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匯源盲目擴張占用大量資金 兩年甩賣12家子公司

2015-06-29
来源:長江商報

  匯源套現記兩年甩賣12家子公司

  長江商報消息 盲目擴張致產能閑置占用大量資金,全國48家工廠產能使用率不足30%

  本報記者 劉濤

  匯源又賣廠了,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股民套用匯源的廣告詞“每天兩杯果汁,享受健康生活”調侃道:每年賣幾家公司,享受盈利假象。

  僅僅相隔一個工作日,匯源果汁(01866.HK)本月18日和22日陸續宣布賣掉旗下9家工廠和擬發行信用增級債券兩項重大事項,足以暗示其在財務上的饑渴難耐。而且,從2013年開始,匯源還先后出售了3家子公司。共12家公司易主,交易規模超過28億元,出售公司資產的頻率、速度和金額在國內鮮見。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匯源全國布局48家工廠,閑置產能占用大量資金,2013年除去政府補助,實際盈利只有400萬元,2014年更是迎來首個虧損年度,當年虧損1.27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9家工廠的接盤方是北京方正富邦創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方正富邦),方正富邦的大股東正是當前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方正證券(10.85, -0.92, -7.82%)。

  6月24日,中研普華研究機構研究員肖健接受長江商報專訪時認為,可口可樂并購匯源夭折至今對匯源集團影響深遠,營銷體系大面積真空是匯源失利的重要因素,此外長期以來家族式管理也是其對市場反應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不難想象,職業經理人蘇盈福履新后面對匯源改革所遇到的重重阻力。

  18億元甩掉9個“拖油瓶”

  匯源果汁6月18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匯源集團出售北京匯源、江西匯源、吉林匯源、錦州匯源、山東匯源、山東圣水、山東新明匯源、山西匯源及肇東匯源9家公司,皆屬于母公司魯中匯源旗下,是匯源果汁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主營業務為制造、加工及銷售果汁、飲料和瓶裝水等。

  匯源果汁發布的公告顯示,9家工廠合計售價18.12億元,僅溢價2.16億元。

  不過,從上述9家公司的資產來看,盈利能力并不占據優勢,事實上,在經營上處于下滑的形勢下,在2013年發生稅后虧損合計1509萬元,2014年虧損繼續擴大至4462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對比此前售出資產來看,此次9家工廠的資產溢價并不高,在股市高漲的情勢下,9家工廠實際上售價并不劃算,急于脫手也可能是匯源集團出于擺脫財務窘境的考慮。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吉林匯源成立于2007年,錦州匯源則在2007年投資,而江西匯源于2008年才建成。

  從時間節點來看,這些工廠的建成,都十分準確地“掐”在可口可樂擬并購匯源前完成。匯源果汁2014年年報顯示,匯源集團在全國布局48家工廠,閑置產能占用大量流動資金,產能利用有限,導致資金吃緊,另外,匯源集團近年來還向上游產業轉型布局,僅僅湖北荊門和鐘祥兩地就圈地60萬畝建設生態產業園,對外宣傳稱投資高達142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底的短期銀行借款高達31億元,當年虧損1.27億元,迎來第一個虧損財年。而在2013年,匯源果汁雖然凈利為2.29億元,如果扣除出售上海和成都工廠的收益4.26億元和政府補貼2.25億元,公司實際業績為虧損。

  市場的風險匯源不可能不清楚,如果旗下虧損工廠持續生產或會進一步拖累業績。

  匯源果汁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出售9家公司資產所獲收益可以提升集團的整體盈利能力,可以改善集團的債務結構及降低負債比率。出售完后,這筆巨款將擬定用作償還短期高息貸款、補充營運資金及做投資用途。

  中研普華研究機構肖健分析認為,上述出售的9家工廠近年持續處于虧損狀態,匯源集團瘦身的意愿比較強烈。更重要的是,在匯源低濃度果汁、雞尾酒等新品接連上市背景下,匯源在渠道和市場推廣資金壓力極大,此舉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

  難以回避的事實是,僅僅兩。年間,匯源集團旗下12家公司被甩賣,交易規模超過28億元,傳統飲料企業如此加速度出售資產和超大交易金額此前國內確很少見。

  急速擴張自釀苦果

  從2013年開始,匯源集團一改前幾年大躍進式擴張,在這兩年內大肆拋售資產,讓市場人士大跌眼鏡,其自身也“冷暖自知”。業內人士認為,這番不斷出售資產優化債務結構與前幾年的擴張肯定有關聯。

