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古典音樂予大眾印象總是高尚、優雅及曲高和寡,充滿各種音符的樂譜在「門外漢」筆者眼中有如一連串的「小蝌蚪」在五線譜上「暢泳」。音樂家就如魔法師般,藉指尖「施法」將「小蝌蚪」幻化成一首首動人樂曲。香港有一位處事認真、又愛「一步登天」破格嘗試的音樂家 ── 梁建楓。這位剛獲頒「香港最佳藝術家獎」(音樂)的小提琴家欲將艱辛難明的古典樂用精湛的技藝及透過「行內」一眾精英,將原本只有一撮人欣賞的古典樂推廣至大眾!且看他如何扮演音樂魔法師將「平凡意念加入最高創意」幻變出雅俗共賞的美妙樂章。 文:SharonN
由被動至愛上音樂
小提琴家梁建楓生於音樂世家,父親梁瑞和亦是一位小提琴家。他在別人還未懂何謂音樂時便在嚴父的教導下開始學習小提琴。5歲習琴的他初時並未愛上古典樂。「那時只有5歲大,就像一般的男孩子愛踢足球,喜歡足球的程度大於小提琴!」他笑言「若小時便愛上古典樂想必大多是天才兒童,否則拉小提琴大部分原因還是被迫的!」小時誰不愛玩?尤其要俏皮的小孩愛上小提琴確是件難事。「鬼靈精」想盡辦法逃避學琴,如剪斷琴弦,將手指甲修剪至過短等。這些小動作又怎能逃得過父親的法眼?梁建楓唯有乖乖學琴。每位小朋友均喜歡獲得別人的鼓勵及肯定,梁建楓亦不例外!透過邊學習邊表演,漸漸在學校及朋友圈子內受到別人的讚揚及注視。他發現原來可透過拉琴表現自己與別人的「不一樣」,與此同時,在音樂上獲得的滿足感及成功感亦是愛上小提琴的重要因素。
18歲已鋒芒畢露
當其他小孩在玩樂時,只有6、7歲的梁建楓已代表廣州市在外國元首面前演奏小提琴。「小時經常在派對及聚會上於人前演奏,表演彷彿已成生活習慣。再者,年少不知天高地厚,完全沒有膽怯之感。」這正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之象,當羽翼長成之際,只有18歲的他已鋒芒畢露,成為香港古典音樂界的寵兒。他的音樂老師認為年少時應多接觸外間事物,應當踏實地學習音樂,於是幫梁建楓申請獎學金到美國留學,豐富閱歷的同時盼望他經沉澱後能成大器。
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1986年,梁建楓赴美到伊士曼及曼哈頓音樂學院深造,「井底蛙」終發現世界之大。與同儕較勁之時,他終於嘗到失敗滋味。「第一次發現別人演奏的樂章比自己更豐富細膩,且富濃厚的個人風格。」第一次發現到自己與他人程度上的差距。其次,便是參加當地的音樂比賽,當時的他「屢敗屢戰」,20戰20敗的「戰果」無疑成為他音樂路途上一大打擊。對於自以為站在頂峰的梁建楓而言,當時受到的挫敗感比一般人感受來得強。令他懷疑自己是否應該繼續走音樂之路。然後,他決定暫時放下音樂,發掘其他興趣。故此,在學期間他選修了設計及電影。此兩門學科對他日後自行設計唱片封套、海報及音樂歷程上有着重要啟發。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總會遇到失意時,如何面對並走出死胡同才重要。放下了對音樂的執,梁建楓反而接觸到更多當地的人、文化與建築物,擴闊了生活圈子,令一切變得更精采。經過兩年的沉澱後,他將自身的經歷融入了音樂當中,賦予樂曲生氣,所拉奏的音樂不再呆板。「同一首樂曲原來可以有不同的思維方向,甚至樂曲內的強弱音符亦可奏出個人色彩。」在往後的比賽中更連續多次獲勝。對於梁建楓而言,放下執着才能獲得更多!
