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中國豪車熱退燒:加速擴張店面難提銷量

2015-06-29
来源:國際金融報

  豪華車被認為是汽車市場的香餑餑,過去十年年均高達30%以上的高速增長,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也依然保持著高增長。然而現在,以奧迪、寶馬為代表的豪車市場卻風光不再。

  作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近年是寶馬、奔馳以及奧迪的主要盈利引擎,幫助他們掩蓋了歐洲市場的結構性疲軟。

  但是,好景不長,豪華汽車品牌的銷量也開始疲軟。近日,據中國乘聯會統計,1月至5月,乘用車銷量增幅繼續趨緩;降溫的趨勢直接影響了曾經產銷兩旺的豪華車市場,其中,奧迪5月在華銷量48174輛,同比下跌1.6%,迎來了2013年2月以來首次滑坡;寶馬5月在中國市場交付銷量為34870輛,同比下跌5.5%,迎來10年來首次下滑;而捷豹路虎5月銷量則更是從去年的10880輛下滑至7389輛,同比暴跌32.1%。

  很多業內人士擔心,這是否是一個風向標式質變的開始。

  銷量下滑

  中國汽車市場巨大,普通家庭汽車去年在中國市場銷售良好,但此前保持高速增長的超豪華品牌卻開始遭遇寒潮。2013年初時,超豪華車的銷量相較于2012年已經出現下滑。

  剛剛過去的5月份,奧迪、寶馬、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均不及去年同期。“這不僅是奧迪或寶馬的問題,各家廠商都有這個問題。”某汽車公司高管對媒體指出。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5月中國市場乘用車總銷量僅增長1.2%。

  在分析人士看來,豪華品牌的在華銷量與其快速擴張有很大關系。尚普咨詢運輸行業分析師指出,“長期以來,超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很多品牌紛紛采取快速擴張戰略。但是如今,豪車在華銷量明顯下滑,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賓利、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等超豪華品牌在華銷量出現下滑或零增長,部分車型終端價格已瀕臨崩潰。”

  據悉,2013年,豪車品牌賓利在中國增加了15家經銷商,勞斯萊斯新增了7家。而在北京地區,2013年新增了一家保時捷中心,使得北京地區保時捷中心達到5家,全國保時捷中心達到53家。但是,如此加速擴張并未給超豪華品牌銷量帶來多大幫助。

  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賓利全球銷量增長19%,但在中國市場下滑了3%;法拉利2013年在華銷售554輛,同比下跌近1/3;蘭博基尼2013年在華銷量僅為267輛,同比下滑16.7%。此外,受宏觀經濟影響,消費有所遏制,從而導致超豪華車銷量走低。

  尚普咨詢在《2014-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中提到,面對開始降溫的超豪華車市場,超豪華品牌之間在國內的競爭也在加劇,雖然多數跨國車企依舊看重中國超豪華品牌車市場潛力,也未降低其在華銷量目標,但部分超豪華品牌在華的擴網步調也有所放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杰認為,當前的汽車形勢還是經濟增長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還有前期刺激的消化期。

  回歸理性

  從5月豪車陣營的銷量比較來看,國內被公認的八大品牌出現了明顯的反差。

  數據顯示,奧迪、寶馬、捷豹路虎以及沃爾沃這樣的豪車,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下滑;而像奔馳、保時捷、凱迪拉克、英菲尼迪,又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增長。這樣的一增一降,表面上看,似乎是品牌間的銷量波動,但如果與他們各自在國內市場的進入以及受市場外因素的影響聯系起來,就不難看出,這兩大陣營所出現的新變化,恰恰反映了國內理性消費觀的有機改變。

  有業內人士指出,將國內豪車銷售情況與美國汽車市場比較,像奧迪在北美市場所占的份額本身并不是很大,而到國內卻偏偏出現了畸形的增長,這不能不說是與國內過去一個很長階段的消費欠缺理性有關的。“在這種情況下,奧迪出現了合理的下滑,不僅說明國內市場越來越成熟、也會讓理性的消費觀念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這或許才是市場變化最合理的結果”。

  相比之下,在5月份出現增長的品牌,大多都是在國際上并不遜色于奧迪、寶馬品牌的實力派代表車型。像保時捷、凱迪拉克,都出現了可喜的增長,就表明靠實力說話對于市場的重要性。這也從另一方各方面反映了實力派車型的潛在優勢,已經越來越被國內消費者所重視。

  “正是因為國內汽車出現良好趨勢,年輕一代對理性消費觀念的追求,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豪車在國內汽車市場的轉變,呈現出理性回歸趨勢。”汽車行業分析是鄭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在鄭宇看來,形成如今這樣的國內豪車市場格局,正是說明了國內汽車市場的引領能力與衡量標準,越來越與過去人為的汽車市場有了區別。豪車市場的下滑或許會讓一些經銷商和汽車廠商們感到不安。“但是細細觀察便會發現,這也體現了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努力與世界市場完全接軌。這樣一來,國內汽車市場回歸理性也不再遙遠。”鄭宇認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