  長江商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匯源果汁擴張提速集中在2008年前后,當時一個重大背景是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試圖并購匯源集團,為了在并購中提高溢價,匯源集團在全國大躍進式地擴張。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特別是在2007年匯源果汁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在華東和華南地區興建產能各達10萬噸的廠房,當時公告顯示預計投資4億元,整體產能有望提升10%。

  而登陸港市后,匯源果汁就公開表示,2007年將加大資本投入,計劃投入約7.58億元,較2006年的2.74億元增加近1.7倍,主要目的是用于擴大果汁飲料產能。

  研究組織格隆匯在《推薦珍珠白菜價的匯源果汁》中推測,在可口可樂并購匯源前夕,匯源集團已經投資20多億元新建工廠,此舉被視為坐等在被收購中溢價。

  古今之事,福禍相依。當時,匯源集團以為可口可樂并購已是定數,計劃拿著可口可樂的錢轉型做上游果汁原料供應商,不料并購案被商務部否決,擴能也為自身埋下禍根,積重難返,以至業績從2008年開始下滑。

  除了在收購前新建工廠,匯源還在之后不斷投資新工廠,導致大量產能長期閑置,雖然2014年報顯示,全國已經布局48家工廠,但產能使用率不足30%。

  這意味著,每年折舊和土地使用權攤銷等費用吞噬這家企業的利潤。

  而由于閑置產能占用大量資金,且公司盈利狀況不能提供足夠現金流,導致資金鏈吃緊,不得不向銀行大量貸款。

  格隆匯公開研究數據顯示,匯源果汁2014年底賬上短期銀行借款達31億,同時公司的凈財務費用為2.9億,凈財務費用率從2006年的2.68%,上升到2014年的6.32%。

  身負過剩產能和高負債,讓匯源集團難獨善其身。即便這樣,在收購案被否后,匯源集團還在全國各地投資種植園、濃縮果汁加工業務等。先后在湖北鐘祥、吉林、黑龍江伊春、新疆等投資12個生態產業園,體量巨大。

  在產品方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告敗后,2009年上市的“檸檬ME”低濃度果汁、2010年以“獨特的差異化優勢”為賣點的碳酸飲料“果汁果樂”也未見起色。

  北京冠軍營銷創始人趙強受訪時認為,這可能與企業內部決策有關系,再者大肆擴張可能與地方招商政策有關,或者背后有何交易不得而知。

  肖健分析,總體來說,匯源在產品的定位上并無太大新意,很難真正在某個細分領域形成突破。他認為,一直以來匯源果汁強于生產,而弱于渠道,尤其是可口可樂并購夭折對于匯源果汁的營銷渠道的影響極大,導致其營銷體系出現大面積真空,這也是匯源多元化失利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也是匯源市場反應度不高的重要原因,蘇盈福對匯源的改革阻力重重,最終,蘇履新一年之后,就宣布從匯源離任,匯源現代化企業治理機制尚待完善。

  接盤方背后或有更大金主

  方正富邦此次接盤匯源旗下資產令業內人士頗感意外。

  方正富邦是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第四家從事創新類業務的基金公司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持有方正富邦100%股權,其中大股東為方正證券,是中國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批會員。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得知,此前方正富邦主要涉及基金管理,作為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緣何突然要收購果汁企業資產,讓業內人士頗感意外,在收購前后,方正富邦亦未對外公告。

  方正富邦是由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臺灣富邦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雙方各占股份分別為66.7%和33.3%。

  業內人士推測,方正富邦此次參與收購可能只是被委托方,背后或有更大的金主。6月26日,長江商報記者以郵件方式向方正證券董秘熊郁柳求證未獲答復。

  其實,方正系介入飲料行業并非沒有先例,此前,方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方正科技就曾通過旗下的浙江國投收購了健力寶,使得方正系正式進入飲料行業。

  裕春策略首席顧問陳朝暉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股市高燒不退的情勢下變賣資產,相比于此前出售的3家公司價格,9家公司平均價格僅為2億元,資產處于低溢價狀態,很有可能在資本市場上另有所圖。

  此次如此大手筆處置旗下資產彌補虧損是否是管理層的真實意圖,未來是否有其他資本運作動機,對此,匯源果汁方面并未給予記者回應。

  趙強受訪時認為,匯源集團身為純果汁行業國內巨頭,雖然供過于求,市場地位暫時不會動搖,但應緊隨市場需求,不一定多一個產品就一定多一份銷售,多一個產品也會多一份庫存。

  不過,作為傳統飲料企業,匯源集團在電商領域的探索值得關注,匯源第三方電商的銷售業績,2015年1至4月份同比增加了683%,這已經給匯源開了一個好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