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校園霸淩何時休

2015-06-29
来源:香港商報

  明漢

  近日中國各地校園霸淩事件頻發。江西永新,一女生遭七八名初中生圍毆、掌摑;浙江慶元,四個初中生將一小學生關在黑屋里毆打,用繩拴脖子、煙頭燙身;陝西女孩被毆後「失聯」;安徽多名小學生無錢「上供」被班幹部逼迫喝尿……網絡將現實的廣角拉近,將鮮血未凝的殘酷快速呈現,家長和民眾震驚恐懼過後,該歎息逃避,還是自省行動?每位微不足道的個體力量,匯聚起來,就會成為推動社會前行的巨能。

  校園霸淩是社會問題的投射

  不要說校園霸淩與己無關。壞了賴以生存的空氣、河流,誰能獨善其身?同理,壞了中國的校園環境,哪位國人又能真正幸免於難?杜絕校園霸淩,需要全社會的力量,每位國民責無旁貸。

  不要說校園霸淩在美國也有。奧巴馬幼時也是同學霸淩的對象,但和所有追求文明的國家一樣,在美國出現校園霸淩,一樣會成為令人不悅且難堪的公眾話題。美國人未解決好不等於中國人也沒轍。中國延綿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史,沒理由要去美國人那里找自信。

  不要說校園霸淩是難得的挫折教育。所謂霸淩,是以強淩弱、以多打少的野蠻淩辱,是不對等條件下的霸道逞強,與競爭毫無幹系。如此強勢的獲得既無法讓受暴者信服,也絲毫驅散不了施暴者內心的懦弱。學校里的孩子,學立德、習知識才是主業。為求自保拉幫結派,或是變被欺淩到欺淩他人,都絕非孩子成長的正途。霸淩的本質是仗勢欺人。佔有更多社會資源者,假弱肉強食的所謂「叢林法則」,來麻痹弱者讓其臣服。而相對單純、清靜的校園,若出現霸淩則往往是所處紛雜社會的真實反映。可以說,校園霸淩現象高發的社會,權貴逞強的情況一定很是猖獗。對於這種破壞公平規則的行為不予以及時遏制,就會由「破窗效應」產生更大的破壞。

  值得慶幸的是,法律界開始檢討相關法律上的疏漏,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認為,內地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應該進行修訂。一些內地的學者也意識到,兒童的暴力問題其實是長期積澱的社會問題的外露。「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有些是成人社會權勢地位問題的『投射』。一些打人者的父母,在社會上處於強勢位置,被打者的父母處於弱勢位置,這種地位的懸殊,會讓打人者有膽去施暴。」

  法律界的重視和學界的呼籲顯然不夠,應盡快針對校園霸淩事件進行立法,讓「藐視法律」的施暴孩子受到相應處罰,避免給被打孩子的心靈造成永久性的創傷。

  人心惡化比環境汙染更難修復

  此外,霸淩現象產生的社會性問題還需由社會來解決。正如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均衡發展戰略一樣,在國民的道德建設方面,也亟需一個均衡發展的策略。讓一部分先實現道德富裕者,帶動、幫扶道德的後進者,最終實現國民道德素質整體提升。

  貧困的留守兒童並不一定是校園霸淩的制造者,名大財多的官員子弟未必就有更高的道德修養。精神富裕與否與物質財富並無必然聯繫,但與政府引導的社會價值有關。

  當年在陝西,成長在優渥家庭環境里的「好學生」藥家鑫,用刀「像彈鋼琴一樣」捅死了被他撞傷的女子,原因只是因為她看到他這位肇事司機的臉,當街殺人的動機竟是為了逃避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藥犯不是留守兒童,不是隨遷子女,甚至不是「問題少年」,他的父母據說關系融洽且有著體面工作和豐厚的收入,從小到大,藥家的孩子享受著令很多人羨慕的教育資源,他還彈得一手好鋼琴,他可能從未參加過校園霸淩,更沒有受過別人的欺侮,但就是這樣一位在現時中國的家庭、學校里標準的「好學生」,卻冷血到視人命如草芥的地步。

  可見當下的校園霸淩事件,僅是冰山一角,其下的潛在危險則是更為巨大的存在。這是社會病、教育病、心理病疊加效應的小試牛刀般的折射。

  不得不說,面對目前越發暴戾的社會,政府要做的,就是要嚴肅制訂和嚴格執行那些向善的規則,將遵循禮義仁智信者引導為成功者,成為潮流典範和社會楷模。無論如何,絕不能用「毀三觀」來做發展經濟的代價。人心惡化比環境汙染更難修復。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