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上周,滙豐宣布了到2017年底時減「重」四分之一的具體計劃。目前的基數大約為逾1萬億美元,需要減掉的將近3000億美元。有英國媒體分析認為,待減資產有一半比較容易減掉,另一半則比較難。容易減掉的那一半包括一些根本沒用的資產。
投行業務資產減負不易
其中逾800億美元是已然在縮減的不盈利資產,比如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抵押貸款和信貸產品。接下來容易減掉的700億美元來自關閉土耳其和巴西的網點。難減的部分包括滙豐想繼續從事的業務。近1000億美元要從投行業務中減掉,相當於投行業務資產的近五分之一。
這符合邏輯:需要最多股本資金的業務應當被減掉最多;還有300億美元要從商業銀行業務中減掉,相當於商業銀行業務總資產的7%,并不算多;除此之外,再零零碎碎減掉一些,滙豐就能達到目標。這一切都非常合理,甚至不無實現的可能。
提升股本回報率耗時長
更大膽的是那項用隆起的肌肉替換下垂贅肉的計劃。在那3000億美元當中,至少1800億美元將被重新部署到亞洲——也許遠比這個數字多。在開銷方面,也將上演這一「脂肪換肌肉」的故事:節省出的45億美元成本,將用於實現增長(以及覆蓋監管方面的成本)。剔除土耳其和巴西業務后的總成本不會減少。
如果滙豐能將成本削減所得投資於回報更高的業務,其戰略當然是正確的。不過從現在開始的一年內,從財務報表上是看不出該計劃是否正在取得想要的效果的,原因很簡單:以凈額計算的資產和成本不會減少。人們只有等到幾年之后才能看出,這些隆起的新肌肉是否已強大到足以提升滙豐的股本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