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二維碼支付已經順風順水了,尷尬的NFC還有戲嗎?

2015-07-07
来源:钛媒体

  移動支付發展這幾年,二維碼與NFC的口水戰一直不斷。在國內,二維碼的發展在近幾年可謂是順風順水,特別是微信支付寶的應用之後。而NFC的發展,業界用的最多的詞是“慘絕人寰”來形容,產業鏈長不說,也缺乏殺手級應用。但在這兩年,NFC的發展也開始有些眉目,利益難以權衡,但終有權衡的一天,能引發沖突的,最後都能找到各自的平衡點。

  最可怕的,不是一個產業鏈利益沖突多,而是沒有利益沖突。在觀察幾年之後,二維碼與NFC或許正面競爭在近期才轉正拉開序幕。

  二維碼與NFC的優劣難定

  許許多多的媒體分析過二維碼與NFC的優劣。在安全層面上,二維碼要遜於NFC。在支付體驗上,NFC也比二維碼更加便捷。硬件要求方面,二維碼在任何智能手機上,都可以使用,而NFC要求較高,這也是NFC最大的軟肋,硬件缺乏。

  但在筆者看來,這都是因產品形態不同,而略有不同。從產品層面,進行單純的技術對比,不太合適。在支付寶和微信的線下大戰中,二維碼支付的體驗已經非常好。超市支付,呼出應用,挑出二維碼,超市掃碼槍掃描付款。一般小額,不需要輸入密碼。而在最近的銀聯“閃付”62活動中,聯機“閃付”需要輸入密碼。從這個層面來說,筆者覺得二維碼比具有NFC血統的“閃付”體驗更佳,畢竟鍵入密碼這個操作是非常損耗體驗度的,而且很容易輸錯密碼。

  在安全方面,二維碼容易複制,而且缺乏唯一性。而NFC,有SE的情況下安全性無可厚非,但是隨著HCE的發展,NFC的安全性也是堪憂。一時二維碼和NFC到底誰更加安全,視產品和支付場景等方面,也很難說。此外,Tokenization最近成為了熱點技術,最初萬事達和Visa是配合Apple Pay的出現,提升安全性。但是Tokenization不僅限於此,將卡信息做二次加密,而後應用在支付場景中確保安全性,有些支付人士認為,Tokenization技術很可能引發一場卡組織的格局洗牌。當然,這也僅僅是一個觀點,是否真的會出現產業大變革,不是本文討論重點。

  Tokenization確保了HCE更加安全,在前不久,沃達豐進行了一次技術創新。將Tokenization技術應用在NFC-SIM卡方案當中,Token儲存在SIM卡中。蘋果是儲存在手機內的SE當中,HCE一般是儲存在手機系統,而不是SE。所以Tokenization是可變的技術,在未來,Tokenization很可能跟二維碼進行結合,進一步提升二維碼支付的安全性。

  綜述,二維碼與NFC只不過是一種信息傳輸方式,最直接的來說,NFC方式是更加的便捷一些。但是結合到產品當中,許多原因影響著安全性和便捷性。所以單純的對二維碼和NFC進行對比,沒有太大意義。

  二維碼與NFC的現狀

  二維碼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成熟期,支付寶和微信已經將二維碼應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且二維碼成為了許多支付APP的標配,連一直推行NFC的銀聯,也是在銀聯錢包中加入了簡單的收付款二維碼按鈕。線下支付,支付寶和微信正在各行各業進行二維碼支付的普及,雖然POS一直是二維碼支付的軟肋,但是互聯網POS的興起,讓二維碼生態圈更加豐滿。兩個互聯網巨頭進行了數輪的優惠活動,讓二維碼支付深入人心,二維碼支付對線下的侵占將不斷升級。

