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經濟正在筑底 股市仍將震蕩

2015-07-06
来源:經濟觀察報

  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不斷調整、尋找底部。在外需疲弱短期無法扭轉、經濟轉型要求繼續去產能、去杠桿之時,上半年的中國經濟中又出現了無法回避的問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持續下滑、財政收支壓力增大、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從5月開始,宏觀政策加碼力度明顯加大,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審批加快、房地產政策也陸續松動,直至最近的降準和定向降息。這些政策目標也更加明確,就是要防止經濟出現過快下滑和系統性金融風險。

  經濟會在二季度觸底嗎?財政政策怎樣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對預期的引導和政策傳導的問題怎么解決?二季度的硬性宏觀經濟指標背后,預測和分歧圍繞的都是這三個問題。

  經濟學人調查由《經濟觀察報》發起,每季度進行一次。受訪者包括投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權威經濟學家。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7份。

  GDP探底、CPI低位

  二季度會不會是今年經濟的底部?本次問卷調查顯示,34%的經濟學家認為二季度就是底部,不過仍有27%認為是在三季度,18%認為是四季度,認為是明年一季度有9%。

  “今年三季度經濟才能完成觸底,四季度反彈。”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雖然“穩增長”政策加碼,但經濟的內生性動力不足,房地產周期、債務周期、庫存周期等決定了堅實的反彈要在2016年中期才能出現。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認為,“雖然經濟可能在三季度回穩,但不排除明年有再次向下探的可能性。”

  “二季度經濟會回落至6.8%左右,三季度才會觸底,全年經濟增速7%左右。”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是結構性、周期性和機制性三重因素疊加形成的。本次問卷也顯示,有70%的經濟學家認為二季度GDP會在7%以下。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根據大發電集團煤耗再度下滑、粗鋼產量同比跌幅擴大等幾個與制造業相關的指標數據做出判斷,“工業生產乏力可能抵消了服務業的穩健增長,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從一季度的7%小幅回落至6.9%。”

  與工業數據幾乎是同步回落的還有CPI,這也成為近期宏觀政策加碼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本次調查顯示,73%的經濟學家認為二季度CPI會在1.2%—1.5%,而要回升至2%—3%這一區間,49%的經濟學家認為還需要一年的時間,36%認為需要兩個季度。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底物價將會在主要在2%左右徘徊。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認為,物價升至2%以上還需要兩個季度,影響CPI的最大因素是食品價格。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王文波也認為,食品價格是影響CPI的最大因素,但物價回升到2%—3%還得一年的時間。

  貨幣寬松、財政加碼

  通脹的低位運行給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在“穩增長”和金融改革的關鍵時點,央行時隔7年再次“雙降”。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僅可以對實體形成支持,也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貨幣政策及時出手十分必要。

  中銀國際宏觀經濟分析師葉丙南也認為,“此次政策舉措比市場預期的力度更強、出手更快,反映出政府對股市連續大幅下挫的擔憂。”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三次降息、四次降準。本次調查顯示,73%的經濟學家認為全年降息3次,18%認為降息2次。此外,61%的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將繼續穩中偏松,但仍以定向調整為主,33%認為更傾向于全面寬松。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5年全年地降息三次,下半年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降準仍有一定空間。

  持續放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但是資金最終流向實體經濟的情況并未出現明顯改善。最新公布的6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指數為50.2,匯豐PMI為49.4。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整體仍位于榮枯線之下,加之就業仍舊疲軟,寬松加碼應繼續。”

  “經濟下行壓力大,錢進不了實體經濟,此時應該通過加大財政政策力度,給地方政府更多的錢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由此拉動經濟增長。”李迅雷說。

  擴大公共投資會成為下半年財政政策最明顯的調整,本次調查顯示,這一舉措的占比高達71%,其次是減稅,占比16%。不過,繼續擴大的財政收支差額和此前的地方債務風險,是未來財政支出擴大的兩大掣肘。經濟學家認為,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最有效路徑就是債務置換,占比達到55%,其次是擴大地方自主發債。

