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一把手誰當:央企合并難題

2015-06-18
来源:董事会

  國務院國資委2003年成立以來,中央企業數量一直呈減少之勢。2003年有央企196家,2007年減少到150家,2010年再減少到120家。截至2015年4月底,共112家,比2003年減少了84家。近來,由于央企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并造成的巨大市場效應,投資者熱切期待有更多央企合并的消息傳出。央企有減少數量的傾向,但,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是一類特殊企業,央企是否合并受多種特別因素的影響,不可能一下子出現井噴式的央企合并。這其中戰略層面的考慮很重要,而公司治理則可能是央企合并的一個大坎,需警惕央企大而“易”倒的風險。

  合并的戰略考量

  央企合并的合理性,首先需從國家、出資人戰略層面去考慮。

  首先,央企是否合并取決于國家的戰略安排。當年央企的出現就是服從于國家“抓大放小”戰略的安排。1995年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國有企業實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戰略。2003年確立的196家央企基本上就是當時政府扶持的大型國企。而今,央企是否合并、是否要減少數量,就要看國家的戰略有沒有變化。從國際經貿和國際產能配置的角度看,我國正處于戰略轉換期,正在由過去的輸出低價的原材料、勞動力和低價的消費品向高質高價的生產資料、資本品和優質的產能轉變。而這些生產者和經營者多是國內的央企,為了能夠形成合力、重拳出擊,將其合并起來有其合理性。因此,如果還有央企合并的話,很可能是那些產能優質、業務近似且以海外業務為主的企業。

  其二,央企是否合并取決于“龍頭”戰略的實施。2006年,國資委公布《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要將每一家央企打造成行業的龍頭。如果一家央企不能在所在行業做到前三名,就將面臨被重組的命運。石油石化、電信、電力、煤炭、冶金、船舶制造、航運、建筑這8個行業中,要產生一批世界一流企業。顯然,這些年央企不斷地合并、做大正是與這一戰略的實施密切相關(其中一些企業的合并即便比較盲目倉促,沒有達成1+1﹥2,但避免了被重組的命運,可謂達到了企業高層的目的)。而且,未來央企的合并也會圍繞這一戰略而展開。

  其三,央企是否合并取決于企業的產業布局和產業鏈整合。央企不僅規模巨大而且產業分布廣泛,盡管這些年國企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重組,許多企業涉及的產業范圍已經大幅度縮減,但仍然涉及從上游的基礎產業到中游的許多制造業領域,以及下游的營銷環節。在這種狀態下,有些央企的產業之間存在上下游的關系。為了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布局的合理化,就成為企業合并的重要成因。

  此外,央企是否合并取決于企業運營的現狀。由于每個央企不僅所處的產業領域不同,而且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存續歷史。有的企業由于產業性質和政策規定的不同更具壟斷性,員工的收入水平較高,而有的企業由于處于競爭性甚至是過度競爭的領域,員工收入水平較低。對低收入企業而言,大多數人是同意盡早合并,但對高收入水平企業的員工而言就不會輕易同意合并,甚至會抵制合并。還有一些企業由于存續歷史長,有著巨大的社會負擔,而有的企業則存續歷史短、社會負擔輕,如果這兩類企業合并也會遇到一定的抵制。此外,有些企業常年虧損,有的企業盈利狀況良好,虧損企業愿意合并而盈利企業肯定不會情愿,等等。

  老總文化的挑戰

  現在社會上對央企合并可行性、合理性的焦點更多聚焦在戰略層面,事實上公司治理的層面同樣重要,有時甚至可以說更重要。合并做大企業規模,而理論上,企業規模越大,對公司治理的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高質量的公司治理做支撐,否則企業就容易虛胖,甚至有大而易倒的風險。然而,長期以來央企的公司治理不完善、水平不高,合并后的央企也曾出現過重大公司治理問題,甚至危及企業生存。如今的央企合并,面臨多重治理挑戰。