  反觀NFC,從前幾年的“慘絕人寰”變成了現在的“初露曙光”。在在2013年左右,國內運營商開始對NFC投入比較大精力,不僅僅是國內,歐美地區甚至一些東南亞小國,運營商都開始嘗試NFC支付,以逃脫管道化的命運。特別是美國三大運營商的ISIS(後改為Softcard),雙城試點以及全美推行,都給全球的NFC支付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一路走來,運營商的NFC-SIM卡方案,似乎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市場認可,隨著穀歌發布HCE,和蘋果發布Apple Pay,運營商的NFC-SIM卡方案已經淪落到不尷不尬的絕地。

  進,市場已經不認可,退,已投入的大筆資金付之東流。Softcard的被收購似乎為全球的運營商預演了NFC-SIM卡的悲情結局。

  不考慮運營商NFC支付的情況下,個人認為,到現在,NFC已經劃分成兩個流派。一個是以HCE為代表,沒有SE儲存,利益主導為銀行。另一個是Apple Pay為代表,擁有SE,手機廠商主導。其他NFC應用,比如卡類的充值查詢,都是在強化NFC的生態圈,增加消費者的用戶粘度。HCE,國內工行已經首開,隨後地方銀行濰坊銀行也推出HCE,大小銀行先後推出此類服務,可以預見,作為一種更新的支付方式,HCE在國內將很快遍地開花,銀行為代表的HCE支付,將成為NFC支付的一大主力。

  此外筆者獲得的消息稱,銀聯的銀聯錢包也將加入HCE功能,很快將發布。銀聯在推行服務的時候,很多情況下不能與銀行的手機錢包金融服務相沖突,所以未來銀聯加入HCE之後,是否會產生與銀行之間的沖突,很難預料。就現在而言,工行已經開通HCE,如果銀聯錢包也開通,消費者是用一銀萬聯的銀聯錢包HCE,還是宇宙獨大的工行HCE呢?也許,銀聯可以考慮將HCE作為一個基礎平台設施向所有銀行開放,與銀行一起見證HCE的發展呢?

  手機廠商方面,蘋果的Apple Pay還沒有進入國內,但是應該也是遲早的事。穀歌發布的Android Pay,推進了NFC支付在安卓平台的普及,但是手機廠商各懷鬼胎,Android Pay並沒有給手機廠商帶來一些利益,甚至損害了其利益,可能比較難推行。當然,手機廠商也不會放棄蘋果做榜,帶來的機遇。憑借對硬件的掌控,與銀行合作推出手機錢包服務打入NFC支付行業,以此增加用戶的粘度。魅族Mpay,華為榮耀錢包等,玩支付,手機廠商躍躍欲試。

  當然,讀者可以將上面兩段當成廢話,因為NFC支付,當然可以分為有SE和沒有SE兩個陣容。遊離在這兩個陣容之間的,還有卡組織(國內就是銀聯)、一卡通公司(嶺南通之類),筆者更喜歡將銀聯歸結到銀行系,而一卡通公司,其實更多是NFC支付服務提供者打通的一個環節,比如和包,比如支付寶未來公交。好像國內,還沒有哪個城市一卡通公司推出了自己運營的NFC支付服務,NFC充值和拍卡支付不算。

  而後是尚沒有成為主流的互聯網巨頭NFC支付服務,支付寶的未來公交計劃雖然前段時間沸沸揚揚,但現在基本沒什么聲音,沒有數據反饋,所以筆者僅僅懷疑推行情況,暫時不列入NFC支付主流。微信前段時間加入了NFC的陣容,開通公交卡服務入口,但也是剛起聲色,暫時難以判斷未來是否是騰訊發展的重點。至於各類NFC拍卡支付,就不細說了。

  NFC支付的表現形式上,已經由單一的NFC手機,向穿戴式設備演化。銀聯與咕咚的合作,開啟了國內穿戴式在金融支付的方面的嘗試,估計未來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到其中。此外在公交領域,刷刷手環、握奇Sharkey等也開始活躍穿戴式支付在交通領域的市場。

