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現“能源獨立”,原有的世界能源利益分配格局均勢被打破。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如何利用這個變局,構建原油戰略儲備,是當前能源市場一大看點。
石油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屬性,分析中國能源戰略問題,很難從單一角度切入,但是制定石油戰略不外乎為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支付能力;第二,油源的獲得;第三,運輸和安全。
對于前兩個問題,中國坐擁天時地利人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原油供給端群雄四起,除了美國、俄羅斯外,巴西產量日盛,伊朗也將沖破“牢籠”,加入戰局。
對于運輸和安全,“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將為此環節注入更重的安全砝碼。
全球能源需求端的深刻變化,正通過兩個數據露出端倪。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392萬噸,俄羅斯已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4月,中國原油進口達每日740萬桶,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
在供給端,由于頁巖氣革命,美國一躍成為能源生產大國。供需兩極的大變化,決定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調整正在發生。我們試著抓取原油進口格局變化的細節,以及世界原油供給端的近期變化,勾勒出一幅中國原油進口圖譜。
最大進口國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將會超越美國,2015年很可能會成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元年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石油進口達到每日740萬桶,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原油進口國。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標志著過去10年能源流動的大轉變達到頂峰。
每日740萬桶,相當于全球每日石油消費量的1/13。Blacklight Research管理合伙人科林·芬頓(Colin Fenton)指出:“中國的原油進口在過去5個月中,有4個月高出趨勢線。”
不少分析機構預計,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將會超越美國,2015年很可能會成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元年。
其實,中國大幅增加原油進口量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原油為3.1億噸,同比增幅達到9.5%。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石油產量為2.1億噸,這樣可以推算出,2014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了59.6%,較2013年的57%高出了2.6個百分點。
“盡管近兩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中國的經濟體量仍在不斷地擴大,各個產業對石油的需求不斷上升。”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資銀行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更重要的是,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暴跌,趁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而產油大國紛紛表示不減產的有利環境,中國增加石油進口以增強石油儲備。”
去年11月的澳大利亞布里斯班G20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定期發布石油庫存數據。隨后,中國國家統計局在網站上公布了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的消息。國家統計局表示,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
國際能源署此前預測,2015年中國石油需求占全球需求量的11%以上。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分析指出,“長遠看,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肯定是要增長的,因為目前國內的供應增量趕不上需求增量。”
據其介紹,2015年,大慶油田計劃減產150萬噸,到2020年產量將調減至3200萬噸,年均減幅逾130萬噸。數據顯示,大慶油田石油產量此前連續12年保持4000萬噸以上。
中國之所以成為最大進口國,與美國“主動”減少進口也有關系。
“美國和中國在原油進口方面正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這自然就加速了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的步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的頁巖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除了進口體量上的變化,在進口格局上,也出現調整。
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一直都是中國進口原油的第一大來源地。數據顯示,2014年,沙特向中國輸出原油總量為4967萬噸,占該國原油輸出總量的16.11%。其次,安哥拉向中國輸出原油4100萬噸,占輸出總量的13.18%。排在第三位的是俄羅斯,2014年向中國輸出原油量為3300萬噸,占輸出總量比例為10.74%。這也是多年來較為固定的座次排名狀態。
這一狀態在今年5月份被打破了。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從俄羅斯進口原油392萬噸,俄羅斯取代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5月份392萬噸的進口量,相當于92.7萬桶/日。2014年,中國從俄羅斯的平均月進口量只有約275萬噸,相當于65萬桶/日。也就是說從去年到現在,國內從俄羅斯的原油進口增長了近43%,漲幅可觀。反觀中國對沙特的進口,則出現近36%的下滑。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中國作為屈指可數的消費大戶,勢必成為各方爭奪的重點,“這一最新消息反映出,中國原油進口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俄羅斯動向
