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舉步維艱
金融機構求援初創企業
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營運效率之際,往往苦於內部資源不足,以致舉步維艱。星展銀行(香港)董事總經理暨香港及中國內地科技及營運總監林大衛表示,唯有透過與初創企業(StartUp)合作,引進他們手上擁有的尖端技術,協助金融機構實現創新,既可給予客戶更佳服務體驗,又可提升盈利能力,一舉兩得。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林大衛說,踏入後海嘯年代,面對監管機構收緊規管,以及網上金融交易工具興起,傳統金融機構為了削減成本,保持盈利能力,除了運用傳統開源節流方式,更要探索新路向,包括引入尖端科技,用於支付系統、網上交易、客戶查詢以及後勤處理等各個環節,從而促使金融機構擺脫傳統營運模式,踏上新臺階。
尖端科技來自體系外
投行及零售銀行仍坐擁巨大資源,為何仍苦於提升自身科技水平,需要透過外判(Outsource)方式,從初創企業身上尋找尖端的金融科技?林大衛說,雖然金融機構一般設有資訊科技部門,但往往受制傳統的營運模式,以及無法透過提出有效方案,提升營運效率。「當下巔覆性技術(DisruptiveTechnology)全部來自金融體系以外,金融機構要是要與之結合,不能再倚賴機構內部資源研發,要往外求援」。
與初創企業一拍即合
金融機構要往外尋找具「巔覆性」的金融科技之際,初創企業為了迎合時代潮流,亦紛紛埋首從事金融科技開發,造就兩者「一拍即合」。林大衛說:「初創企業只需二至三人營運,勝在夠靈活,但他們苦於沒有金融及銀行業牌照,金融機構透過引入初創企業,並與之合作開發最新金融科技,既可讓初創企業真正參與金融業,並可藉協助他們的產品實現商品化,為金融機構尋找解決方案,實現業務創新」。
林大衛再舉出例子,解釋金融機構引入初創企業的好處,「初創企業一般處於成長階段,意念亦最創新,金融機構若可引入該等初創企業,即可利用其最新技術,改變既有的傳統業務模式;同時透過與初創企業的合作,適應時代潮流變化,與近年興起的互聯網金融體系抗衡」。
金融科技牽涉範疇廣泛,包括支付系統、網上借貸,以及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證券、商品及期貨交易等領域。林大衛以星展為例子,說明金融科技如何適用於銀行體系,「銀行機構接聽客戶查詢,為此需要聘用大量人手,及至今天可利用虛擬系統(VirtualSystem)以及數據分析(DataAnalytics)技術,藉此減省相關人手」。
思考如何更貼近客戶
運用金融科技,除了可節省金融機構的成本,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客戶亦可因而獲得更佳的體驗。林大衛說:「金融科技的出現,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更貼近客戶的需要;面對手機平臺的興起,金融機構當下要思考的,是如何以手機平臺中心提供服務,從而讓銀行客戶享受更佳銀行服務。」
金融機構亦可因為運用了金融科技,在可見將來獲得業務擴張的機會。林大衛說,透過引入金融科技,金融機構不止提升了盈利能力,亦可為金融機構擴張至金融以外的領域,提供了適當契機,「對銀行而言,金融科技可協助其擴張至其他領域;今後的銀行或許不再單純負起銀行角色,醫療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亦可因而涉足」。
至於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如何?林大衛認為,金融科技勢將滲入至支付、借貸等業務,並透過利用量子計算機(QuantumComputer)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術,可促使服務更趨個人化,更符合個別客戶的需要,「透過金融科技實現業務個人化,客戶今後可獲得更佳服務之餘,更可透過技術提升,解決了因網絡保安而引發個人資料外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