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房企告別躺著賺錢時代

2015-05-18
来源:中國經濟網

  房地產行業“躺著就把錢賺了”的時代成為歷史后,房企被迫進入轉型期。

  數據顯示,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1億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7.6%,增速同比下降2.49%,商品房待售面積6.22億平方米,創歷史新高。另外,統計152家房地產上市公司去年年報發現,2014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68%,但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開始下降為869.61億元,同比下降0.13%。市場普遍共識是,增長乏力,地產行業已進入調整期。

  行業低迷,生存壓力驟增,新常態下房企紛紛轉型。5月14日,萬達與萬科聯袂上演強強聯合的大戲,便是一個縮影。縱觀國內房企大鱷,萬達的輕資產化,綠地的大金融、大消費、大基建,恒大的多元化布局都頗具代表性。而諸多中小型房企,也不乏搭載生物醫藥、海洋工程、現代服務業欲再下一城的案例。

  窮則思變,變則通。不管選擇怎樣的轉型模式,都是對企業成長的勇敢嘗試。輕資產后起稱王還是多元化大殺四方,或許探索過程才是最精彩的看點。

  萬達:輕資產的誘惑力

  首先講下亞洲首富王健林的故事。

  根據彭博華人富豪榜和亞洲富豪榜截至5月1日的數據,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381億美元的身家超過李嘉誠,成為新的華人首富兼亞洲首富。

  王健林最為人所知的是其地產開發商萬達董事長的身份。換句話說,王健林從房地產中掘得了第一桶金。而眼下,萬達的去房地產化卻成為了市場的熱點。

  另外,對王健林首富之位貢獻最大的已經不是“賣房所得”。遍布全國的萬達廣場提供的租金、萬達院線在資本市場市值的飆升成為王健林財富的重要支柱。同樣,這也引發了整個行業的思考。

  在萬達集團2014年年會上,王健林披露了萬達的轉型方向:從空間上看,是從中國企業轉型為跨國企業;從業務上看,是從以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企業。

  1月14日,萬達商業地產與光大控股旗下的光大安石等4家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4家機構將在今明兩年間首批投資約240億元人民幣,建造約20座萬達廣場,并委托萬達負責招商、運營和管理,其他合作方與萬達按一定比例分享租金凈收益。

  當時,萬達方面對外表示,這一舉措標志著萬達商業地產“輕資產”模式正式啟動,上市后的萬達商業地產將走上“輕重并舉”的發展道路,開創全新的商業模式。

  4月15日,在深交所做的演講中,王健林詳細闡述了萬達“輕資產化”的發展路子。

  據王健林稱,萬達商業地產要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到2020年,萬達商業地產凈利潤三分之二要來自租賃收入,將來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去掉“地產”二字。

  談到為什么要選擇輕資產化的路子,王健林說了三點理由:利用萬達廣場擴大競爭優勢;

  拿資源優勢去拓展中小城市市場;產生邊際效應。

  除了資產輕量化之外,王健林還談到,“希望通過快錢建立內部融資渠道”。

  種種跡象表明,萬達的輕資產化再一次受到追捧。

  萬科:做城市配套服務

  相比萬達,萬科的轉型可謂是代價慘重。

  去年年末萬科在丟掉行業一哥寶座后,郁亮把萬科比作是一個過了青春期的的企業,因此不需要用規模和個子來衡量。

  今年3月9日,毛大慶離職新聞發布會上,郁亮更是公開表示,“去年我們就放棄了規模這件事情,今年我們強調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真實價值創造,繼續抓現金,抓回款,沒有回款的銷售是耍流氓。”

  3月31日,萬科發布的年報中,詳細闡述了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的概念。同時,萬科嘗試研究世界上27個有較為完整數據的經濟體的不動產價值發展歷程。結論是,在白銀時代,中國住宅價格不會發生斷崖式的下跌。住宅開發仍將是巨大而且可持續的產業。但房價單邊高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行業整體規模高速膨脹的時代已經結束。

  不過中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德炳卻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去年報中,萬科只是利用全球房企發展歷程講了個美麗的故事;而業績更加慘淡的一季報,才更能說明萬科的困局。”

  4月26日,萬科公布1季報。1—3月,萬科實現營業收入88.9億元,凈利潤6.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4%和57.5%,這被市場定義為行業標桿性事件。

  對于業績的下降,萬科方面表示,一季度利潤下降有特殊原因,不具有代表性,全年業績預計仍將增長。同樣,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一季度不是房地產結算的密集期,加上安邦保險的減持,都是數據下滑的客觀因素;另一個層次,萬科未來的業務板塊是三好住宅和城市配套服務商,策略調整后,業績在短期內受影響也是理所當然。

  5月14日,萬科和萬達終于走到了一起。雙方將通過聯合拿地、合作開發等形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互利共贏,即由萬達投資項目中商業部分,萬科開發項目中住宅部分。

  此次和萬達的合作,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兩個企業在基因、文化、氣質上都有一定差異;只有順利通過磨合期,才能達到合作實質大于形式的效果。

  綠地:打造同系企業群

  2014年,對于綠地而言,其意義非同凡響。

  借助上海國資混改東風,綠地欲借殼金豐投資開始登陸資本市場。經過不斷鏖戰,今年4月份,證監會終于有條件通過綠地借殼申請。4月24日復牌后,金豐投資連續開出5個漲停,足以證明市場對房企市場最大借殼案的支持。

