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外國互聯網企業為何總是"水土不服"

2015-05-12
来源:网易科技

  文|長弓

  中華英才網被58同城收購的事件已漸漸塵埃落定,而網上流傳的勞資雙方糾紛事件其實在2013年初就上演過,不過那一次是發生在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2013年初,美國在線招聘巨頭Monster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將中華英才網“甩給”了愛爾蘭尚龍集團。而之前,為了得到中華英才網,Monster付出了2.43億美元的代價。短短兩年後,愛爾蘭人也撤出了中華英才網,將它徹底地留給了中國人。

  兩次被收購,兩次被拋棄,這個與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並稱中國三大招聘網站的互聯網企業的不幸遭遇,實則是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遭遇的又一次滑鐵盧,是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屢次失敗的一個縮影。在中國,這些高檔大氣上檔次的“老外”經常風風光光而來,灰頭土臉而去。

  中華英才網國際化道路“一波三折”

  中華英才網的老東家——Monster是美國在線招聘巨頭,全球最大的專業招聘網站,也是全球最大的招聘服務供應商。然而,因對賭協議收購中華英才網卻成為它少有的敗筆。據知情人士透漏,收購英才網後的最初幾年裏,Monster雖不情不願,但也為了改變中華英才網的尷尬局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更換高管層,進行網站改版。由於Monster的急於求成,動作過於頻繁,導致中華英才網很多政策、想法無法落地,走向下坡路,2009年、2010年全面被智聯超越,到2012年銷售額和流量已遠遠落後對手。

  痛定思痛,Monster在2012年決定將其在美國的系統全盤照搬到中華英才網。但這次全面更換後台系統,全面的改版卻給中華英才網帶來直接的災難和崩潰。在2012年上半年,Monster不顧中華英才網的實際和中國招聘市場的現狀,強行套用其美國系統,推行改版,造成了後台和前台的不兼容,系統不穩定,用戶使用不習慣的一系列問題,使中華英才網流量大幅縮減,致使用戶大量流失。這件事直接促使了Monster加快了做出甩掉中華英才網這個包袱的決定,並導致當年轟轟烈烈的員工和高管對峙。

  Monster在中國的失利,某種程度上應該算是決策失誤,屬於人禍。網上有中華英才網匿名人士透露,那些年,Monster對中華英才網投入甚少,對中國市場研究不夠,生搬硬套其美國模式,是造成後來局面的根本。

  尚龍集團號稱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網絡招聘集團,目前業務遍及全球四大洲,在全球27個國家設有分公司,旗下擁有超過500個活躍網站。但至今,其主站Myjob.com頁面依然十分簡陋,名氣不大。中華英才網內部員工透露,被收購後,尚龍集團從Myjob派來了相當的管理人員,但中華英才網留下的老員工認為這些管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管理混亂,對業務整合效果不理想,業績不理想。這些或許是尚龍集團脫手中華英才網的主要原因。

  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Monster和尚龍在華的遭遇某種程度上可算是外國互聯網企業的縮影。目前來看,外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還沒有一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幾個案例。

  eBay。2001年,eBay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C2C公司,易趣則是當時中國電子商務C2C領域的老大。2002年3月,eBay收購了易趣33%的股份。2003年5月,馬雲開始籌建自己的C2C交易平台——淘寶。針對中國市場,兩者采取了不同,甚至是對立的做法。eBay對賣家收取費用,而淘寶對賣家始終免費,對增值業務收費;eBay阻止賣家與買家私下溝通,以確保不會流失交易傭金,而淘寶則鼓勵買賣雙方進行溝通,消除信息不對稱;eBay主打二手商品拍賣,而淘寶二手商品則從來不是主營業務;eBay缺乏交易擔保手段,而淘寶的支付寶擔保交易,則消除了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不信任感……後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亞馬遜。亞馬遜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子商務網站,2004年亞馬遜收購中國卓越網,開始進入中國。但是多年來,其對卓越網改變一直非常緩慢,2007年卓越才改名為“卓越亞馬遜”,2011年更名為“亞馬遜中國”。這些年裏,亞馬遜在中國一直不溫不火,知名度趕不上京東這些本土電商。綜合來講,亞馬遜目前被人詬病的主要有這樣幾點:埋頭技術,營銷羸弱,對中國電商市場判斷後知後覺;頁面設置照搬西方模式,產品分類、顯示不符合中國消費者頁面閱讀習慣;物流速度慢,趕不上京東等網站,在競爭中再度落後;啟用外籍高管,中國團隊與外籍管理層存在不信任,溝通效率低下;在大數據、雲計算等傳統技術強項上,面臨阿裏等本土電商的強力競爭。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上排名第一的依舊是天貓商城,占50.1%;京東名列第二,占22.4%;而馬遜中國僅占2.7%,排名第五。

  ……

  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如雅虎、穀歌、AOL、Myspace等等,無一不是灰頭土臉退出中國。如今,特斯拉、Uber也開始遭遇類似境地。對於Uber,最新消息是廣州Uber多個辦公地點已經關閉,但Uber軟件仍在正常運營。成都Uber辦事處也遭到了有關部門的聯合執法,“舶來品”Uber成了互聯網專車服務的最大受害者。而特斯拉也遭遇“滑鐵盧”。馬斯克在1月份公開承認,“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出乎意料的差”。分析人士認為,特斯拉2014年在中國的進口量不超過5000輛車,遠低於特斯拉總部給中國區下達的10000輛車的銷售指標。

