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熙
在一众反对派的顽固反对下,立法会前天一如外界预料,否决了多数港人支持的政改方案。然而,政改方案遭到否决,并不等於社会争拗就会暂告一段落。「后政改」时代的局势发展,恐怕只会越来越乱。
近年本港社会渐趋撕裂,在政改一役,撕裂程度更为严重。尤其是温和反对派,由於「两面不是人」,往往在议会内给激进派牵着鼻子走。可以预见,在「后政改」时期,反对派的中间温和路线将被进一步遭到排挤,激进派则不断壮大,滑向极端与暴力的边缘。
政治不稳动摇商业信心
譬如,激进派近日已经屡屡放风,表明方案否决过后,会要求特区政府重新启动政改,以及推翻人大「8.31」决定,甚至发起公民自决,修改基本法附件的内容。一旦反对派再次发起新一波的抗争运动,以群众运动来冲击基本法权威,本港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只会不断上升,外资对本港的商业信心也将严重受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泛民」阵营的大部分年轻支持者,与上一代「泛民」不同,他们更加关注本土议题,思考所谓的如何守护香港本土;以及提出中国与香港无关的口号。在「后政改」时期,本港年轻一代的去中国化趋势将会加快,情况难免令人担心。
笔者以为,在此情况之下,集中精力发展民生经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不二法门。
多数港人最关注民生
对大部分港人来说,政改是一大议题,但他们最关心的仍是民生问题。政改方案被否决后,特区政府表明短期内不会再讨论普选,但当局却有必要集中精力,加强发展民生经济,为紧张的社会氛围「冲喜」。比方说,当局可以在政改表决过后,推出新一轮楼价调控措施,回应市民对近年楼价高企的不满。
许多「泛民」议员已经表示会在议会里继续「拉布」,令政府施政更加举步维艰。要稳定政局,港府有必要拉拢温和「泛民」,鼓励他们放下政改争拗,为市民福祉做事,减少不合作。
本港年轻一代的国家意识及认同感愈加薄弱,是近年政治争拗不断的一大主因。长远而言,港府有必要加强对青年的国情教育。当局应亡羊补牢,恢复中史科的必修科地位。只有让青年学生在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才能令他们牢牢地把握与内地命运相连,成为未来建设香港的栋梁之才。
同时,港府也有必要大力推行基本法启蒙教育,让青少年真正认识「一国两制」。政府推行国民教育时,有必要坚持「一国」,以及尊重「两制」,让学生认同国家宪法,爱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要尊重「两制」差异,使之更加符合香港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