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涅盤經》講: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世作善惡之因,現世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當下受報。
因果及其報應規律,遍布自然界,也遍布人類社會。人們的一切活動,包括個人穿衣吃飯,舉心動念,待人,接物,處事,無不孕育著因果。
大凡因果只分兩大類,善與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因果一旦形成,勢不可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更不由他人頂替,只能自作自受。釋迦牟尼佛成道,提示因果真諦,一直被世人推崇,佛門修行人,更謹記在心,不敢忘卻,付諸行持。故佛門有句名言:「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菩薩所以畏因,因為菩薩大覺、大慧、大行。擅於鑒真偽,審邪正,察好壞,辨善惡故菩薩對真、正、好、善力為,對偽、邪、壞、惡卻止。菩薩畏因是斷惡行善的體現,是持戒精嚴的落實,是攝心妙法。菩薩畏因,無因便無果,無果便無禍,無禍便福至,清閒自在,常樂我凈。
然而眾生迥然不同。眾生以沉迷、執著、分別、妄想為名家。只知迷醉社會的色相,執著於慾望,不知《金剛經》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缺乏正知正見的智慧。對人生觀,價值觀,做人處世及人際關系,往往貿然從事,胡作非為,傷天害理也敢為,甚至有的人以惡為能,認為本領勝人一籌,所干惡事,甚是機密,無人知道,無可識破,即使瞞過人們的耳目,則滿不過天理(天道),殊不知種下深重的惡因,果報現前,或驚恐慌萬狀,坐立不安,或無所適從,苦楚難表。因此「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就是對畏果人的活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