業界公認的權威。他對近年來臺灣茶界迎合評審口味,以致出現綠茶化的危機表達了憂慮。在《烏龍茶世界》中他寫到,包種茶是喝清香氣韻的,包種茶能在百年前外銷創下輝煌紀錄絕不是浪得虛名。要遵照古法起工種出美好的包種茶。
包種茶的泡法
包種茶是著重表現「香氣」的茶,在沖泡方式及茶具使用上應注意將包種茶清香的味道釋放出來。當天茶會上,司茶手們多選用白瓷壺、白瓷壺,因其導熱快又不透氣,比較適合表現包種茶清揚的香氣。
溫壺:將茶壺或茶杯注入沸水,讓茶具保有溫度并清除雜氣味。
置茶:放入包種茶葉大約為茶具的六分滿,依個人口味酌量增減茶量。
注水:倒入約90祔至100祔的熱水,約5秒后將水倒掉,第一泡稱為溫潤泡,從第二泡茶開始飲用。
等待:注入熱水等待約60秒。第三泡后每泡茶等待時間各增加20秒,可沖泡8至9次。
溫杯:茶杯倒入熱水溫杯。
品茗:將茶壺里的茶倒出,即可品嚐文山包種茶的「香、濃、醇、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