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無人機不光能送貨 急救無人機也將崛起

2015-06-08
来源:TNW中文站

  TNW中文站 6月8日報道

  2013年12月,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宣布該公司將通過無人機在30分鐘內配送貨物,就此引發了軒然大波。

  美國軍方從1970年代開始部署無人機,既可以監視地面部隊和武器設施的動向,也可以對恐怖組織發動攻擊。

  然而,這項技術也可用于拯救生命。好在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構、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的科學家及實驗室都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

  去年10月,荷蘭戴爾福特科技大學宣布,該校研究生阿萊克·莫蒙特(AlecMomont)已經開發了一種原型無人機,專門為心臟病發作患者運送除顫器。

  由于醫療急救過程必須爭分奪秒,所以這種“急救無人機”可以根據GPS和手機的指引,在1分鐘內到達方圓4.6平方英里(約合1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一旦到達,無人機便可使用實時流媒體音頻和視頻,方便急救人員為現場人員提供指導,告知其如何使用除顫器,同時將病人的生命體征傳送回來。

  這種技術的廣泛部署將在美國廣受歡迎,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心臟病都已經成為美國人的第一大致死原因(占比約四分之一),每年大約會奪走60萬人的生命。

  在衛生安全領域,無人機還有很多重要用途,展現出以下重要前景:

  ——投送急救設備或急救藥品。解毒劑、腎上腺素、氧氣面罩只是其中的幾種。

  ——開展搜救工作。失蹤或受傷人員可能位于海洋、山脈或隱秘的樹叢中。

  ——應對自然災害。火災、洪水、臺風、龍卷風、地震或嚴重干旱都有可能拖延或阻止人道主義或醫療人員的現場介入。無人機則能在人員無法到達現場時提供幫助。

  ——為戰爭或軍事沖突中的難民和受害者提供救助。人為制造的災難與自然災害的危害同樣大,無人機可以在沖突邊界或戰亂地區提供幫助。

  ——救助農村或偏遠地區的病人。即使是在安全、和平的環境中,病人所處的位置可能也會缺乏有效的急救設施或良好的醫護條件。可以通過無人機來提供遠程醫療、疫苗、處方藥,或供應家庭用藥。

  ——收集血液或組織樣本。與配送商品和服務一樣,無人機也可以更快地將這些樣本運回到設備齊全的實驗室。

  不過,在我們為之振奮前,仍然有許多障礙可能阻礙無人機的廣泛普及。技術挑戰包括降低無人機的尺寸和重量及其荷載能力,提升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探測和避開物體的能力,并避免黑客入侵無人機系統。

  法律和監管調整挑戰則包括開發一套框架,允許無人機在本已十分擁擠的空域中飛行,為運營商提供培訓并頒發執照,確定相關責任,尊重各國主權。除了軍事無人機的倫理挑戰外,各類無人機技術也都會牽扯到隱私問題。

  盡管面對這樣的困境,無人機在民用領域的發展仍頗具前景。令人高興的是,這種前景絕不僅僅是將商品送貨上門那么簡單。上文列舉的醫療應用很快也將全面發展,讓我們得以將人道主義、醫療和救援工作拓展到有需要的每個角落。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