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國際能源署: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超歐美總和

2015-07-16
来源:界面

  距離年底在巴黎召開的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召開還有近5個月,國際能源署(IEA)已經開始了積極熱身。

  7月14日,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之能源與氣候變化特別報告中國發布會上,IEA候任署長、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表示,今年年底將在巴黎舉行COP21,核心議題是在氣候問題上各國的責任應如何劃分,或將達成一項協議。

  Birol指出,過去許多年里,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都在升高,2014年卻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負增長。

  Fatih Birol對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貢獻評價頗高。“沒有中國,就實現不了今天全球在清潔能源發展領域的成就。”他說。在過去5年中,全世界40%的新增清潔電力都在中國實現的;中國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比美國和歐洲的投資總額都要高。

  由能源生產和利用所產生的排放占到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2/3。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看作是一次能源領域發展轉型的歷史機遇。

  去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奧巴馬宣布,美國計劃在2025年實現26%-28%的減排目標;習近平宣布中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之能源與氣候變化特別報告中國發布會上,Fatih Birol表示,針對今年年底召開的COP21,目前許多國家已經做出了關于自愿減排的承諾。“如果所有承諾都落實,能源行業的變革將石破天驚。”

  他預測,到2030年,1/4的能源將屬于低碳能源,能源強度將提升3倍以上,能效會隨之上升。屆時,煤炭和石油的需求將大幅降低,天然氣將成為唯一增長的化石能源。

  為了保證巴黎氣候大會能夠達成一致協議,IEA提出了四大建議。首先,使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IEA建議,各國能源行業與企業應該設置短期的減排峰值,“有了峰值指導就能快速實現減排目標。”其次,每五年修訂一次減排目標;再次,鎖定將氣溫上升控制在2℃的目標。最后建立有效程序,追蹤能源部門在實現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歐洲國家在199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美國在2010年達到峰值,但這不意味著未來能否達到排放峰值只取決于發展中國家。“除了發展中國家之外,還取決于發達國家減少排放的速度要快。”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排放是發展中國家的3-5倍。

  此外,IEA還提出了一項銜接策略,可以使全球能源相關的排放在2020年達到峰值,實現近期排放峰值的承諾將傳遞清晰的訊息,即控制2℃上升目標的政治決心。

  銜接情景包含五項措施:提高工業、建筑和交通運輸業的能效;逐步淘汰最低效的燃煤電廠和禁止新的建設;將電力行業中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投資從2014年的2700億美元(約合16762.14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30年的4000億美元(約合24832.8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逐步淘汰對終端用戶的化石燃料補貼;減少油氣生產過程中的甲烷排放。

  “此外,要減少排放,僅僅減少化石能源的補貼是不夠的,還要改變消費者的習慣。”潘家華舉例說,為了促進良好的能源消費習慣,中國已經實施了階梯電價,“這種價格機制比取消化石能源補貼更有效果。”

  不過,針對取消化石能源補貼,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提出了不同觀點。他認為,要消除化石能源補貼比較困難。一些國家尤其是能源生產國,取消化石能源補貼后,并沒有實現很好的轉型。“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可再生能源將是大力發展的方向,唯一的問題就是未來如何將發展規劃落地。”

  據IEA調查顯示,全球經濟每年在能源補貼方面的花費超過5500億美元(約合34145.10億元人民幣)。其中,伊朗、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和中國排在前列。

  該機構估計,如果能源補貼在2020年前逐步取消,能源消費將減少8.5億噸石油當量,相當于目前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能源消費總和。能源消費減少將節省的碳排放相當于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