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臺灣不是互聯網沙漠 卻難逃“邊緣人”形象

2015-06-05
来源: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 梁辰 6月5日報道

  40歲的羅瑞波是臺北市一名出租司機,他的手機仍是諾基亞功能機。他告訴騰訊科技,他與互聯網無關。方向盤左側是一臺略顯古老的呼叫設備,提醒他有用戶叫車的需求。他說每個月要給車隊1500元新臺幣才能夠使用。他雖然知道Uber,但是認為叫車軟件沒有市場。

  24歲的曾家豪是臺北市某銀行的職員,他的手機上有大量的社交軟件,最常用的是Facebook和Line,但也安裝了一些大陸互聯網公司的應用。他裝有幾款游戲,但是卻沒有視頻應用。他告訴記者,用Youtube就夠了。

  他們代表了臺灣兩個世代的用戶對于互聯網的認知。臺灣人口少而且地理空間小,決定了互聯網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優勢難以體現;在記者對話的臺灣民眾中,從眾心態讓他們習慣集中使用某款應用,因為外來平臺產品的強勢,使得當地難以產生相匹及的互聯網產品。

  然而,一些跡象顯示,臺灣互聯網本土產業卻正在長出萌芽。大批從電子產業出走的年輕人,正在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市場的熱點建立小型公司或者團隊,而電商、O2O、游戲這些領域成為創業的熱門選擇。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往往很奇特,且勇于嘗試。

  不過,臺灣加速器AppWorks創始人兼合伙人林之晨告訴騰訊科技,臺灣互聯網行業仍然以“反叛軍”和“邊緣人”的形象出現在產業里,“主流的行業還是電子行業。”

  在這背后,臺灣互聯網產業正在經歷怎樣的變革?

  示范效應

  在游戲巨頭EA工作多年的彭德新,如今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游戲創業公司麥成文創,并擔任CEO。在他看來,一些成功創業的案例正在激勵臺灣的年輕人從大公司走出來,進行自主創業。這些創業公司正在成為臺灣互聯網發展的火種。

  彭德新告訴騰訊科技,由于2013年被Line母公司Naver以5.29億新臺幣收購,WhosCall在臺灣創業圈內成為一個樣板。后者是臺灣Gogolook公司開發的一款具備來電顯示和短信攔截的免費App。

  事實上,臺灣互聯網產業的各個垂直領域也在不斷冒出一些新鮮玩家。

  在游戲領域,本土開發的對戰猜謎類應用《知識王》曾連續一兩個月成為當地的應用下載排行榜首位;小型垂直電商的成長速度也非常快,其中PChome市值已達10億美元,3小時到貨、6小時到貨或到店取貨等已經十分完善;在O2O方面,類似大陸市場大眾點評的愛評網也已獲得多次投資。

  彭德新表示,創業者看到或準備了一個機會后,就會以團隊的形式從大公司中出來創業。

  與創業者接觸更多的林之晨告訴騰訊科技,這樣的人才主要來自HTC、廣達等“臺灣電子五哥”,以及雅虎臺灣等傳統互聯網公司。

  追隨理想

  在AppWorks辦公室的樓上,有很多經歷了半年孵化的創業者,他們聚集在這里開始自己的事業,這種狀態被稱為“畢業”。與彭德新擁有一個獨立小間辦公室不同,他們大多擠在一起,同一張大長桌子可能有兩個不同的創業團隊。

  環境雖然艱苦,但對這些互聯網創業來說,理想可能是堅持自己項目的重要原因。

  張家瑋熱愛健身,從臺灣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健身領域的創業。2004年,他開始經營一個健身咨詢的內容平臺積累流量,直到今年初開始切入O2O領域。他所在的17fit團隊想做的是,將手中線下健身俱樂部的資源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按會員月費的模式銷售。

  由于團隊目前尚未完善,其仍以網頁的形式在用戶手機段呈現,并通過Facebook進行推廣。據張家瑋介紹,其已擁有5萬的粉絲量。對于未來,他告訴騰訊科技,“我們會做App,為消費者提供更為方面和便宜的體驗,把臺灣市場做大。”

  曾則儒的“早餐吃麥片”項目則是追隨理想的另一個樣板。這是一個垂直電商,以銷售麥片為主,經營的80種商品中有75%以上是麥片,主打有機健康的概念。這個項目啟動于2014年12月,累積注冊用戶為2萬,其中產生購買的有1萬。

  在這個項目之前的一年,曾則儒和團隊經營一個叫“愛健康”的商城,銷售多個品類的健康產品。盡管有過失敗,但是曾則儒仍然堅持,他希望接下來跳過代理商,直接獲得原產地的產品,引入臺灣市場沒有的商品。

  困境明顯

  臺灣的創業者對市場的判斷更加自我。因為與大陸地區盛行的免費模式不同,用戶的付費習慣已經養成。正如張家瑋的月費會員有人付費一樣,曾則儒仍然堅信消費者可以放棄隨手可見的便利店,轉而選擇他的網店購買麥片。

  “我們不會做免運費,這不是可長期執行的政策,公司肯定要商業盈利”,曾則儒告訴騰訊科技,“可是消費者不希望付費。”

  正如這對不可協調的矛盾,在將理想變成現實時,與大陸互聯網創業者相比,臺灣的創業者往往會遇到更大的阻礙。

  雖然新興資本正在快速累積,并且在增加對互聯網產業的投入,但是林之晨表示,臺灣主流傳統的資本仍然看不懂互聯網 。這導致10個創新團隊有9個募集不到資金。

  事實上,在臺灣電子產業,很少出現類似聯想孵化茄子快傳這樣大公司發展互聯網產業的模式。原因主要有兩個:早期曾參與互聯網嘗試的宏碁等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后變得更加謹慎;臺灣政策層面并沒有將互聯網置于更高優先級,焦點仍聚集在半導體領域。

  人才因素也是臺灣互聯網產業的困境之一。一方面,海外互聯網公司入駐臺灣后,往往開高薪,并以上市為誘餌,吸引臺灣高端人才的價值入;另一方面,臺灣的高等教育資源仍難以適應企業的需要。

  破局機遇

  然而,在種種不利的因素下,臺灣互聯網產業卻仍孕育著新機會。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對掃描二維碼的習慣養成。最近兩年,Line和微信教育了用戶學會掃二維碼,這樣O2O團隊就可以開發利用二維碼的產品。林之晨表示,“臺灣互聯網沒有大資本去教育市場,就必須等待天時地利人和。”

  不僅如此,臺灣的快遞業發達,甚至可以做到3小時送貨,這也間接刺激了電商的發展。在曾則儒看來,服裝領域的OB嚴選、Lativ都成為其可以借鑒的案例,而隨著第三方支付的成熟,支付問題解決后又將帶動新一輪的發展。

  與國內互聯網創業者不同的是,張家瑋和曾則儒都是從垂直資訊開始,其早期通過撰寫網絡文章吸引用戶注意,積累了早期的用戶。隨后切入各自細分市場,就能有效地帶來第一批客流,通過分享再獲得新的機會。

  與大陸不同,臺灣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高度重合,移動只是PC的延伸,這意味著用戶的忠誠度可以多方面的維護,同時仍有大批未接觸網絡的用戶亟待通過手機的升級換代進行新開發。

  引流海外資本也是不錯的選擇。張家瑋表示,他們已經在與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的投資者溝通。今年初,獵豹移動CEO傅盛曾宣布設立1億元成立獵豹創業基金,投資臺灣創業年輕人。這樣的外來資本,被臺灣的互聯網創業者所看好。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