  眾所周知,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是一類特殊的企業。多數央企集團是按照《企業法》注冊的,在企業治理結構的安排上盡管這些年已經有了一定變化,但“老三會”即黨委會、職代會和工會仍然作為企業的重要權力機構,其中黨委會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每個企業都有行政級別,其高管也對應地有省部級、廳局級的行政頭銜。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或者是由中央組織部選拔任命,或者是由國資委選拔任命。有的央企是多層次、多地域分布;也有一些企業經過了股份制改造,按照《公司法》注冊。因此,現實中央企的治理結構非常復雜。

  如果兩家央企要合并,其內部的治理結構上的沖突不可避免,而化解這些沖突和矛盾所需的交易成本常常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合并后的人事如何安排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如果兩家企業都是同級別的,其主要領導由組織部門或國資委選任,在企業職數既定的前提下,總會有一些人會被調整到低于其在過去企業的位置上,這就不可能不會影響到他們對于合并的態度——曾經,一家被新東家重組的央企,因作為“一把手”的總經理不滿意新的職位安排,在副總經理們都同意重組的情況下,他卻最終決定投入另一家央企的懷抱。甚至,國資委企業改革局的一位官員稱,央企的重組是老總位置的重組,不是企業的重組。如果老總的位置搞定了,重組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就無法合并成功。而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一個官員說,企業合并能否達成1+1>2,其中企業文化很重要。企業文化說白了就是老總文化,如果老總順溜,就容易得到1+1>2的效果。將來,兩個企業重組完,兩個領導都拿下,空降一個,一旦文化理順,出資人主導的重組就會相對順利。

  不僅如此,由于國企員工通常會比較長期地在一個企業工作,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的穩定關系也會在合并過程中產生某種抵觸。

  再則,如果是一個以《企業法》注冊的央企與一個是按照《公司法》注冊的央企進行合并,不僅會涉及企業基本制度的變更,同時,企業的“老三會”與公司制下的“新三會”及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的對接也會成為合并的阻滯因素。建立新的董事會、管理團隊后,團隊的融合也會是很大的挑戰。公司政治在央企不少見,合并可能會讓這一問題更突出。曾經,兩家主業類似的央企合并,兩個主要負責人之間的矛盾突出、整而不合,公司一度陷入虧損局面,后來其中一個負責人被調走。地方國企層面也出現過,被合并企業的老總不聽集團指揮,損害公司治理協調運轉,在省政府的干預下,以此老總被撤換了事。

  治理不好說倒就倒

  早先,央企的口號是做大做強——做大成為關鍵的追求目標,于是央企合并、兼并其他類型企業,成為快速做大的重要手段。然而后來,央企的口號是做強做優(重要的一方面是公司治理優),正是看到了盲目追求大的弊端。做強做優,無疑比做大做強更合理。

  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稱,“要保持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企業一時效益好有什么用?公司治理如果不解決好,企業說倒就倒的。安然、世通就是這樣的例子”;“如果沒有規范的董事會,沒有規范的治理結構,無論是董事長掛帥,還是總經理掛帥,都得倒,都是不可持續的。歷史已經證明,不僅在中國會倒,外國同樣會倒。雷曼倒下如此,安然倒下同樣如此”;“建設好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和一整套制度,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基業長青的基礎”。央企合并,做大了企業規模,帶來有效整合問題,相當程度上增加了公司治理健全的難度。

  公司治理如果不解決好,企業說倒就倒——央企體量大、在中國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事關廣大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利益,其合并一定要特別警惕公司治理的風險,否則勢必加大大而易倒的可能。歷史上,已經有不少央企因為公司治理出問題而虧損、經營困難,乃至倒下。如,有央企因為盲目追求規模、邁向世界五百強(實際上是按營業收入排的五百大),決策盲目、風險控制缺乏,導致企業巨虧、債務頗大,陷入破產邊緣;靠逾90次并購而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藥集團及紡織集團的央企華源集團,整而不合、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終資金鏈出重大問題、債臺高筑,被另一家央企華潤重組;曾經輝煌無比的央企三九集團因為公司治理出問題(一把手體制、盲目追求規模等)等原因,徹底倒下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