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病在辱罵 非單歧視

2015-06-12
来源:香港商報

  李明生

  「慢必」陳志全議員遭人公然辱罵,內容包括針對其「出櫃」的性取向,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討論焦點落在性傾向歧視方面。觀乎辱罵言辭,這固然涉及性傾向歧視;然而,歧視其實只占整幅圖畫的一部分,更大問題乃在於香港新形成的辱罵文化。

  歧視辱罵同樣不該

  歧視,無疑萬萬不該;辱罵,同樣萬萬不該。倘若辱罵過程避開了歧視成分,則是否完全沒有問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無論是否涉及歧視,任何辱罵本來就不值得鼓勵。

  同一道理,粗口文化究竟屬於絕對的錯,抑或不能夠一概而論?箇中差异,其實也在於有否冒犯或侮辱他人。的確,有時候粗口未必令人生厭,甚至可能令人發笑;不過,當粗口成為辱罵的武器,則肯定不值得鼓勵。

  由歧視到粗口,最大問題乃在當中的辱罵元素。不管只顧批評粗口,還是僅僅聚焦歧視,同樣未能切中核心所在,捉錯用神。假設香港沒有歧視、沒有粗口,但卻仍然充斥着這樣那樣的辱罵,是否代表香港變得美麗了?

  激進當道罵聲四起

  可悲的是,香港近期堪稱罵聲四起。

  一大高潮點,無疑是「占中」的火紅時刻,不同政見人士都在互相辱罵,以致不得不由執法機關介入;惟很多時候,執法機關本身也成為不同政見人士的辱罵對象。如前所述,當中的辱罵言辭未必涉及性傾向歧視,但明顯都是建基於政見的歧視,左一言「廢青」,右一句「五毛」,還有中間的「警犬」等等,如此這般又是否完全沒有問題?

  一大催化劑,則是激進主義的抬頭,尤其是否定「和理非非」,亦即否定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於此前提下不難形成辱罵文化,辱罵程度還不斷升溫。此所以,由辱罵內地旅客及相關商戶、到辱罵無證兒童懷仔及相關學校等等,都是理所當然的結果,甚至稱得上是較低程度的「武器」。事實上,激進派的抗爭策略,一直都是挑戰社會底線。既然就連法治底線都可挑戰,那麼,道德底線自然亦可挑戰。前文《禮崩法壞的抗爭浪潮》(詳見2015年3月11日《香港商報》A5),已經有所預言并提出警惕。在辱罵無妨的新價值觀下,尊重、包容等等又從何談起?

  對準問題撥亂反正

  今次事件的不同之處,除了當中滲入了歧視元素,也包括激進派系的代表人物反過來遭人辱罵。平情而論,有聲音認為這是害人害己、自作自受,某程度可謂不中不遠。可是,這也凸顯了,當前的泛政治氣候,已非常壁壘分明及劍拔弩張。這不但是「對人不對事」,辱罵文化的種子更在社會廣泛發芽茁壯。

  說到底,香港的「病」,根本不僅歧視這般簡單,而在於整體的辱罵文化。如果有關問題沒有改善,社會各界沒有對準核心義正詞嚴地撥亂反正,類似情况肯定會接踵而來。如此下去,則香港的面貌恐怕會變得愈來愈醜惡。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