「回想留學的日子是快樂及有趣的。試過隻身去另一個城市表演,卻因貪睡去了另一個州。亦曾試過在紐約遭人打劫。」他亦時常以此作為與人打開話題的匣子。校園外亦是多姿多彩的,「當時做過副廚,閒時愛逛博物館尋找靈感、不時做派對『搞手』,當中還撮合過不少對夫婦呢!」愛熱鬧的性格亦令梁建楓選擇成為「合奏家」而非「獨奏家」之路。
目標清晰 立定志向
「在讀香港音樂學院開始,我已決心將音樂家視為終身事業。」對於「音樂家」一詞,他有一套個人見解。「我喜歡與人交流及合作,故此,我選擇成為一名合奏家。」他更立志要坐上交響樂的第一個位置(即第一首席),有這想法可回溯至由廣州移居到香港,即7歲至17歲那段時期。當時香港演藝學院(1984年)剛成立,香港管弦樂團時常在該處排練。沉迷音樂的他時常逃學去「偷師」,潛移默化之下使他對室內樂團產生興趣。
拓展個人音樂事業
1993年,畢業後的梁建楓應邀擔任「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勇於接受挑戰的他,懷探索新環境的心情在台灣發展個人事業。短短7年間,他在台灣古典音樂界和個人事業的發展如鷹展翅。「比起『腳踏實地』,我更愛『一步登天』!」當時他已作出多個「破格」嘗試。例如於1994年成立「台北凡雅三重奏」,在未作出公開表演前先發行唱片。總愛走在別人前面的個性與遠大的目光成為他成功的基石。自1994年至1999年間他及「台北凡雅三重奏」在台灣共錄製4張唱片及1張DVD,數量令人震驚。
2000年返港後,梁建楓開始擔任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團長,他認為古典樂始終屬於「曲高和寡」之列。為推廣古典樂至雅俗共賞程度,2004年成立了「香港純弦」,並擔任藝術總監一職。「香港純弦」是一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及第二小提琴、豎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所組成。為了達到「將平凡的意念加入最高的創意」這目標,團員的表演均達到職業水準。梁建楓自豪地說:「『香港純弦』有濃厚的本地特色,並且致力推廣本地作曲家的作品。至今仍未有任何團體能夠代替或複製。」於2005年樂團與柏林愛樂樂團樂手合作,演奏多首重新編曲的古典弦樂作品及流行樂曲如: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及《甜蜜蜜》,融合中西音樂文化及意念,向普羅大眾推廣古典樂。此外,樂團於2009年推出的「驚喜‧生日快樂」唱片更獲廣東電台選為2009年十大最佳唱片。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純弦」已成為亞洲具影響力的室內樂團。他表示希望將水準之作流傳在本港音樂圈當中,將古典樂及當中的創意傳承予後輩。
走進校園 傳承音樂
近年來致力推廣古典樂的梁建楓於2014年開始擔任香港女拔萃中學交響樂團藝術總監一職。「我喜歡不斷尋求個人突破,擔任女拔萃藝術總監是一新嘗試。」留美的經驗令他明白到擴闊視野的重要。故此,他多次帶領團員到訪台灣、深圳及澳門等地表演。為了尋求突破,梁建楓促成校內的音樂與舞蹈單位合作,並對外公演。要求嚴謹的他希望將之打造成達職業水準的學校樂團。梁氏認為政府的「優質教育基金」在推廣音樂方面成果令人滿意,而校際音樂節更是學校界的年度盛事,促進年輕一輩交流及進步。「香港新一代在藝術範疇亦有不俗表現,若政府能提供支援予有天分的學生到外國進修,想必能培養更多人才!」梁建楓語重心長道。
香港十大傑青與最佳藝術家獎(音樂)
梁建楓於2002年獲膺「香港十大傑青」後代表香港到兩岸三地交流及表演。他認為獲得「傑青」後對社會多了一份責任感,同時亦令他了解到促成各方在音樂上交流的重要。12年後,2014年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最佳藝術家獎(音樂)予梁建楓。他的努力及付出終獲肯定。「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啟發年輕一代音樂家,讓他們專注演奏外,亦顧及創新一塊。」
與家人的相處之道
梁建楓太太是著名大提琴家蘇千芳,也許長於音樂世家的原因,梁建楓的三名兒子:十四歲的耀洋(Leon)、十二歲的耀洲(Philip)和九歲的耀天(Timothy)均跟隨父母習琴。耀洋與耀天學小提琴,而二子耀洲則學大提琴。相對父親梁瑞和以「打鬧」方式教子,梁建楓則選擇「良師益友」與他們相處。梁氏並未規定要他們成為音樂家。「將來的世界會變成怎樣無人能料,音樂是世界語言,能助他們與人交流,開拓眼界。我只想音樂能伴隨他們一生。」此外,現時資訊發達,為避免與三位兒子出現「代溝」問題,梁氏認為凡事亦應「走在他們前面」,即是要與時並進,掌握潮流趨勢。例如在青少年間流行的「Nerf Gun」,它是一種以Nerf海綿製成子彈的玩具槍。「我會向他們分析這玩具的產品特性,受歡迎的因素等等,讓他們可與朋輩分享,獲得別人讚賞。從而敬佩我這個父親!呵呵!」為了爭取與兒子的相處時間,即使再忙,他亦會與家人共進早餐及晚餐。「我家用膳的地方並無電視,所以食飯是聊天的好時機。」他笑言與兒子無所不談,透過「每事問」更了解他們在學校的情況。而兒子們亦會主動分享生活趣聞或瑣事。另外,有感現時的小朋友缺乏責任感,耐性亦略遜,導致做事難有始有終。故此,他與太太自小便對兒子灌輸「責任感」的概念,讓他們明白身為兒子和學生的身份及所負之責任,這位爸爸果然有一套教子方法。至於太太呢?他笑笑口:「對女人只要面皮夠厚,肯認錯就無敵啦!」這答案令同為女性的筆者亦不禁笑點頭和應!
梁建楓簡歷
1972年 生於廣州。
1977年 跟隨父親梁瑞和學習小提琴。
1979年 隨家移居香港
1984年 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演藝學院。
1986年 獲全額獎學金赴美深造,就讀美國伊士曼及曼哈頓音樂學院,並以優異成績獲得音樂學士及碩士。
1989至1992年 出任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席,並於1990年獲委任為該校的室內樂總監。
1990至1993年 就讀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
1991年 第19屆威廉.普林士(William Primrose)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二名。
1992年 獲得紐約青年演奏藝術家比賽第一名。
1993至1999年 擔任「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副首席,及任教於台灣國立藝術大學和輔仁大學音樂系。
1994年 在台灣創立「台北凡雅三重奏」。
2000年 擔任香港管絃樂團第一副團長,澳門精英室樂團藝術總監,並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
2002年 獲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頒發「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04年 在香港創立「香港純弦」並擔任藝術總監。
2014年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最佳藝術家獎(音樂)。同年擔任香港女拔萃中學交響樂團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