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李開復:執行力比創造力更重要

2015-05-28
来源:新京報

  5月26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接受新京報專訪,公司的背景墻上寫著“這里孵化的不僅是項目”。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1988年獲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并在校任教兩年。曾加盟過蘋果公司、SGI公司等,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谷歌全球副總裁等職。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為創業者提供投資和服務。他先后寫了7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等暢銷書,并且每年在高校做多場演講。

  5月26日傍晚,在中關村鼎好大廈10層的創新工場,著名投資人、創業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作為“尋找中國創客”的導師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他認為,年輕人要更多打拼,盡量讓世界因自己不同。在當前中國的創業環境里,機會多,競爭強,創業者們必須用最快的時間做出規模,修好護城河。“但創業者也不要一開始就做很大的夢,要顛覆世界。”他說,找一個小切口,找到強需求,再慢慢滾雪球。一開始就夢想顛覆BAT,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比以前更快樂

  和親人和朋友在一起,這比任何產品都有意義,都更值得投資。

  新京報:你的健康狀況大家都很關心,尤其是那些被你投資的創業者。從2月23日返京到現在,已過去三個多月,現在身體感覺怎樣?

  李開復:還不錯,3月底又做過一次檢查,沒有發現腫瘤,所以醫生說可以繼續工作。這幾個月我一共回來了五次,每次回北京工作就稍微強了一點,然后回臺北再休息20天左右。

  新京報:你2月23日回京,25日就去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演講,2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3月2日在中國科技日報大講堂,3月16日在臺灣和大學生對話……似乎又回到原來那個快節奏了。這種工作強度是否征求過醫生的意見?

  李開復:其實每天工作都沒超過3個小時,和留學生交流算不上工作,小朋友看到我很興奮,我也是當作和新朋友溝通的過程。我在歐洲待了兩個星期,去了博物館、吃美食、看電影,感覺更像休假。醫生允許我現在的節奏,只是家人擔心我又恢復過去的節奏。

  新京報:二月份和你聊時,你說以前自己分秒必爭,想要改變世界,讓世界因自己不同。以后會放下,不用影響力、成敗評估。但商業運作的邏輯恰恰就是成敗、影響力。當你回到這個充滿競爭的商業世界,是否會和你的“放下”產生沖突?

  李開復:對。工作的時候還是要對公司和投資人負責,找最好的項目。但在臺北的私人時間,我會去見一些不見得會投資的項目,做一些公益活動,會花時間來幫助一些機緣巧合認識的年輕人。以前時間大部分在公司和社交媒體上,現在我覺得工作之外的事情就不要那么計較在乎,甚至糾結,否則還會把自己的壓力變得很大。

  新京報:這次在英國和留學生交流,你的感覺會和以前不一樣嗎?

  李開復:會。以前是看哪些項目公司可以投,哪些是最聰明的人,現在不會,有緣就保持聯系。這次在英國認識了一對夫妻,跟家庭、公司都沒有關系,他們請我吃飯,現在我們在微信上是無所不談的朋友。現在就是隨緣,不再為影響力糾結,讓自己放松下來,讓自己更快樂。

  新京報:原來的你在工作上非常出色,是中國年輕人的導師,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應該也很快樂吧?

  李開復:那時候我其實沒有很開心。當我每天工作12個小時,還要再花三四個小時在社交網絡上,雖然影響力可能很大,很有成就感,每天過得很充實有效率,但實際上當時我并不是最快樂的。現在我比那時候快樂很多,放松很多。

  新京報:經歷人生波折,你現在認為快樂是什么?

  李開復: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自己能夠體驗世界和人生。然后思想能放得下,不糾結。和親人和朋友在一起,這比任何產品都有意義,都更值得投資。做一個產品,有一千萬人使用,投資得到100倍回報,但又能怎樣呢?人到最后一刻往往發現最遺憾的事是:沒有花足夠時間陪最愛的人,也沒有追隨自己的心,做想做的事。人生苦短,為何不盡量做好這兩件事呢。

  新京報:你曾給中國大學生提了很多建議,如何規劃人生,現在你給大學生的建議會不會不一樣?

  李開復:當時給的建議我不會推翻,年輕需要更多打拼,找到自己的方向。雖然我一直鼓吹每個人都應該盡量讓世界因自己不同,讓影響力更大,但這不應該變成公式化人生的唯一目的。否則,會變成一個追逐虛名的人。

  過去,我其實用影響力這個好聽的詞包住了虛名甚至名利這樣的東西,而且人很容易被誘惑和影響,所以我現在對年輕人的建議是,還是要抱著一個讓世界更好的心,但不要把這個作為衡量一生的標準。

  遺憾錯過互聯網金融

  我們初期的判斷是(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會有一些法律風險,所以我們是觀察的態度,但后來這個領域起來得很快,那些風險沒有發生。

  新京報:2009年你做創新工場時,大家還不是很明白。現在車庫咖啡、創業空間、3W咖啡等追隨者接踵而至。當時你是怎么想到做這件事?

