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麗萍 姜燕
昨天結束的國家會展中心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內外交通、配套設施等問題讓人驚呼:一個展覽,癱瘓半個城!
一場國際水準的醫療產業峰會,卻暴露出國家會展中心與“國際水準”的差距。
近年來,我國的展覽經濟方興未艾,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去年底,伴隨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的國家會展中心基本建成,上海擁有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會展綜合體。當會展日漸成為申城服務貿易業的重要支柱,會展經濟日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拉動消費增長的“助推器”,展覽業要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還必須跟哪些“囧事”說再見?
外部交通接近癱瘓
“當天上午,我從市中心趕往青浦法院開庭,在經過國家會展中心的時候,整整被堵了一個小時!”錢翊樑是執業律師,通常開庭的路程耗時都會算得很準,“但是,誰能想得到,一邊在搞大型展覽,一邊是場館周邊的道路還在開膛剖肚!”
種種配套設施的不足,使國家會展中心倍受詬病,交通無疑是質疑的焦點,本報記者實地探訪體驗。
軌道交通2號線是市區抵達會展中心的唯一一條地鐵線路,徐涇東站出站即是會展中心,展會期間它成為瞬間人流壓力最大的站點。即使在部分公司已經撤展的第二天中午,回程觀眾源源不斷涌入地鐵,令并不寬敞的站臺始終顯得嘈雜擁擠。周日下午近3時許,場內志愿者指路時已經提醒:“建議你們早點走,再晚一點的話,地鐵都擠不上去。”
早在國家會展中心建成之前,徐涇東站已經投入使用,它的規格無法與國家會展中心的客流量相匹配,其隱患顯而易見。很難想象以展會第一天的人流量,這個站臺上是怎樣的“盛況”,雖然引導、限流等安保措施到位,但仍然令人為它的安全捏一把汗。
地鐵線路只有一條,配套的公交車也十分有限。除了7條帶“徐”字的郊區線路,其余4條公交線路也大都是從郊區開往軌交2號線徐涇東站,如197路公交車的起點是華新鎮;706路的起點是九亭汽車站;710路經崧澤大道駛來;865路和市區稍微貼近一些,經由虹梅南路、上海動物園開往徐涇東站。
僅靠這些城市公共交通,想在下午或傍晚疏散大批觀眾,壓力非同小可。會展中心提供的短駁車僅開往10號線虹橋機場T1航站樓、13號線金運路站和9號線中春路站,且下午3時后才有。國家會展中心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如有短駁車直接駛往虹橋機場T2航站樓和虹橋火車站,既能為外地觀眾提供便捷,也能短時間內疏散部分人流。
至于出租車,到哪里打成為難題。幾個志愿者給記者的回答幾乎是一樣的,“有出租車候車點,但基本打不到,沒有車過來,還是用打車軟件叫一輛吧。”在出租車候車點,記者等候多時,不見一輛出租車進來。有觀眾建議,有展會期間,應組織出租車前來帶客。
內部行走是場噩夢
當錢翊樑被堵在展館外的馬路上時,展館里卻已是人如潮涌。后來的統計顯示,參觀醫療器械展覽的客流竟然超過了不久前的國際車展——如此客流規模,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國家會展中心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展覽面積50萬平方米,被稱為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建筑單體和會展綜合體。展會期間,一天少則幾萬人次,多則可達一二十萬人次進出展館。然而,場內交通同樣令人頭疼。
在美麗的“四葉草”內行走,幾乎是場噩夢。偌大的會場沒有電瓶車作為場內代步工具,交通基本只能靠走,不僅令人疲憊不堪,還降低了觀展的效率。如果內場和外場都增設電瓶車服務,相信觀展體會能夠改善不少。而且,如此高強度的暴走,還苦于無法休息,場內可供觀眾休息的座椅寥寥無幾,偶爾才在角落里見到一兩個。
對于國家會展中心的場內環境,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潘海嘯認為,面積太大,觀眾一天走下來會非常累,應該有場內公交車,便于觀眾從一個館到另一個館參觀。
此外,客流進了展館,到了飯點卻因辦展方事前沒有料到如此大客流,餐飲供不應求,只好匆忙調運漢堡包。“其實,展覽活動有眾多參展商參與,更有數量眾多的觀眾參與,是典型的群體性公眾活動,特別涉及到公共安全,決不是調運一批漢堡包就能解決的。”錢翊樑律師說,2010年世博會之所以能成功舉辦,一個重要原因是,世博園區內公共安全的管控措施非常有效——世博園區是封閉場所,入園要安檢,園內還有大量志愿者維護秩序,組織化程度之高,值得日常辦展借鑒。
各自為政亟待統籌
今天的博覽會早已不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交流會,而是成千上萬普通消費者也要參與其中的大平臺,一場展會帶來的各類管理需求,也不僅僅是交通問題。
在組織協調、公共安全維護之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由于沒有統一的備案登記制度,展覽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狀況,假展、騙展現象屢屢發生,參展者遭受經濟損失后無從維權。錢翊樑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就曾收到對一些展會的侵權投訴咨詢。
事實上,一場展會從一兩天到十來天不等,但由于展覽活動的臨時性,參展方都是“完事走人”,一旦在展覽中發生糾紛,往往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參觀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侵害也往往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的展覽業早已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訂貨會”“交易會”“展銷會”,發展到各類專業型展會——上海國際汽車展、動漫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展覽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貿、文化的交流,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幾年來,比較國內各大城市的辦展數量,上海名列前茅,展覽業已經成為申城服務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預料,未來若干年內,申城會展業面臨難得的機遇,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但是,與展覽業市場的蓬勃發展相比,本市與展覽業發展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顯得很不適應。首先,沒有一個專門的行政機構協調管理,職能部門難免權責不明。”錢翊樑說,之所以會發生“一個展覽,癱瘓半個城”的尷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相關職能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各自為政,會場里辦展的只管辦展,會場外修路的只管修路,卻沒有一個統一協調的機構“統籌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