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股市跌跌不休 国家队不得不救市于泽远

2015-07-19
来源:联合早报

李利群 插图

 

  7月9日,跌跌不休的中国股市终于翻红,

  近日虽然涨跌互现,总体趋于稳定,

  习近平、李克强督导的“国家队”救市总算初见成效。

  这次股灾是习李上台后遭遇的最大打击,

  在这之前建立的“能干高效”主流评价,

  一度被“政府救市不力”的批评声浪所取代。

  在中国境外媒体和网络舆论中,

  中国任何重大经济、社会或文化话题都难免会同政治挂钩,

  批评中国政府救市不力的声音,

  最终可能纠合成对政府不满以及威胁社会稳定的力量,

  中国高层原本就担心股市暴跌将拉低经济增长,引发经济危机并带来政治风险,

  批评的声浪让股市问题直接变成了政治问题,

  强力救市,成为必然。

  七月以来,中国高层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救市“大招”,甚至派出公安部副部长到证监会查案,终于遏止了股市的狂泻,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和股市一起下坠的政府形象。

  按说股市的涨跌应该由市场决定,公权力主要是制定和维护股市运行的基本规则,也就是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员”而非直接上场比赛的“运动员”。但这次救市,中国政府不仅使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出动央行、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公安部等部委直接杀入股市护盘。

  官方如此紧张地大手笔救市,这在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果这支阵容豪华的“国家队”仍不能在股市上建功,那受伤的恐怕就不仅是股市和经济,还有政府的能力和信用。换句话说,政府救市的力度越大,付出的形象成本也越高;政府一旦动用高成本救市,就必须尽快见效,拖延只能加速信用的流失。

  股市暴跌 习李政权首次遭遇挫折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股市不断上涨,包括官媒在内的舆论将此解读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以及领导层的看好和信心。在一片“牛市终于来了”的欢呼声中,人民群众纷纷筹资炒股,“慢牛”很快变成了“疯牛”,终于在6月12日后掉头下跌。

  短短20多天,上证综指累计下跌了接近30%,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更是跌去了近40%,A股市值蒸发了约20万亿元(人民币,约四万亿新元)。

  股市暴跌不仅让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也让人担心这可能是中国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前奏。于是,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甚至政治的声音,伴随着广大被套股民的哀鸣,一起传到中国高层的耳中。

  尽管官方“大招”迭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也不断呐喊助威,但中国股市似乎成心唱反调,仍连续以全线跌停作为回应。这种受挫感显然让官方有些慌神——因为这是习李政权首次公开遭遇挫折。

  2012年11月习近平、李克强领衔的中共新一代领导层上台后,着力打造反腐和改革的新气象,揪出包括中共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声望迅速攀升。尽管近期中国

  经济遭遇下行压力

  高层应对也比较适当,并无经济危机之虞,能干和高效成为公众对习李政权的主流评价。

  虽然习近平、李克强这两年多次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这场来势凶猛的股灾伤害的已不只是股民,也确实可能伤到正逢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尤其是被公众视为能干、高效的习李政权的形象。因此,中国高层不仅必须出手救市,救市行动还必须迅速见效。这也是为什么李克强对“挤牙膏”式的救市措施大为光火,要求“暴力”救市的原因。

  政经社会压力迫使“国家队”救市

  7月9日,跌跌不休的中国股市终于翻红。最近几天,中国股市虽然涨跌互现,但总体趋于稳定。

  李利群 插图按照里昂证券一名分析师的说法,中国股市“最糟糕的时段已经结束”。习李督导的“国家队”救市总算初见成效,官方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不过,这次救市是否已经成功?救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救市后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股市?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已经大手笔救市,中国高层就不能再容忍股市又出现“跳水”。这与2007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时,胡温主导的高层并未强力救市颇有不同。也就是说,习李主导的高层全力救市表明,他们有着比胡温时代更为紧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压力。

  首先,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到7%。这与胡温时代动辄9%的经济增长率相去甚远。股市暴跌必将重挫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给已经不景气的经济投下新的阴影。而中国经济增长的跌势越明显,所伴随的社会和政治风险也就越大。

