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外媒稱中國芯片自主化對行業是威脅

2015-06-26
来源:网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 6月26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每年銷售的芯片有一半以上被中國企業所采購,同時這一比例還在增長。然而,在全球十大芯片制造商名單中,沒有一家是中國企業,該名單大部分被美國公司所占據。據市場研究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的數據,中國自主開發的芯片在國內市場所占的份額不到十分之一,2013年中國進口芯片所花費的資金超過了石油。

  中國正加大對國內芯片生產的支持,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中國政府最近宣布,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入約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10億美元)用於芯片開發,這一金額大約相當於英特爾10年期間內在設施和研發上的開支。

  荷蘭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的首席執行官裏克•克萊默(Rick Clemmer)指出,在當地芯片制造商獲得了這么大的投入後,外國芯片制造商要么幫助中國提升其產業,要么嘗試在沒有中國市場的情況下生存下去。去年,恩智浦的銷售額中有49%來自中國。克萊默進一步表示:“未來幾年不可能會像今天這樣,我們可以簡單地將芯片成品出口到中國。將來,你不得不與當地企業合作設立合資企業,或者授權當地企業生產芯片。”

  在上世紀80年代,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采用了類似策略,這加速了三星電子和台積電的崛起。然而,就這兩家公司而言,來自本地市場的銷售額在其銷售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均不超過12%。Sanford C. Bernstein駐香港的高級研究分析師馬克•李(Mark Li)稱,在芯片行業中,沒有哪家公司能離開中國。他說:“別小看規模經濟的影響。”

  改變經營策略

  在規模高達3000億美元的芯片行業中,即使是最先進的公司也在投入更多現金和分享更多的技術,以讓他們能夠繼續留在中國市場。高通是全球最大的移動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制造商,今年2月向中國監管部門支付了9.75億美元的罰款,用於結束中國對其的反壟斷調查;它也下調了中國手機廠商因使用其芯片而向其支付的專利許可費。同時,高通宣布在中國設立一個規模為1.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基金,承諾在貴州省成立一家開發和銷售服務器芯片的合資公司,並與中國企業進行其它合作。它已同意,將一些芯片生產外包給總部位於上海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公司。

  在這方面,英特爾也不甘落後。該公司560億美元的年營收中,有五分之一來自中國市場。該公司去年9月承諾,將投入30多用於其中國工廠的升級改造,並向中國國有的移動芯片制造商投資。與恩智浦一樣,英特爾成功地躲避了中國監管部門的調查。恩智浦與大唐電信科技成立的一家合資企業,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芯片供應商。高通和英特爾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國外芯片制造商的優勢在於他們在建造和運營工廠上富有經驗,而芯片加工廠在不斷促進這一產業向前發展。一家最先進的芯片工廠,其建造成本和設備投入共需50億美元以上,並在短短的五年內就會過時。博通公司網絡芯片業務負責人拉吉夫•拉馬斯瓦米 (Rajiv Ramaswami)指出,在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研發能力趕上國外合作夥伴前,他們都需要幫助。他說:“他們利用我們,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我們,而是因為他們需要我們。等到他們不需要我們的那一刻,我們就會出局。”

  美國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貝特西·范希斯(Betsy Van Hees)認為,目前,大型芯片制造商可以指望的是,他們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與中國對他們的依賴程度旗鼓相當。但她指出,考慮到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只要想想,他們將在10年內實現(芯片自主化)目標,這對芯片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威脅。”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