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網絡劇成功后 《萬萬沒想到》要拍大電影

2015-06-11
来源:騰訊科技

  《萬萬沒想到》劇照

  騰訊科技 劉亞瀾6月11日報道

  萬萬沒想到,一部網絡劇真的能夠殺入大電影的賽場。就在本周二,王思聰、韓寒、雷軍、古永鏘(微博)同時出現在電影《萬萬沒想到》的發布會上,為其助陣。這部脫胎于網絡劇《萬萬沒想到》大電影無疑在開拍前就獲得了多方的支持。

  萬合天宜首席運營官柏忠春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要圍繞內容IP展開全方位的開發。而眾所周知的是,IP(知識產權)的概念很火,但怎么樣把IP孵化、包裝成一個很成功的項目,真正地做成全產業鏈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網絡原生IP走上大電影之路的確是對其內容和口碑的肯定。那么對于一部網劇來說,《萬萬》的成功可以復制嗎?大電影是其結局還是龐大布局中的一個方面?強勢IP的養成又有何意義?

  網絡劇強勢IP:意義重大

  IP資源的衍生意義已是老生常談,而對于網絡劇來說,打造精品所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而《萬萬沒想到》的締造者萬和天宜在一開始就明確了要打造內容的方向。柏忠春告訴騰訊科技,與其做一個勞神費力的聚合平臺,不如掌握稀缺資源,從上游出發,打通整個產業鏈。有了能吸引觀眾的內容,與各家平臺的合作也會越來越順利。以往“平臺說了算”的局面也有所改變。

  從觀眾角度看,不可否認,除了屈指可數的幾部優質網劇,目前國內大多數網絡劇投資少、門檻低、甚至陷入娛樂至上的誤區,很多網劇劇情蒼白、漏洞百出、粗制濫造甚至主打暴力情色等低俗元素。優質網劇IP的出現對于觀眾來說就像是有了認準的品牌店。他們的觀影質量有了保證,市場的蛋糕也能快速做大。

  從制作角度看,制作出一個好的IP是一切機會的基礎。《心理罪》導演五百說:“我認為最本質的一個東西,就是說只要一個創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東西創作好,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平臺方來找你合作。”

  從商業化角度看,不是廣告主沒錢,而是廣告主正攥著一大筆錢等待優質網劇的出現。

  博睿傳播CAP總監吳蕾透露,擺在客戶面前的選項除了硬性的貼片、硬廣廣告之外,他們能夠選的信心比較充足的就是大型的季播綜藝節目,而網絡劇在他們可選擇的庫里邊占得很少。他們其實也一直在等待精品網絡劇的誕生。

  目前網絡劇的商業化面臨著“強行植入傷害內容”以及“廣告主多持觀望態度“等問題。如果沒有強勢的IP作為保證,廣告客戶很難有信心。搜狐視頻版權影視中心高級總監馬可說:“即便是《廢柴兄弟》第一季已經播到了四億五億的點擊量,客戶在在第二季投放的時候還是很小心、很猶豫,還是在擔心它第二季的播放量。”

  網絡劇今后或許會分成兩個級別,分化會非常嚴重。一極是精品網絡劇,這類劇一定會向電視臺反向輸出。另一極則是制作粗糙的網劇,隨著PGC(專業生產內容)的崛起,這部分的屬性和定位會更加細化。

  如何培養超級IP

  網劇本身的“周播+季播”模式就是培養好IP的天然優勢。

  慈文傳媒集團董事長馬中駿認為,網劇的盈利空間一定比電視劇要大,原因在于它的播出模式。電視劇,播完就完了,沒有跟廣告主的議價權。但周播季播的網絡劇可以像綜藝節目一樣,跟廣告主議價的權利了。而抓住議價權利的辦法,就是拍出好劇。一旦拍毀一季甚至一集,網劇很快就會失去廣告主。

  而網劇的制勝之處在于其更加注重年輕化和時效性。

  《萬萬沒想到》的成功就是一代文化的創新,它用影響80后靈魂的底子再加上日和這樣的語言,重新樹立了一個影視劇的品類。

  歡瑞世紀影視傳媒副總裁姜磊認為,市場決定生產是網劇的一個根本屬性。就是因為互聯網本身它所覆蓋的受眾、所影響的人群比傳統電視的用戶更加趨于年輕化,也更加有互聯網上的輿論引導權。所以在某種程度上, 網劇IP的基本因素是它需要更加地年輕化。

  同時,網劇的時效性要更強一些。網絡劇從拍攝到最終的平臺呈現,它的周期比普通電視臺的時間周期短。一位從事影視劇投資的業內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以二十集左右的現代劇為例,除去漫長的籌備階段,拍攝一般需要30-40天,后期需要40-50天,審批和獲取發行許可證一般不超過30天,而從發行到資金全部回籠需要6-18個月不等。

  而萬合天宜最近在騰訊視頻上熱播的《名偵探狄仁杰》采用邊拍邊播的方式。據萬合天宜的工作人員透露,《名偵探狄仁杰》每次大約拍三集,拍攝一集需要大約三天時間,每集的剪輯周期一般在5天左右,整個劇制作和播放的節奏還能自由把控。

  當然,互聯網最大的優勢還是大數據,借助大數據可以精準推算用戶喜好。而這一點早已被也能奉為圭臬的網劇《紙牌屋》驗證。

  《紙牌屋》的數據庫包含了3000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索。拍什么、誰來拍、誰來演、怎么播,都由數千萬觀眾的客觀喜好統計決定。從受眾洞察、受眾定位、受眾接觸到受眾轉化,每一步都由精準細致高效經濟的數據引導,從而實現大眾創造的C2B,即由用戶需求決定生產。

  大制作是必然趨勢。

  今年被業界普遍視為網絡視頻的自制劇元年,不僅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視頻、樂視、 等各大視頻網站加大了對網劇的投入,很多傳統影視制作機構、知名編劇、導演、一線演員等“大咖”也紛紛入局,越來越專業化的制作和運營正使網劇從低成本、小制作向大手筆、精細化制作轉型。

  以搜狐視頻拍的《匆匆那年》為例,據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透露,《匆匆那年》每集投入超過100萬元,與時下傳統電視劇的拍攝成本旗鼓相當。

  “前幾年視頻公司拍一個劇,制作場景都很簡單,線索比較單一,成本是很低的,但是現在我們愿意花錢制作高水準的網劇,因為它的商業模式是順暢的。”張朝陽認為,未來網劇將產生更多優秀的作品,且水準不低于傳統電視劇。

  網劇電影化的顧慮

  優質IP帶來的好處不勝枚舉,網劇的電影化也能反哺IP本身。根據叫獸易小星的預判,進入電影院去觀看萬合天宜大電影的人,大概只有10~15%是看過《萬萬沒想到》的觀眾,80%~85%是沒有看過《萬萬沒想到》的觀眾,大電影要抓住的是那幫人。

  “掌握好的內容,從而進行衍生開發,完成一個生態閉環。” 柏忠春眼中,萬合天宜在未來應該會通過網絡劇切入市場,再圍繞電視劇、電影、動畫、游戲、周邊產品等載體展開對內容的深度開發。而這些深度開發也需要面對完全不同的挑戰。

  網劇大電影,絕不是90分鐘的網劇。故事線索、人物關系都需要更加精細地打磨。

  《萬萬沒想到》電影的導演叫獸易小星認為,網劇和電影的對話環境完全不同,網劇可以是高密集度搞笑段子的集合,但電影不能是這個思路。他也很清楚很有可能大電影的收益比不上網劇,但他希望等到形成規模后,更多的產品可以電影化。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