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創維總裁楊東文:不想成為當年的諾基亞

2015-07-15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互聯網企業的加入,使得彩電行業突然從高科技行業變成了傳統行業。創維集團的總裁楊東文表示,在很警惕地提防走上諾基亞的老路。

  本刊記者|朱曉培

  “所有還沒有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所改變。”正如美團網CEO王興2011年斷言的那樣,互聯網正重新塑造各個行業。

  “我們突然之間從一個高科技企業變成一個傳統企業,這個我們也沒太想明白。為什么我們就變成了傳統產業?或許因為互聯網吧。”50歲知天命,但51歲的楊東文卻感到了一點困惑。

  3年前,在創維工作了十幾年的楊東文升任創維集團總裁。然而,擺在他面前的卻是與以往迥然不同的局面。雖然早在2009年,中國家電企業就推出了互聯網概念的雲電視,但2013年開始,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卻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家電行業“賣硬件賺錢”的盈利模式,從根本上被動搖了。

  在樂視、小米的帶動下,騰訊、阿裏、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瞄准了智能家電這塊誘人的大蛋糕。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帶給傳統電視廠商的是從價格、渠道、商業模式和品牌營銷等全方位的沖擊。這給了傳統家電企業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心理上。

  另一方面,電視機商業正在遭遇一系列的難題。在中國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2014年全國電視機出貨量4000多萬台,負增長約6%。產品均價下滑已經是全行業性的難題,不僅是中國市場,日本、歐美市場也是一樣,賣得越多,虧損越大。

  與此同時,電視觀眾快速流失的趨勢不可挽回。AC尼爾森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3年,人們每月平均看電視的時間下降了55小時,降幅為56%。

  固守傳統市場,不僅利潤微薄,也已經沒有足夠的挪騰空間。站在風口浪尖的創維、海爾、長虹、TCL等家電老兵,相繼進軍智能家電領域。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說:“如果你能適應和駕馭互聯網,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如果你背離它,迎接你的將是一場災難。”

  作為以互聯網思維開啟戰略轉型的傳統家電企業之一,創維還是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其最新財報顯示,2014財年營收401.35億港元,同比增加1.7%;淨利潤為33.5億港元,同比增幅達133.8%;集團整體毛利率為20%,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而其旗下的互聯網品牌酷開,也銷售出了50萬台電視機。

  創維一直講究穩中求勝,面對互聯網浪潮,楊東文果斷拉動了變革的警報。他現在把轉型的指導思想總結為“拐大彎,不拐急彎”。楊東文向《財經天下》周刊記者坦言,最大的矛盾在於內部認識上的統一——如何在虧損換用戶的商業模式上和產品盈利中找到平衡。

  楊東文說,自己正在積極接觸互聯網,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裏看人們轉發的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他覺得,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帶來的並不僅僅是壓力,還有各種機會,硬件、後台、服務以及智慧家庭的機會。

  財經天下周刊=EW

  楊東文=YDW

  EW:2014年,創維做了哪些改變?

  YDW:去年一年,我們有了很多改變或者說轉型。創維數字在國內A股完成上市,股價從8塊多漲到最高70塊,這也是資本市場對我們的認可。我們的財務公司運行了一年,盈利也有6000多萬元。我們還開始進軍空調行業,完成了多元化黑白電的產業布局。此外,還成立了智慧家庭發展部,酷開TV開始作為一個網絡電視獨立運營,跟騰訊、中國互聯網電視也達成了戰略合作。在國際化上,我們提出,到2017年要在海外再造一個創維。

  EW:在海外再造一個創維具體指什么?

  YDW:我們計劃2017年海外銷售1000萬台,和現在國內銷售規模一樣。去年,我們海外銷量將近400萬台,今年我們的目標是500萬台,而且我們並購了南非廈華工廠,今年5月,我們又並購了德國的Metz,這為我們進軍歐洲奠定了品牌和供應鏈的基礎。

  EW:轉型的困難在哪裏?