  不過,這也僅僅是綠地意氣風發的一個剪影。

  在去年年底的一哥之爭中,綠地超越萬科問鼎頭把交椅時,市場就開始密切關注這家企業的輝煌之路。當然,更包括其轉型戰略。

  1月24日,綠地公布了2014年業績。全年實現業務經營收入達4021億元,較上年增長22%,年末總資產近4800億元。房地產業務全年實現預銷售金額2408億元,較上年增長50%;實現預銷售面積211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30%,兩項指標齊攀歷史新高,綠地也因此登頂全球最大房企。

  當時,董事長張玉良稱,力爭到2020年業務經營收入達到8000億元。他還認為,綠地房地產業績在2014年再創新高,來自于多年來積極堅持產品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完善、營銷模式創新等的合力支撐,是戰略轉型和戰術革新的綜合成果,是綜合實力的再突破。

  根據綠地方面規劃,綠地集團將重點完成多項核心戰略任務,全面轉型升級、實現再成長。總體將加快形成“3+X”產業集群的總體布局,其中“3”是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城市綜合開發產業集群、消費及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和金融投資產業集群,“X”是新興產業培育。

  在綠地借殼有條件通過時,張玉良再次明確指出,要在做強房地產主業的基礎上,加快“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三個重點領域的發展,并通過參股優質企業和嫁接互聯網培育新商業模式,打造“綠地系”企業群。

  分析人士認為,“綠地在做大規模的同時,也打造了可為企業提供持續發展的產業布局;緊抓基建工程,進軍金融領域,拓展消費市場。以房地產為中心的綜合型服務體系一旦形成,其后市表現相當可觀。”

  恒大:眼花繚亂的多元化

  有專家調侃,“恒大的多元化轉型像一本百科全書,每一頁的注釋里都躲著十萬個為什么。”

  2010年,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亮相。足球,成了恒大轉型的第一張名片。五年過去,廣州恒大在亞冠和中超都有所斬獲,許家印在看臺上頻頻出現的身影,讓人幾乎忘卻了他恒大地產董事局主席的身份。

  2013年11月9日晚,恒大亞冠奪冠慶典上,“恒大冰泉”首次面世。11月10日恒大集團在廣州總部舉行恒大冰泉上市發布會,揭開恒大冰泉的神秘面紗,正式對外宣布進軍高端礦泉水市場。

  2014年8月7日,恒大集團同時成立了三個新業務公司,分別為恒大乳業集團、恒大畜牧集團和恒大糧油集團。據報道,三大產業預計投資額將達到1000億元。

  在8月26日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更重申要堅定不移實施多元化。

  另外,在恒大2014年業績會上,許家印還透露,未來將分拆恒大旗下礦泉水、糧油和乳業三大產業赴港上市。

  這還不算完。2015年4月1日,新傳媒公告顯示,公司與恒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訂立股權收購協議,同意向其收購天津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96.25%股權,韓國原辰醫療美容集團持有恒大原辰其余3.75%股權,這意味著恒大集團正式向新傳媒注入健康產業資產。

  從足球到牛奶,再到美容,多元化后的恒大像是一個巨型超市,讓市場眼花繚亂。實際上,這些轉型業務并未帶來明顯的利潤,因此市場上“恒大多元化完全看不懂”的聲音也從未中斷,

  而許家印則回應稱,目前集團于其他產業的投資,在集團總銷售的占比微不足道,房地產業務是集團的基礎,其他業務則是戰略產業。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恒大燒錢轉型的背后是卡位。憑借著資金優勢進入行業后,很可能會打破舊的格局,從而形成新的增長點;但目前效果和想象中尚有差距。”

  轉型和被淘汰的抉擇

  其實,約5年前,房企的轉型已經炒的沸沸揚揚。只不過相對于目前局勢,當時的房地產行業依然處于“好賺錢”的行業。

  當年,雖受較為嚴格的宏觀調控政策影響,2010年整個房地產行業年報數據依然亮點頗多。據統計,主流房企2010年的業績平均增幅都在三成以上。

  到了今年一季度,已經是另外一種景象。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16家上市房企公布2015年一季度業績,其中12家企業同比下調。具體看,12家企業中包含了萬科等標桿房企,多家企業的利潤跌幅超過50%。

  行業也普遍認為,“融資—拿地—開發—銷售”的盈利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常態市場需求;而轉型已經成為事關企業生死的大事。

  另外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房地產行業的144家A股上市公司,有轉型意向或行動的公司有86家,按照轉型的類型劃分,可分為在房地產行業內部轉型、保留房地產業務,向房地產相關行業延伸、保留房地產業務,向其它行業延伸以及收縮地產業務,謀求徹底轉型。

  從房地產公司紛紛轉型的現狀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已經是“輝煌不再”,躺著都能賺錢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但具體哪個行業更有“錢途”,房地產企業本事暫時還未做出明確判斷。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如何面對下一輪行業洗牌,每個房企都有新的抉擇。依托實體做輕資產運營也好,不斷沖入新領域鋪大攤子也好,或許根本就沒有可以復制的模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