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藥招辦發布了一則公告,對16家申請廢標的藥企施行取消中標資格、扣除履約保證金的處罰,其中有4家被記入“不履約行為記錄”的黑名單。
自今年以來,藥企一方面不得不面對日益升高的成本,以及進一步被壓縮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藥企在投標時不得不大幅壓低價格“以價換標”。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致電涉事企業之一葵花藥業集團,對方稱董秘出差,拒絕了采訪。此外,記者還多次致電其他涉事藥企如宜昌人福藥業、安徽宏業藥業等,均無人接聽。
寧夏藥招辦表示,此次涉事藥企棄標,是受自今年1月以來原材料漲價、新版GMP認證等因素的影響。根據相關規定,對16家藥企處以取消中標資格、扣除履約保證金的處罰。
寧夏藥品采購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記入不履約行為記錄是最嚴重的處罰措施。“被記入不履約行為記錄的4家藥企,都是在2014年剛中的新標。供貨沒多久就申請廢標,是嚴重的不誠信行為。”
據了解,目前寧夏基藥招標采用的是“一品一規一廠”的制度,意味著如果藥企棄標,則相應的藥品就會在市場上缺失。顯然,此次寧夏藥招辦對于棄標藥企“不留情面”。不過,北京鼎臣醫藥咨詢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藥企棄標以后可以走標外體系,“外資企業的產品很少進標內,但是銷量一樣很大。”
史立臣直言,目前不少招標的藥品,沒有技術標,只有價格標,藥企紛紛在打價格戰。“藥企剛開始中標的時候還能盈利或者持平,隨著原料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生產多少賠多少,只有放棄。”史立臣認為,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原因是“招采分離和量價分離”。“由于招采主體脫節,出現招而不采,抑或存在采購方不履約,又或是其承諾的采購總額與實際采購額之間相差懸殊等問題。”他還表示,“目前量價采購沒有真正做到帶量采購,價格與數量沒關系。”
在業內資深人士邊晨光看來,藥企棄標的現象還將出現,而“以價換標”的方式是不健康、難以持續的。“藥企打價格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缺乏競爭力,只能靠降價獲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