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漢能暴跌近47% 李河君身家瞬間蒸發千億

2015-05-20
来源:界面

  一直備受爭議的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因股價暴跌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5月20日港股開市僅一個半小時,漢能于10時15分左右突然跳崖式直線下跌,停牌前報跌46.95%,報3.91港元,成交1.75億股,成交額10.5億港元。

  隨后,漢能發布公告稱,已于今天上午10點40分起短暫停止買賣。與漢能薄膜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亦已同時短暫停止買賣。

  港交所披露資料顯示,李河君持有漢能80.89%股份,漢能發電昨天收盤價7.37港元,漢能總股本為417.14億股,據此計算李河君身家為2486.84億港元。

  此番漢能股價暴跌,直接導致李河君身家瞬間縮水至1319.34億港元,蒸發了1167億港元。

  對于突如其來的暴跌,目前原因暫未查明。不過,一位香港基金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多位光伏分析師對漢能的各項數據包括裝機量抱有懷疑,“沒人能對得上。”

  5月19日晚上美股市場英利綠色能源(紐交所交易代碼:YGE)跌了37%,或是直接導致今天漢能股價暴跌。

  另一位香港基金經理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次斷崖爆跌是投資者爆倉引發追加保證金(Call margin)所致,也就是融資融券平倉后被通知強制性補倉。“盤中調整的跌幅不可能這么大,但追加保證金會加速下跌,”他說,融資投資者不斷被平倉,被券商通知必須補入資金才能繼續操作。

  漢能是一家太陽能發電企業,成立于1994年,總部設在北京,共有1.5萬名員工,在中國多個省份以及美洲、歐洲與中東、亞太、非洲等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業務橫跨水電、風電、薄膜太陽能發電。

  在此次股價暴跌前,旗下上市公司漢能薄膜市值已超過3000億港元,在短短三年內急速躥升為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近期不斷登上各大媒體頭條。

  不過,在漢能一路上升的路徑中,媒體報道以質疑居多。漢能薄膜的財務數據,尤其是關聯交易是最大的質疑。迄今為止,漢能薄膜的營收絕大部分來自母公司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

  對此,漢能薄膜在投資者簡報中解釋稱,“漢能薄膜所致力的中游,即光伏組件制造領域,體量巨大,受制于聯交所相關規則,無法在短期內注入上市公司,因此在上市公司及漢能控股之間不可避免產生了較多關聯交易。”

  同樣引發關注的是漢能薄膜的現金流數據。在2012年-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的總利潤為51億港元,然而,其經營現金流卻只有1.38億港元,僅占利潤的3%。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甘潔指出,漢能薄膜經營現金流和利潤的差異主要來自應收賬款,即漢能薄膜的大部分銷售款并沒有到賬。“漢能薄膜利用跟同系公司的交易編造出從不存在的買賣——這些銷售收入記在了應收帳上,但從未到賬。”

  另一個引發質疑的則是技術路線。漢能目前主要有兩大薄膜技術: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柔性薄膜電池技術,均是通過收購海外公司獲得。

  雖然上述太陽能技術“世界領先”,卻被質疑成本高,轉化率低,事實上也很少被采用。與此相對的是,目前50%以上太陽能發電技術均使用晶硅技術。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晶體硅的主流地位在未來5-10年不會改變,薄膜電池只能當配角。不管在實驗室還是生產線上,晶體硅的效率要比薄膜電池高5個百分點以上。

  盡管如此,李河君依然堅信薄膜路線,“沒讀懂漢能的人,都賠得很慘。”隨著轉化率的提升和成本不斷降低,加上環保特性,薄膜技術一定會在未來十年內取代多晶硅光伏電池。

  此外,業內對于漢能薄膜的資金去向、真實產能的質疑也不少。《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漢能旗下的九大太陽能制造基地目前處于暫倒或延遲狀態。對此,漢能方面則回應稱,除南京基地由于調整建設計劃外,其他基地全部已投入及滿負荷生產。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