  綜述:二維碼方面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消費者接受度較高,用戶規模大,應用豐富,支付體驗好,線下支付發展,發展潛力巨大。NFC支付,國內運營商NFC-SIM卡方案在NFC支付市場仍有較大占比,但地位尷尬,呈現衰敗趨勢。銀聯以及銀行都倡導HCE,銀聯的入局或產生與銀行的沖突,作為卡組織的銀聯也應該找到自己合適的產業位置,避免和上下遊的直接利益沖突。手機廠商蘋果入華尚難,Android Pay對手機廠商有利益沖突也難,而國內手機廠商躍躍欲試。互聯網公司仍然比較有興趣進入NFC支付利益圈,或需要比較長時間發展。表現形式方面,穿戴式設備助推NFC支付發展。

  二維碼VS NFC

  在國內,媒體最早渲染二維碼與NFC之戰的時間是在,2013年年中,中國移動與銀聯合作,讓手機錢包支持“閃付”的同時,中國移動還與北京市政交通合作可以使用NFC手機進行交通票務支付。而後聯通和電信加入NFC的戰局,對於交通支付的支持可謂是運營商們做的最正確NFC支付拓展。媒體大肆渲染NFC將擊敗二維碼時,卻僅僅是停留在吸睛上,並沒有對當時的二維碼和NFC局勢進行深度的報道。

  在支付寶和微信的支持下,當時人們對二維碼的認知已經算是老幼皆知的地步。而NFC,蘋果沒有入局,手機廠商也是剛剛開始有旗艦手機支持NFC功能,銀聯的POS非接觸改造規模尚小,受眾對NFC的認知即使到現在也沒有太好。而二維碼,支付寶和微信已經開始醞釀線下的營銷活動,雖然央行暫停了二維碼支付,這或多或少有護銀聯這犢子的成分在,但是這只是推遲了二維碼支付的腳步,很快,大規模的線下優惠活動,讓大爺大媽也開始用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不過,移動支付網調研發現,沒有優惠活動的驅動,二維碼支付的使用仍然較少,且年輕人為主要使用人群。二維碼支付的推行也仍然路漫漫。

  反觀運營商的NFC支付,除了硬件終端少、銀聯POS不夠多、消費者認知少之外,自身推廣也諸多問題,首先是辦理流程複雜,而後運營商與銀行職責劃分模糊,消費者使用中出現問題會出現被踢來踢去的情況,最後是消費者使用引導嚴重不足。或許連運營商自己都不自信,許多營業廳都沒有NFC支付的宣傳,也沒有聽說有支付補貼,連月流量都不能累積到下月的運營商,明顯不太適應返利補貼推動用戶增長的打法。

  不過運營商也不是完全沒有補貼政策,中國移動就為手機廠商提供了NFC支持補貼,每台NFC手機30元。但是手機廠商並不會為這30元,而改變自己的手機功能規劃。而且30元的補貼計劃也很模糊,是手機廠商賣出去補貼30,還是銷售員補貼?

  至於銀聯,一直致力於NFC支付的各種嘗試,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而NFC-SIM卡在運營商的一廂情願,和各方的置之不理的情況下,慢慢沒落。NFC在此之前,不能在消費者層面對二維碼產生正面影響。說的好聽,NFC六出祁山意圖恢複中原,說的不好聽,NFC只能是對二維碼進行了幾次小規模邊境騷擾,不成氣候。

  前面洋洋灑灑廢話了三千餘字,或許現在才是大家關注的:NFC與二維碼的戰爭或許現在才拉開序幕!關鍵事件筆者覺得是銀聯的62營銷活動。這不是筆者為銀聯寫的一篇贊美稿,且聽我慢慢說來。