  李開復:當時我在谷歌,看到下屬不斷離職創業。我就想能不能用互聯網思維,在創業這件事上,幫助年輕人看得更遠,少走彎路,讓成功概率更高一點。

  新京報:你當時預期的效果現在達到了嗎?

  李開復:已遠遠超過預期。當時硅谷有非常開放的平臺,有投資孵化加速器在內的完整生態系統。當時我們還看到中國的青年雖然創新比美國差,但更勤奮,認為中國會成為硅谷之外世界最棒的創業平臺。我們希望通過創新工場能幫助小公司快速長大。我們做到了,但意外的是,中國整個生態鏈都快速起來了,速度超過想象。

  新京報:6年來,創新工場投資過多少項目?投資收益比例如何?

  李開復:160個項目。投資收益比應該是業界比較高的吧。

  新京報:你們的資金儲備情況如何?

  李開復:初期的幾期資金加起來是5億美元左右,一部分是人民幣,一部分是美金。同時在不斷融資,每期投三年,有需求再融資。每一期資金規模不會有太大幅度增加,讓團隊保持饑餓感。

  新京報:每一項投資你都會親自審定嗎?被你投資的創業者,你都會約見?

  李開復:到后期我肯定會的。

  新京報:是否和創業者鬧過不愉快?怎么處理的?

  李開復:幾乎沒有。就算大家意見不一致,也是創業者說了算,所以基本沒有什么特別大的沖突。

  新京報:截至目前,創新工場投資過的最成功的項目是什么?或者說是你最欣賞的項目。

  李開復:太多了,過去半年左右,“一臺鋼琴”是我們非常驚喜的一個案子。項目創始人葉斌是一個連續性創業者,我們很熟悉,他出來創業的時候,我們基本是無條件支持,做什么都愿意投。但讓我跌破眼鏡的是,他要做鋼琴。

  當然他給我們描述了他的想法,要做一個可以讓任何人一小時之內可以彈一首曲子的鋼琴,可以無師自通。未來除了賣鋼琴,還有一些教學內容。這個模式是成立的,我們就投了。

  但沒想到這個市場這么大,短短的兩年之內,它就發展成為網上銷售最多的樂器。已經可以達到數億的規模,而且看起來還會繼續發展。

  新京報:創新工場錯過的讓你最后悔的項目是什么?

  李開復:比如互聯網金融,我們初期的判斷是這個領域會有一些法律風險,所以我們是觀察的態度,但后來這個領域起來得很快,那些風險沒有發生。我們也在反思學習,但不會再去投一個P2P的貸款,因為這個已經是紅海,或者變得太貴,變得不適合我們了。

  新京報:創新工場會投后期項目嗎?

  李開復:不會,這不是我們的專長。

  5年投資成本漲數倍

  我們的成本提高了,但它在后輪上市的價錢提高的倍數更多,差不多10倍,整個市場的規模和用戶量也大得更多。

  新京報:你說現在是創業者的黃金時代。但換個角度看,投資人多了,投資人之間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創新工場被搶過項目嗎?

  李開復:現在整個行業非常火熱,創業者有更多選擇。每個投資機構會有自己的品牌定位,這個行業不會是一個你死我活的競爭狀態。

  我希望創新工場能達到的品牌認知是,第一,在它所投資的領域是專家,對戰略和產品分析最透徹,第二,它樂于分享,幫助創業者,既在公司發展方向上有分析,也會支持創業者。而不是撿便宜或搶項目,做對賭協議。早期投資其實不是誰出錢多的問題,而是誰能給最大幫助。

  新京報:和2009年相比,現在在做同一個項目的成本是不是高很多?

  李開復:平均差不多是原來的4倍。

  新京報:你會覺得有泡沫嗎?

  李開復:我們的成本提高了,但它在后輪上市的價錢提高的倍數更多,差不多10倍,整個市場的規模和用戶量也大得更多。

  當年全中國可能才幾十萬個智能手機用戶,現在已經有7億了。另外,我們會找一些特別早期的項目,比如剛才講的95后二次元的東西,價格會合理化一些。但要看整個互聯網市場,肯定有些公司的估值是超越它的價值的。

  新京報:上次你說和徐小平、蔡文勝要聯合成立一個基金,進展怎么樣?為什么你們三個會抱團?

  李開復:成立創新工場我們想做一個特殊的小環境,現在我們很樂意成為大環境的一環,所以最近做了“群英會”。沒有理由封閉式投資,應該公開分析,這樣能促成整個生態更快發展。這是過去5年半我走過來的感悟。

  要找特別的切入點

  千萬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個特別大的東西,因為你抓住用戶定向需求的能力有限,反而做一個特別的切入點,讓小批人愛上你,然后慢慢滾動。

  新京報:你們比較在行的領域有哪些?

  李開復:O2O領域,尤其是房地產、教育、汽車、招聘等都花了很多工夫;智能硬件;數字內容。

  新京報:你們在數字內容最近有很多投資,為什么看好這個市場?

