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FT:歐洲科技創新面臨中國挑戰

2015-06-12
来源:FT中文網

  倫敦中部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一間實驗室里,每個角落都擺滿了機器人設備。一臺外形類似老式街機的設備立于一角,它可以通過3D眼球追蹤技術,領會癱瘓病人的想法并執行。旁邊正在開發之中的柔軟的機器人手臂可以與人類安全地互動。

  在全世界范圍內,對未來技術的投資都被視為帶動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根據美國科技發展集團Battelle的數據,2014年,全球范圍內對從機器人科學到社交媒體等一系列工程學相關學科的研發(R&D)投入,約為1.6萬億美元。

  阿爾多-費薩爾(Aldo Faisal)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神經生物技術學科的高級講師,負責運營費薩爾驗室。他表示,要抓住像機器人這樣快速發展的市場的份額,創新是關鍵。他最近開始著手一個由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Horizon 2020”計劃資助的400萬歐元項目,研發可以通過眼球運動解讀老人或者癱瘓病人需求的輔助機器人。

  “這是探索人類與機器人交互新方式領域得到資助的4個項目之一,”費薩爾博士說,“個人機器人的一個關鍵是它必須是個性化的。那么,如何讓一個機器人個性化?機器人能否向人學習?這是我們感興趣的一件事,另一件是如何控制和引導與機器人的互動,或者反過來說,機器人如何揣度你的心意,完成你想要它完成的事情。”

  過去40年,歐洲、美國和日本基本上占據了全球研發的主導地位。然而,其他國家正在加快前進步伐,尤其是中國。2011年中國的總研發支出超過了日本。

  Battelle相信,到2018年,中國將超過歐洲各國的研發支出總和,而到2022年左右,其研發支出的絕對值會超過美國。

  中國政府5月出臺了總覽全局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了從大眾市場制造業轉向航天、綠色能源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業的詳盡規劃。

  “研發資金和研發能力是創新和商業化的源頭,”Battelle負責技術商業化的副總裁布雷特-博斯利(Brett Bosley)說。

  “中國社會中技術的進步加速了專利申請和科技出版的速度——這是創新的主要指標,亞洲在科學和醫藥相關的諾貝爾獎中占的比重一直在上升,美國和歐洲則隨之下降。”

  2014年歐洲的專利申請情況顯然證明了中國推進創新的努力。根據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的統計,2014年在歐洲申請的27.4萬項新專利中,美國、日本和中國共占53%。中國是排名中上升最快的,年度專利申請比上年上升18%后躍升至第4位。

  電信公司華為(Huawei)體現了中國企業追趕競爭對手的努力:2014年華為申請的專利數量比2013年上升49%,成為第五大最活躍的專利申請者。只有一個歐洲國家進入了前五大專利申請國的行列:德國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后,位列第三。

  歐洲企業集團承認,要在創新競賽中追趕上來,歐盟將面臨挑戰。歐盟地區的競爭優勢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立足于創新、生產率和向更高科技含量和更高附加值活動的轉變。

  “歐洲領導人需要采取行動,保證歐洲維持創新領先地區的地位,”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首席執行官、歐洲企業家圓桌會議(European Round Table of Industrialists)競爭力工作組主席屈特-博克(Kurt Bock)說。

  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化工等多個領域,歐洲處于世界領先位置。歐洲對高科技領域的專注依然是優勢來源,這些領域不容易受低成本競爭的影響。

  然而,歐洲正面臨來自美國和中國更為激烈的競爭。美國的頁巖氣開發促進了美國制造業的復興。而中國也不再滿足于擔當世界工廠,加大了對高附加值制造業的投入。

  2014年,歐洲企業主宰了新興生物技術領域,這主要得益于歐洲的生物能源技術世界領先。

  歐洲專利局表示,生物技術專利申請較2013年上升了12%,達到了5905項。荷蘭生物技術公司帝斯曼(DSM)在從植物外殼、葉子和玉米芯等廢棄物開發先進的生物能源上取得進展,其申請專利的數目是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的3倍。

  同時,美國主導了歐洲的醫療技術行業,2014年該領域的專利申請是最多的,同比上升3.2%至11124項。每10項醫療技術專利申請中,美國就占了近4項,包括從心臟起搏器到手術機器人等各項技術。

  歐盟希望推進自身的再工業化,設立了在2020年將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從15.6%提升至20%的目標。企業和政策制定者達成了一致意見,認為有必要改善創新的基礎設施,包括從創意孵化到資助高科技初創企業等各項舉措。

  布魯塞爾最大的游說集團BusinessEurope的副總干事熱羅姆-肖萬(Jérome Chauvin)評論稱:“創新或許始于一個創意,但只有其成果進入市場,創新才算完成。知識產權是使商業化過程變為可能的必要‘貨幣’。”

  Battelle的博斯利說:“技術的角色依行業不同而變化,但創新是普遍的當務之急。”

  譯者/許雯佳(FT中文網)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