  在“二維碼與NFC現狀”中,已經對情況有個大概介紹。在NFC支付的曆史發展長河當中,國內尚沒有大規模的NFC支付補貼活動,而銀聯的62活動全國性范圍進行”閃付”優惠活動,可以說讓消費者更多的了解了“閃付”。正如蘋果做的一樣,銀聯並沒有讓大家去了解什么是NFC,而是宣傳如何使用“閃付”。雖然在整個62營銷活動中,銀聯的細節瑕疵非常的多,但銀聯已經開始重視“閃付”的線下推廣活動。並且不斷的在改善“閃付”的支付體驗,縮小電子現金的使用范圍,更加提倡聯機交易。筆者還獲得另外一個消息是,銀聯也在近期,與新浪有過一些接觸,大夥可以猜想下,銀聯與新浪如果合作能夠有哪些方面的作為。

  與此同時,NFC支付服務開始不斷增加,諸多銀行開始推出HCE方案,穿戴式設備的崛起,也給NFC支付帶來了比手機更加方便的載體。而筆者在上文不怎么看好的運營商NFC支付,也或許可以借助銀聯“閃付”的風,飛一次天,但畢竟有HCE的崛起,運營商的NFC-SIM卡方案,長期難見光明。

  不過,在用戶為王的時代,運營商如果能解決辦理流程麻煩、責任劃分不清以及消費者引導等問題,或許還有機會把握前期用戶。仍然按現在的體制思維推廣,基本等死。此外,上文所說的銀聯將支持HCE,筆者覺得非常有可能。銀聯重視閃付,同時也開始重視銀聯錢包,促進消費者更多的去用卡。加載HCE功能,從消費者層面,可以更好的體驗“閃付”,從銀聯角度來說,HCE是對抗微信和支付寶線下威脅的一大利器。

  此外,最近值得關注的一個新聞是,Apple Pay加入了優惠券會員卡功能,新聞本身是蘋果。但是對於整個NFC行業來說,筆者認為是比較有深淵意義的。支付寶和微信一直大力發展優惠券功能,但是許多實體店采用的仍然是實體卡,讓優惠券和會員卡虛擬化,是手機錢包除了支付最想做的事。長遠來說,如果國內NFC支付服務提供者能夠通過NFC來實現優惠券和會員卡功能,在支付的同時,自動識別,並完成優惠折扣兌換,那么NFC手機錢包的未來將可能超越二維碼。這裏不說微信和支付寶,因為在未來,微信和支付寶都可能因為互聯網POS的發展,而加入NFC功能。

  金融方面,銀聯對閃付的重視,銀行的積極參與,以及盤活運營商原來的一些用戶規模,各個方面都呈現了NFC支付積極的一面。而在其他支付方面,主要是交通支付,穿戴式設備廠商開始與城市一卡通公司合作,最近刷刷手環與嶺南通合作,也算是規模較大的合作。也或許是看到了穿戴式設備與支付結合的美好前景,就連一直處於幕後的智能卡廠商握奇也推出了自己的穿戴式設備Sharkey,並且非常牛逼的采用了空中發卡。

  而在硬件方面,NFC手機不多一直是NFC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蘋果入局之後,Apple Pay的商業模式讓安卓手機廠商啟發很大,手機廠商對手機錢包的熱衷度不斷提高,NFC與指紋不敢說立馬成為標配,但是這極大的助推了NFC的發展,讓手機廠商更熱衷於為自己的旗艦手機添加NFC。各類的NFC拍卡服務讓消費者更有理由使用NFC手機。

  綜述:銀聯62活動助推閃付發展,讓NFC更加正面的在消費者層面與二維碼展開競爭。此外,未來很大程度會盤活運營商的NFC支付。銀行和銀聯對HCE的熱衷,讓NFC支付實現更加簡單。NFC若是能實現優惠券和會員卡功能,可對二維碼造成致命威脅。交通支付,穿戴式設備借助NFC支付開始顯神威。所以,NFC與二維碼真正意義上的對抗,才剛剛開始。

  注:以上NFC,讀者也可以用非接觸來替代,因為協議不同,真的很多叫法不同,交通卡甚至有Type1、2、3、4等規范,理解成基於13.56MHz頻段的支付方式或許更加貼切。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