  李開復:我們認為這是國內發展的大趨勢,好的內容創業者,包括動漫、視頻、笑話漫畫等,會有一個獨特的價值鏈,中國會比國外更能快速推動網上數字內容。比如說十萬個冷笑話,他們做了十萬個冷笑話,得到一定粉絲量后,轉化成手游,后來轉換成電影。今年春節推出,三周內就帶來可觀的收入。把握住95后的需求是非常關鍵的優勢。

  新京報:這些看上去異想天開的產品,會發展成為大公司嗎?

  李開復:比如說糗事百科,5年前你也不會想象,一個在上面談自己糗事搞笑的產品,也有數百萬活躍用戶,而且能很快盈利,甚至不需要融資。然后一個好的CEO就不會滿足整體講糗事,會推出新東西,完成一個跳躍式增長。

  再比如暴走漫畫,剛開始是看創作,慢慢成了社區,然后有暴走大事件。Facebook一開始也就是大學生彼此看照片的東西,光靠這一點確實沒什么,但要看CEO有沒有運作能力。把它一層一層地往上推進,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更多的功能。

  千萬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個特別大的東西,因為你抓住用戶定向需求的能力有限,反而做一個特別的切入點,讓小批人愛上你,然后慢慢滾動,找到下一個成長點。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一個看起來很狹窄的用戶產品,如果能達到一個用戶的強需求,是可以向下一步跳躍的。

  執行力比創造力重要

  只有創意沒有執行力必然失敗,只有執行力而創意欠缺,還是有機會成功。

  新京報:你曾說過,對于像Facebook這類高科技頂尖企業創業,并非所有人都適合。你眼中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

  李開復:我們特別重視是執行力、對產品的理解、專注、對產業鏈深度了解。再就是創業者本身的這種魅力和抗壓能力。

  新京報:上一期我們報道的“找鋼網”項目,據創始人王東說,當初曾給創新工場遞交過計劃書,但未獲投資。創新工場選擇投與不投的標準是什么?

  李開復:每一個投資機構都有專長,那個時候可能我們對這種B2B的業務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另外有些投資機構看人,或者看介紹背景,我們是分析型的。所以不是說我們不認可某一個項目,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看得懂,我們會先放一放,做我們看得懂的。

  新京報:什么樣的創業者或者項目最容易打動投資人?能否給創業者一些建議。

  李開復:首先找對投資人,第二,做好項目自我描述,要足夠簡短而且清晰,三分鐘說完。第三,有一些投資人比較忌諱做一個多面臨敵的項目,要知道自己優勢在哪里,對手是誰,不要說一些想當然又特有野心的話,投資人不會認可的。另外,投資人不是什么都懂,最好你能教給投資人一些事情。

  新京報:你最近多次強調創業者的執行力,為什么不是創造力?

  李開復:因為現在國內有太多的創業機會,每一個傳統行業的弊端都是創業機會。機會來了,很多人都會跳下去,就看誰能最快做大,形成壁壘,然后再往下走。這種機會和劇烈競爭都存在,意味著成功勝出的創業者一定是執行力非常強的。

  只有創意沒有執行力必然失敗,只有執行力而創意欠缺,還是有機會成功。當然有一天機會被占盡,一切變得扁平,那時候創意會更重要,就像現在的美國。

  硬件一定要賺錢

  顛覆式的東西往往有更多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用戶風險,每一個風險都把成功概率乘以了一個系數。

  新京報:剛你說創新工場對智能硬件的投資理念有別于其他,你們的理念是什么?

  李開復:硬件本身還是要能抓住用戶的心,讓他心甘情愿掏錢買這個產品。第二,賣硬件不應該賠錢,很多創業者錯誤理解小米模式,按照成本賣賠錢賣,希望有了量以后,通過數據賺錢。但小米根本不是這樣成功的,小米是一個能靠硬件賺錢的公司。硬件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不能本末倒置。

  新京報:產品要找到需求,做生意要賺錢,這的確是商業最基本的邏輯。為什么你這樣的導師會把這個當成有別于其他的理念呢?現在創業者的主流邏輯不是這樣的嗎?

  李開復:對,以量取勝、不賺錢是最常見的觀點。不論是手環、還是手表,有一段時間都做眼鏡,發現谷歌不做,大家也不做了,這種跟風的狀態是很危險的。大公司可以不賺錢,把硬件當成獲取用戶的渠道,但小創業者,用BAT的邏輯去做事情是非常危險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但現在絕大多數人并不是抱著這種態度去創業。

  新京報:現在的創業者都希望能顛覆傳統,創造一個新的行業的規則,這種思維本身也是有風險的?

  李開復:我希望中國有更多更顛覆性的創業者,但他們要有一個自我的認知,對行業判斷要有經驗。初期的創業者就抱這么大一個夢想,做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我覺得是不好的。

  顛覆式的東西往往有更多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用戶風險,每一個風險都把成功概率乘以了一個系數,如果你有十個風險,即使每個風險都不大是0.9,但最后乘下來成功概率就變得非常低了。所以創業的時候,一開始就夢想顛覆BAT,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林其玲 實習生 龐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