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伍敏報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性發表網誌。當中重點指出,香港需要理解自身實體經濟和機遇的所在,利用亞洲增長的方向,抓緊中國內地帶來的機遇,為社會創造條件。他強調,要成為金融中心,在人才、監管、政策方面要保持優勢,特別是現時內地與香港兩地很多方面進行融通后,保持監管政策的國際化和嚴謹性是非常重要的。滬港通是一個好機遇,讓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在這方面加強合作。
全球三個主要金融城市紐約、倫敦、香港,被合稱為「紐倫港」。陳家強認為,香港要成為「紐倫港」的一「港」,不能只靠「講」,需要理解自身實體經濟和機遇的所在。香港必須要利用亞洲增長的方向,目前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就是中國內地,亞洲財富增長最大的地方就是中國內地,若果未能抓緊機遇,香港是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我們的做法完全能配合時機,為社會創造條件。」
配合時機創造條件
陳家強指出,國際級的金融中心并不是一個空泛的理念,它必須有先決條件、為實體經濟服務創造機遇。參考紐約的經驗,它固然是美國最大的金融中心,通過美元的強勢,紐約很容易成為一個國際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倫敦則憑其在歐洲的市場優勢,加上與美國的文化及語言的聯繫,透過發展離岸美元而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他續稱,香港不能為美國人提供財富管理,不能為歐洲公司提供上市服務,因為這全都不是本港的優勢。香港要發展成為金融中心,必須要利用亞洲增長的方向。「為何我們要做資產管理行業?因為我認為這行業有好大發展空間,隨著亞洲及內地財富增加,我們可以在這方面積極發展。為何香港不能隨便做一個債券市場?因為以往本地市場沒有這需要,但隨著內地企業融資有需要及人民幣國際化,債券市場就有機遇。因此我們不能只懂去『講』,必須要因應社會和經濟變化,就我們的條件去創造發展空間。」
須保持國際級監管
他強調,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有國際級的監管,這才是金融中心競爭的條件,并在人才、監管、政策方面皆保持優勢。他同意於發展金融業時,需要保持監管政策的國際化和嚴謹性,尤其是現時本港和內地很多方面進行融通后,在監管方面本港提高了和內地監管機構的合作程度,滬港通是一個好機遇,因為滬港通讓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在這方面加強了合作。特區政府會繼續實施各種策略,以及保持與本地業界溝通,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以迎接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