一方面是因為西方制裁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接受人民幣作為中俄兩國石油貿易的結算貨幣,俄羅斯與中國能源領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
俄羅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原油最大供應商則是當前大環境下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上述中資銀行分析師表示:“俄羅斯從去年開始增加向中國輸出的原油,一方面是由于中國有意擴大了原油進口量。另一方面是,俄羅斯從去年開始因克里米亞事件而遭到美歐等國的經濟制裁,向歐美市場輸出的原油量大幅減少,開始積極開拓亞洲等市場,增加了對亞洲原油的供應。”
油氣分析機構Energy Aspects的首席石油市場分析師阿姆里塔·森在一封郵件中稱:“由于中東石油不得不與來自其他地區的石油爭奪市場,亞洲已然成為石油出口國的寵兒。俄羅斯越來越關注其東方,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與中國達成的各種各樣的交易很有可能讓更多的俄羅斯石油源源不斷進入中國。”
事實上,近幾年,中俄兩國強化了彼此間的油氣合作。2013年,Rosneft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達成2700億美元交易,前者同意在未來25年向后者供應3.65億噸石油。同年,Rosneft又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達成850億美元十年期協議。
2014年5月中俄兩國元首上海會晤期間,雙方達成東線天然氣管道合作協議,實現了中俄天然氣合作的歷史性突破。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簽署中俄西線天然氣合作協議,為期30年。這項協定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消費國。
5月,俄羅斯副總理阿卡迪·達瓦科維奇表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可以增持其在270億美元的亞馬爾半島液化天然氣項目所持股權,目前諾瓦泰克公司擁有該項目多數股權,“諾瓦泰克在亞馬爾半島液化天然氣項目中已經有一個中國合作伙伴,他們已經掌握了20%的股權,正考慮增持”。
“我們對外國合作伙伴的放行通常很審慎,但對我們的中國朋友,我們當然不設任何限制。”普京于去年9月宣布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邀請中石油投資萬科爾油田時表示。達瓦科維奇稱,俄羅斯愿意把控股權給予中國投資者。
而俄羅斯接受人民幣作為中俄兩國石油貿易的結算貨幣,也刺激了中國增加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力度。
野村證券地區油氣研究部門負責人戈登·關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就中國貨幣發表評論:“在俄羅斯接受人民幣作為購買石油付款方式后,預期有更多的俄羅斯石油將出口到中國。如果沙特阿拉伯想要重回第一寶座,需要接受人民幣作為購買石油付款方式,而不僅僅只要美元。”
“中俄兩國在貨幣互換領域的合作也為以人民幣結算的能源交易提供了更結實的基礎。”上述分析師表示。2014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與俄羅斯聯邦中央銀行簽署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8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國人民銀行[微博]有關負責人曾指出,此舉旨在便利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互換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沙特野心
沙特原油性價比一直很高,但近期對中國出現惜售現象,“已經拒絕了中國5、6月進口更多原油的請求”,或由于國內需求量增加,或出于對中國原油儲備戰略的防備
從原油的質量來看,沙特阿拉伯出產的原油質量普遍高于其他國家。沙特阿拉伯的原油不僅在中國市場,在整個國際市場都是很有競爭力的。從2014年中國從各國進口原油的價格來看,沙特向中國出口原油的價格基本每個月都比安哥拉和俄羅斯來得低。上述中資銀行分析師指出:“沙特作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商的地位之所以被俄羅斯取代,與沙特本身采取的原油出口政策有關。也就是說,我們愿意買,那也要人家愿意賣。”
此前,路透社援引中國資深石油交易商的消息稱,沙特阿拉伯和主要OPEC成員國已經拒絕了中國5、6月進口更多原油的請求。
“沙特拒絕中國的購油需求,或出于滿足自身需求考慮的。”高健指出,“沙特或擔心中國大量儲油之后,會造成需求放緩。去年下半年原油暴跌以來,中國在大規模抄底儲油,一旦二期戰略儲備完成,那么未來的需求就會出現下滑,沙特對石油進口大國中國的出口收入便會受到影響。”
有分析認為,沙特阿拉伯拒絕供應中國更多的原油,或與其新的能源戰略決定有關。前段時間,沙特最高經濟委員會已批準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重組計劃,今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將會從沙特石油部中剝離出來。5月11日,沙特阿美批露了2014年度公司報告。報告指出,沙特阿美的愿景是在2020年成為世界領先的綜合能源和化工公司。沙特阿美特別強調了自己在石油下游產業的發展。報告中多次提及了沙特阿美在沙特境內的煉油項目,包括與Total合資的SATORP項目、中石化[微博]合資的YASREF項目以及沙特阿美獨資的Jazan項目。因此,有消息指出,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在4月時已經減少給日本和韓國一些客戶的合同供應量。
為了留更多的原油供沙特國內煉油使用,沙特阿拉伯上調了供應給亞洲的石油的官方價格。根據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發表的公開聲明,7月阿拉伯輕質原油和中質原油的價格已經被設定在10個月以來的最高位。
中國之策
俄羅斯很難在中長期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商,未來,中國進口原油的來源會更加多元化,伊朗在中國的進口排名可能還會上升,巴西會是潛在合作伙伴,美國也有可能成為進口地之一
截至目前,向中國出口原油的主要國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羅斯聯邦、阿曼、伊拉克和伊朗等6個國家,占進口總量的68%。歷年來,這個順序變化比較小。中東國家對中國出口原油占48%。未來,進口格局有無更大變化呢?