  YDW:作為一個企業,我的理解最關鍵是現金流。就像一個人要活下來,你的血液要流動。

  解決現金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靠資本和投資者,一個企業不掙錢,但能不斷地融資,比如現在的京東、愛奇藝、優酷土豆。這要建立在一個好的或者說能夠說服投資者的商業邏輯上。第二種是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從消費者那兒收到錢,而且有毛利。創維屬於後一種。

  很多人會把這兩種方式割裂開。比如酷開,按照第一種方式,現在的任務就是用虧損去換用戶數,但對於創維這種靠毛利率運轉的公司,就很難接受。所以,轉型的困難是在認識上,就是說內部要達成一種認識。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商業模式,最終還是要有盈利能力。事實上,我們都看到成千上萬的企業死在了不斷融資的過程中。

  我們畢竟有一個4萬人的隊伍,大部分是制造人員,小部分是銷售人員。而且作為上市公司已經有那么多投資者,他期待你每一年都增長,有利潤產生。這么大的一條船,我們不能拐急彎,但可以拐大彎。

  我們可以拿出一部分預算,讓酷開單獨運營,酷開可以不掙錢,或者說允許虧一點錢,但不能虧到轉不動。

  EW:有沒有遺憾?

  YDW:有遺憾的地方是,我們銷售額增長不大,大家也懷疑我們能不能完成2015年500億港元的戰略目標。

  去年大家都碰到一個問題,整個國家經濟形勢不是很好,在國內,市場碰到一個存量市場的天花板,全中國大概賣了4000多萬台電視機,負增長6%多。

  EW:電視微利與互聯網的沖擊有關嗎?

  YDW:與互聯網的沖擊當然有關系,互聯網企業一來就說不靠硬件掙錢,我們靠硬件掙錢,他們說不靠硬件掙錢。

  互聯網企業主要帶來了四個沖擊:第一,直接打價格戰。第二,他在線上賣,我們原來說我擁有多少店鋪多少渠道,他說“我一個店都不要,我直接跟消費者見面”。第三,他說硬件不掙錢,將來在內容運營上賺錢,當然現在掙不掙錢還不知道,但至少商業邏輯上他有成功的案例。第四,在品牌宣傳上,他通過粉絲,通過社交平台,來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病毒式傳播方式,不論好名聲壞名聲,先把名聲打響再說。這對我們沖擊很大。

  EW:這些沖擊影響大嗎?

  YDW:經過2013年到2015年這段時間,我們感覺這個沖擊越來越小。心理沖擊比實際影響會更大一些。

  你們每一回都要問我小米和樂視,基本上他們是新興產業的代表,而我們突然之間從一個高科技企業變成一個傳統企業。這個我們也沒太想明白,為什么我們就變成了傳統產業?可能是因為互聯網吧。

  經過兩年的適應,我們這些傳統企業也做電商,而且增長很快。去年,我們電商銷售額占比從7%提升到11%,而國美、蘇寧這些銷售渠道占比都在下降,從18%降到16%,這就是一個變化。

  我們酷開也賣了55萬台,發現也不比樂視、小米賣得少。聽說樂視去年賣了150萬台,小米大概30萬台,我們比小米還多一些。

  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優勢,物流、配送、售後服務、供應鏈。各自互相學習,他們在改善他們的供應鏈和售後,我們在改善我們的弱項,比如電商銷售、互聯網傳播,包括商業模式,我們開始收點廣告費,跟騰訊合作分點遊戲分成等。

  EW:有壓力也有機會?YDW:產業轉型的速度在加快,尤其是智能化這一塊,電視機從一個功能電視機,轉變為一個智能電視機。智能電視機引起很多新興產業的關注,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從2013年9月份開始,大家都來了,把這個行業炒起來了,而且互聯網企業更會炒。

  這個行業充滿著機會,不單是硬件的機會,還包括後台、服務,後台內容運營的機會,還有智慧家庭的機會。

  就像當年的手機一樣,諾基亞是把功能機做到極致,但是它在轉型過程當中落後了。所以我們也在思考,這么一個轉型,會不會真正的大鱷是來自於互聯網企業,比如說樂視、小米?我們這些傳統的家電企業轉型速度慢的,會不會在這一輪轉型過程當中像諾基亞一樣給淘汰掉?當然我們也希望別是當年的諾基亞。

  EW:怎么適應互聯網企業帶來的沖擊?

  YDW:各個企業都在采取各自的一些做法。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互聯網電視機品牌,叫酷開,來參與跟小米、樂視的競爭。海信也成立了相應的這樣一個品牌,來參與競爭和轉型。TCL在加強官網的建設。我覺得我們創維還是走的步伐比較快一些,有新的品牌,有後台能力的建設。

  EW:酷開的商業模式與小米、樂視有不同嗎?