  “還應該關注地方政府融資缺口和信貸條件被動收緊,解決基建融資瓶頸,放松貨幣政策,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加大基建支持力度。”汪濤說。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債務置換雖然可以緩解財政困境,但刺激政策只能短期遏制下滑的趨勢,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

  股價波動最大 房價小幅回升

  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正在成為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世行7月1日公布的最新報告就認為,“資產價格的調整是(經濟)增長展望中的一大風險因素,如果有重大波動或者調整,將會削弱消費。”

  持續數周的A股深度調整,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不過,本次問卷顯示(問卷調查在股市調整之前),經濟學家認為股市本輪上漲的主要動力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短期資金流入(占比50%)和政策紅利(占比38%)。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下半年股市上漲的動力還是政策紅利。

  “‘新常態’下中國實體經濟加杠桿空間有限,將更多依靠虛擬經濟加杠桿。”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寬松的貨幣環境對資本市場是十分必要的。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表示,“這一輪A股下跌的安全底部是3000—3500點。”

  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慶認為,下半年資產價格波動最大的就是股市。問卷調查的數據也顯示,波動最大的資產價格前三名分別是:股票(76%)、大宗商品(24%)、債券(7%)。

  與此相對比,76%的經濟學家認為下半年房價會出現小幅上漲,只有9%認為會出現回落。同時,53%的經濟學家認為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會松動擴大。社科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表示,改善性住房將獲得政策支持。

  資產價格波動除了受國內經濟運行的影響,外部環境的影響在下半年也會凸顯出來。本次問卷顯示,對于外儲的使用,占比最高的是海外收購,為27%,繼續持有美國國債占比24%。

  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表示,“美元會小幅走強,中國的外儲應該繼續選擇美國國債。”

  不過,房四海表示,“美元漲,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就跌。”

  58%的經濟學家認為下半年走勢最強的經濟體會是美國,49%的經濟學家認為會保持平穩,64%認為熱錢會流向發達經濟體,同時有21%認為熱錢會在發達和新興經濟體間快速轉換。

  改革、調結構、防范風險

  過去一個月中,國務院決定增加大型基建投資,積極籌劃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加快PPP和重點項目審批,統籌結余資金和結轉資金用于重點建設,促進大眾創業和創新,并制定了未來三年的棚改計劃。

  本次調查顯示,在下半年經濟的最大風險中,經濟放緩過快占比53%,產能過剩占比27%,外部因素占比13%,宏觀政策調整占比7%。而在上升最快的行業中,排在首位的是科技創新型企業,占比49%,房地產占比21%,金融業13%,制造業占比僅有4%。

  28%的經濟學家認為制造業出現整體改善最早是在明年年底,22%認為是明年上半年,19%認為是今年三季度。“經濟增速和調結構間的平衡,應該被重點考慮。”管清友說。

  隨著貨幣政策持續放松,今年6月并未出現“錢荒”,銀行間利率保持比較平穩,而債券市場的波動明顯加大。問卷顯示,金融改革深入會更加明顯體現在銀行(43%)、股市(32%)、匯率(21%)。

  “在‘新常態’之下,作為宏觀調整主要政策的財政政策也應該做出調整。”祝寶良表示,財政支出減緩通過乘數作用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強的緊縮效應。由于財政支出傳導到經濟增長一般需要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事實上的財政政策緊縮對當前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劉元春也認為,“過快的債務增長與生產領域的緊縮相疊加,給宏觀經濟帶來了緊縮效應。”

  “應該再出臺一些務實、具體的措施加快推進PPP項目。”汪濤給出了三條建議:發改委和財政部應該積極組織推廣示范項目;允許符合標準的地方融資平臺、中央財政基金和國企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PPP項目;擴大融資渠道,國開行正加快發放PPP項目貸款,發改委也進一步松綁了企業債(城投債)發行規定。另外,交易所市場也有意向城投公司開放。

  “從短期調控政策來看,既與前期政策力度不夠有關,也與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執行不力導致政策效應難以發揮作用有關。”祝寶良認為,“貨幣政策松緊有度,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重點是繼續加快國家預算內投資資金下撥進度,抓緊落實置換債發行工作,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