  為何總是遭遇“滑鐵盧”

  如此眾多的外國互聯網公司在華遭受失敗,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總體來說主要是對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估計不足,市場研究不足,導致的“水土不服”。

  一、對中國市場研究不夠深入。

  對外國公司來說,中國市場有著很大的特殊性。中國處於高速發展期,市場非常龐大,城市人口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甚至超過西方國家,外國巨頭來到中國往往會面臨很多本土友商的競爭,這些友商往往具備很多他們沒有的優勢。比如,對中國消費者的天然的了解。比如,由於社會環境的原因,中國消費者大多鍾情於免費的互聯網模式,國外盛行的收費模式在中國沒有市場,eBay的失利很大程度源於此。比如,由於物流業發達,中國消費者對物流要求很高,外國人總也想不明白,為什么中國人總是那么急躁,總是希望上午下單,下午就收到貨。再比如,外國企業對中國政策研究不夠深入,某些企業屢屢觸犯中國政策紅線。這些都導致外國企業的不適應。

  二、本地團隊權力過小,中外雙方存在不信任。

  綜觀從Monster到亞馬遜,再到穀歌,都存在著國外總部對本地團隊授權過小的情況,總是希望中國公司完全西化。由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與激烈競爭,如果任何事務,比如政策、營銷、產品、數據中心配給、用戶界面等等都需要經過總部認可才可以執行,就會在時效性和執行力上大大落後於中國的本土企業,本土團隊在運營企業時感到時時受限,不能針對中國市場展開本地化的應對戰略。同時,這些國外巨頭將他們的運營管理模式從國外照搬到中國,在管理上也使得中國管理人員與外國管理人員之間不信任感加劇。

  三、文化和習慣上格格不入。

  從Monster到亞馬遜,中國用戶最糾結的要算是這些外國企業最引以為豪的頁面了,由於不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用戶在使用時往往這個功能也找不到,那個功能也找不到,需要的功能也沒有,用不到的功能一大堆,導致用戶流失。Monster對中華英才網的改版,以及亞馬遜照搬國外的頁面設置,都被用戶廣為詬病。同時,中外工作人員由於文化差異,在溝通上必然會存在各種障礙,這使得很多政策難以執行。同時,對西方國家來說,中國這個國家既傳統又新潮,在商業上,中國的管理和工作模式有其特殊性,某些方面還比較激進,而西方國家則較為傳統。網上一個笑話就表明了這種差異:一位日本高管來到中國分公司,說我是個加班狂。可幾個月後,他就無奈的離開了中國,臨走時留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如何在中國取得成功

  也有不少科技企業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微軟、蘋果。他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和投入是非常大的,但他們還算不上純粹的互聯網企業,同時由於各種原因,他們的技術門檻要比互聯網企業高的多,因此面對的競爭也要少的多。不過,他們的做法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參考。

  總體來說,我認為一家國外互聯網企業要想做到在中國能風生水起,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在管理上中國本土化,給予中國團隊足夠的權力。由於中國文化、市場和營銷環境的不同,導致中國管理者在企業運營方面與國外注定有著極大不同。在國外行得通的管理模式,在中國未必行得通,在中國玩,你就得按照中國的規則。前不久,領英(LinkedIn)中國總裁沈博陽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領英為什么找我來做中國區總裁,是因為我曾經創辦過團購網站糯米網,有過成功的本土創業經曆,同時也有過在跨國公司的工作和管理經驗。架構方面,我是中國區的第一個員工,作為全球副總裁直接向全球CEO彙報,下設幾乎所有的職能部門,都向我彙報,這在以往的跨國互聯網公司的中國分公司中,都是非常罕見的。”

  二、在產品開發上啟用“中國通”,開發符合中國用戶習慣的產品。想當初,微軟為了在產品的漢化上做到入鄉隨俗,專門組建了中國人構成的團隊負責產品的內核漢化,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與中國政府和高校進行緊密合作。而LinkedIn在中國產品開發方面,也不僅僅限於簡單的漢化,而是聚焦於本土化,比如與微信、QQ郵箱等產品進行整合,接連推出微信內應用“領英名片”、與QQ郵箱綁定的“領英職業簽名”等。Evernote在2012年5月進入中國市場,官方設立了本地的團隊並且取了一個新名字。同時,在中國的運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服務,它斷開了Evernote的國際版,在中國他的名稱叫做印象筆記,啟用了中國的管理團隊。

  三、嚴格遵守中國的法律和相關規定。2010年,穀歌打著奉行“不作惡”理念的旗號,公開反對中國的信息審查制度,退出了中國市場,由此也引發了關於網絡言論自由的大討論。然而,斯諾登事件發生後,世人發現即便是號稱“自由天堂”的美國也存在對互聯網的監視與檢察。網上披露,美國國安局也截取穀歌服務器之間傳送的數據,以便監察分析。穀歌的遭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任何地方都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和相關規定。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內容審查制度可能更為嚴格,這也導致很多國外互聯網巨頭,比如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站,由於在內容方面得不到中國有關部門的認可,不得不被拒之門外。而反觀同屬社交產品的LinkedIn就不同,LinkedIn嚴格遵守中國法律監管關於媒體內容的規定。對於刪除政治敏感的內容,LinkedIn曾發布官方聲明稱,“確實存在一些服務的審查關系,而且,對於我們來說很清楚的是,為了保持我們在中國和世界所有會員的價值,我們需要移植中國市場關於內容的審查規定。”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