  YDW:大同小異,人才也是來自於互聯網的人才,我們也線上銷售。

  EW:線下渠道還重要嗎?

  YDW:渠道還是多樣化的,沒有一個渠道能夠取代所有的渠道。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是多元化的,我買一個面包是到樓下士多店買,買菜就在樓下人人樂,這是我的生活方式。

  供應商判斷問題的依據很簡單、很現實,第一銷量,第二成本。我覺得任何一個渠道,逃脫不了一個規律:一個新興渠道,當它占整個零售份額的20%左右的時候,就進入一個成熟期,它的問題也就來了。它的運營成本會更高,效率在降低,消費體驗也會下降。

  現在,電商處於快速增長期中,但你看京東的最新財報,它的運營成本從最初的6%、8%,到現在已經變成12%。而且,引流費用在不斷增長。國美、蘇寧跟我們簽的大合同,大概返點20個點左右,現在京東也十幾個點了。

  EW:廠商最後可能自己做渠道?

  YDW:不知道,反正我覺得總會變化。我們有時候看不懂就看美國,基本上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EW:怎么看日系電視企業的競爭地位?

  YDW:從技術而言,彩電技術主要看兩方面,顯示技術和芯片。顯示技術,從CRT、等離子到液晶,從標清、高清到4K,趨勢是畫面越來越清晰,外觀越來越輕薄,色彩飽和度越來越好。

  就清晰度而言,我覺得4K就差不多夠了。智能化主要是機芯,芯片的存儲能力越來越多,計算能力越來越快,導致智能化越來越高,人機交互越來越方便。甚至,電視機可能會變成一個機器人,你電視看累了,它能跟你聊天。我想電視技術是沿著這兩條道路發展的。

  坦率來講,在CRT時代,索尼是當之無愧的顯示技術的專家。但到了數字時代,日本電視制造業發展是滯後的,至少比韓國慢,甚至比台灣地區慢,比大陸也慢。

  EW:最後會形成什么樣的競爭格局?

  YDW:以後可能有兩種狀況。第一種,最終市場成熟結果是寡頭競爭。還有一種是定制化,定制一台自己需要的電視機。從顯示技術來講,小米也好,樂視也好,技術上沒什么差別,你用的LG屏幕我也用LG屏幕,你是4K我也是4K,無非是早發布一點或晚發布一點,選49吋或者47吋的問題。智能化也大同小異,現在講得比較多的是內容,但我個人感覺,將來視頻內容也會同質化。你買一台電視機,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都可以看得到。

  但也會有差異化,內容的差異化有兩個手段,一個是稀缺資源的壟斷,比如說騰訊買斷了三年NBA轉播。還有就是制作團隊,比如說樂視做電視劇或者電影,找了郭敬明拍《小時代》。現在我們在期待,看小米能搞出一個什么差異化的東西。

  EW:你覺得最後形成壟斷的是什么樣的企業?

  YDW:我們判斷是,最後勝出的人一定是創新能力比較強的。中國4500萬台電視機市場由二十多個品牌瓜分,未來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加入,會加快品牌的集中度。六大品牌說不定會變成三大品牌,希望我們創維不是死的那一家。二線品牌基本上會更加難以尋找生存的空間,外資品牌也可能更加集中。我相信這些互聯網品牌肯定也會有那么一兩個企業能生存下來,我們面臨的競爭還是蠻激烈的。

  EW:酷開會做內容嗎?

  YDW:至少目前不會。內容商我們看都不掙錢。我記得上一次跟馬化騰談,我認同他的觀點,視頻內容將來一定會走向同質化。事實上現在小米電視有的內容,創維電視也有。

  內容是另一個產業,不是我們的長項,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貿然去做。而且,內容端到目前為止沒有盈利模式。愛奇藝、優酷土豆到現在還在賠,騰訊視頻也在賠。樂視去年一年的利潤才4000多萬元,而且視頻這一塊掙不掙錢,它做了幾部電影是掙錢的,《小時代》是掙錢的。

  EW:創維有可能會涉足其他產業嗎?

  YDW:我們肯定不會搞地產,也不會做汽車。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