  中国经济要保持官方希望的7%左右的增速,还必须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否则增长难以持续。而经济转型需要一个稳定并整体向上的股市,才能获取足够的资源支撑。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等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一个稳定走高的股市才能让地方政府减持股份,偿还债务,并减轻银行不良资产的压力。

  其次,股市

  暴跌使官方突然

  陷入各种批评。

  尽管中宣部要求官媒不要将股市与政治联系起来,但在中国境外媒体和网络舆论中,中国任何重大经济、社会或文化话题都难免会同政治挂钩。

  7月初股市猛跌之际,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外资“做空中国”的阴谋论,要求官方迅速出手救市;还有人指股市暴跌是中国高层“政治暗战”的结果,是某些受到习近平反腐风暴波及的权贵势力蓄意做空,他们不仅要卖空赚钱,更要给习李新政添乱。

  外媒评论境内舆论交集

  股市问题变政治问题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认为,数十年来,对于民主抗议、异见人士、司法系统和军队部署,中共都有能力管控,但对于这次股市暴跌,中共则显得无能为力,股市震荡正挑战习近平的改革大计和“政治强人”的形象。

  日本共同社则指这次股灾是习李政权上台后遭遇的最大打击,如果股市麻烦继续扩大,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亚投行和“一带一路”都可能被泼冷水。

  中国境内也有声音指责官方干预股市“手段拙劣”,迟迟没见效,就连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也含蓄批评官方有些“紧张”。还有学者指出,政府压根不该救市,因为中国股市自由流通股的市值仅占GDP的三分之一,股市在经济中只是一个“小角色”,就算股市崩盘,也不可能导致金融或经济崩溃,官方救市反而使情况更糟糕,并让中国今后面对类似不稳定的情况时更为脆弱。

  另外,在股市暴跌中不仅广大散户损失惨重,还有不少机构被套。各种批评中国政府救市不力的声音很容易在这些人中产生共鸣,最终可能纠合成一股对政府不满并可能威胁社会稳定的力量。

  中国高层原本就担心股市暴跌将拉低经济增长,引发经济危机并带来政治风险,这些批评声浪和受损股民的结合更让股市问题直接变成了政治问题,强力救市就成为必然。

  高度集权有利救市 副作用不可小觑

  迄今为止,习近平、李克强并没有对股市公开发表意见,但据香港卫视微博发布的消息,被视为习近平主要经济智囊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上周表示,中国股市“没问题”。

  这表明,尽管遭遇股市暴跌的突然袭击,中国高层仍对救市深具信心。与西方政府干预股市的能力相比,高度集权的中国政府似乎有更多的“招数”和“弹药”。

  比如“警察救市”。7月9日上午,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亲自带队到证监会,排查近期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的线索。消息一出,沪深两市超过千股涨停。7月12日,官媒又宣布孟庆丰到上海调查贸易公司涉嫌操纵证券期货交易的线索,第二天中国股市继续上涨。有网民戏言:“还是枪管用。”

  公安部成为这次救市的“王炸(扑克游戏中最大的牌)”或许只是调侃,但股市趋于稳定让唱衰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声音明显减弱。一旦中国股市进入稳定向上的轨道,这次救市可能会被官媒变成歌颂高层从容驾驭中国经济的又一例证。届时,官方这次救市的政治、经济意义将被全面总结。

  中国高层这次“暴力”救市虽然在经济、政治层面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但救市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觑。其中包括,强力救市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泡沫,加重外界对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甚至“政治市”的不良印象;投资者尤其广大散户可能认为,投资股市并没有太多风险,就算有大风险,政府也会出手买单。这种预期将加重投资者的赌徒心态,为下次危机的酝酿埋下隐患。

  不能迷信权力对市场的干预

  中国官方救市的功过姑且不论,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至少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离市场调节和有效监管还有很大距离,官方强力救市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股市再度暴涨暴跌的风险。政府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改革股市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加强对股市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不能迷信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否则,股灾可能再次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到来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