對此,上述分析師則指出:“國際原油貿易關系牽扯到方方面面很多要素,而未來隨著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的變化,不確定性也會加大。俄羅斯很難在中長期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商。未來,中國進口原油的來源會更加多元化。”
5月俄羅斯方面曾表態,或無法根據協議長期供應中國所有石油。盡管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關系在不斷加深,但是已經不止一筆擬議中的交易陷入困境。了解萬科爾談判內幕的兩名人士稱,雙方無法就條款達成一致,除了西方制裁導致俄羅斯石油公司無法獲得長期貸款的影響外,還有就要價產生的分歧。中石油另一項潛在投資是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在東西伯利亞的Taas-Yuriakh部門進行投資,該計劃自2013年宣布之后也不了了之。俄羅斯石油公司正在就向英國石油(BP)出售相同油田的股份舉行談判。
“中俄兩國關系會有起落,這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雙方貿易合作。”上述分析師進而指出,“除了考慮各種政治因素,任何貿易的價格因素起著主導作用。如果其他國家能夠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價格,中國屆時在進口原油時會有所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伊朗在中國石油進口的排名上由去年的第6位躍居今年的第4位,5月對中國出口約220萬噸。6月底,伊朗的石油出口可能會解禁,其出口量或將恢復50%。若這一預期落實,伊朗在中國的進口排名可能還會上升。
咨詢公司Energy Aspects認為,5月份中國石油進口躍升的部分原因是從伊朗進口的數量提高。伊朗希望獲得更多的中國投資,可能對其石油提供更多折扣,作為增進與中國石油企業關系的努力的一部分。
從中國自身的能源戰略角度來看,石油進口來源多元化也是必然的。
2009年后,中石油開始行動,在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和亞太五條線路進行海外擴張,加快四大通道建設;中石化也發展了自己的原油、成品油、貨輪和管道等石油進出口方式。“現在,中國在全球的石油進口網絡已經初步建成,中國對進口原油的擔憂將漸漸過去。”
未來中國潛在深入合作伙伴或包括巴西。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此前表示,預計今年的出口量將達35萬桶/天,去年這一數據為23.15萬桶/天。目前巴西石油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和印度,其次為美國。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還稱,公司所屬的subsalt region油田日均產油量創下紀錄新高,達80萬桶/天。該油田被譽為30多年來美洲地區規模最大的油田。英國天然氣集團分析師稱,巴西有望大幅提高原油產量,并增加中質油以及中重質油的份額。其預計,到2020年巴西原油日產量將達到370萬桶/日,出口將達到100萬桶/日。
“其實,從更長期的角度來說,美國也有可能成為中國進口石油的來源地之一,如果美國的頁巖產業能夠得到持續良好發展的話。”上述中資銀行分析師表示。
據《BP2014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 2013年,借助頁巖油氣革命,美國原油產量增量達到日均110多萬桶,這是第二次實現“美國歷史上的最大增產”。國際能源署去年11月預計,2015年,美國將超過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年度報告,美國在2014年超過沙特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垂直鉆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混合帶來了頁巖氣和頁巖油的革命,隨著這一非常規油氣產量暴增,美國在2011年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國際能源署此前曾預測美國將在2020年前成為第一大產油國。現在,這道門檻已提前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