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雙降”控風險 政策拐點未現

2015-06-29
来源:中新網

  正當業內普遍認為,去年11月以來一直堅持的“降准降息”式的貨幣政策調整,或將在短期內微調(即便總基調不會改變),未來將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甚至迎來“由松轉緊”的拐點時,央行在6月27日發布貨幣政策調整超預期的“雙降”,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准,同時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和貸款基准利率各0.25個百分點。

  本輪貨幣政策調整以來,這是第一次“雙降”,打破了去年11月份以來的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調整輪流“登場”的節奏。根據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對貨幣政策“預調微調”,這是2014年以來不斷被央行強調的貨幣政策調整原則。如此超預期的調整,貌似打破了貨幣政策力度降低或迎來拐點的判斷。那么,是經濟依舊疲軟的需要,還是初步減緩“穩增長”壓力後布局“調結構”的需求?

  對於此次超預期的“雙降”,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第一時間作出了詳細的解釋。正如他所言,“雙降”體現了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穩定的充分權衡。但筆者認為,首要原因是短期金融風險上升。

  6月份以來,降准降息預期一再落空,市場預期樓市企穩、短期資金充裕、防范流動性“脫實入虛”,加上管理層嚴查場外配資,降准降息或延後,貨幣政策甚至開始收緊或轉向。同時,季末效應、IPO提速、基建資金配套、MLF到期、“穩增長”積極效應開始顯現等,短期內資金利率開始上升,短期金融風險將顯現。

  短期金融風險的防范具有緊迫性,因為“穩增長”效果並不穩固,需要貨幣政策來引導實際利率繼續下行。由於房貸利率或見底回升,考慮到在建未售和已批未建等情況,樓盤庫存並未減少,房地產三項先行指標仍未探底,樓市難言回暖。盡管短期流動性充裕,但銀行“惜貸”加上實體“審貸”,3~4月份的M2增速持續下滑,5月份上升至10.7%,但仍未到12%的目標,貸款和社會融資總額都在低速增長。因此,短期金融風險上升爆發,銀行惜貸將惡化為通縮,下半年“穩增長”的壓力空前增大。

  在經濟不穩、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實體融資成本偏高的情況下,需要適度的資金供給。因此,本輪降准降息疊加,很明顯就在向市場傳達貨幣政策不會轉向、資金面不會緊張、融資成本仍需降低的信號。

  之所以定向而非全面降准,央行給出的解釋是,6月末預計銀行體系超額准備金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貨幣市場利率保持在曆史低位。言下之意,市場資金面很寬裕,不需要全面降准,過往降准未惠及的“三農”、小微企業則需要一定措施來解決。此舉也意在傳達“穩增長”不是放水,“托而不舉”是原則,經濟一旦有企穩跡象,調結構的重任就要走向前台。

  很明顯,降息意在夯實實體經濟企穩的基礎。2015年5月,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1個百分點。若考慮到CPI和PPI持續下行,實際利率仍居高不下。目前,重點城市房貸利率有回升跡象,這對於穩定商品房銷售增長的局面不利,去庫存進而樓市企穩也將會受到影響;第二批1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剛出爐,下半年納入置換計劃的地方債務達到2.35萬億元,非常需要低利率的投融資環境。另外,地方債務借新還舊、基建投資配套銀行貸款等,也需要低利率的環境。

  短期金融風險上升是此次貨幣政策調整超預期的主要原因,為促進經濟轉型,直接融資體系仍舊會受到政策照顧。但是,創業創新和實幹氛圍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因此在下半年,盡管整體寬松局面仍在,貨幣政策微調是必然的,方向是更加重視向實體經濟傳導通道的疏通。

  近期,降低中長期利率,資產證券化啟航、存貸比75%的剛性規定廢除、一年期以上PSL提速、MLF續做結構性變化等相關舉措不是曇花一現,本次重拾定向降准就是一個信號。(李宇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