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非遺展台:珙縣苗族蠟染

2015-07-2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網訊】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纈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據史載,早在秦漢時代,勤勞智慧的苗族先民就已掌握了蠟染技藝;宋代時,珙縣南部山區的羅渡苗族鄉、洛亥鎮、洛表鎮等地的蠟染已非常盛行。明、清時代苗族人也多蠟染衣料,用以制作衣裙。《珙縣志·光緒版》中記載:「羅渡苗民取蠟熔而繪於布,染后煮布洗蠟,成蠟染裙。」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宜賓珙縣苗族蠟染也已於2010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珙縣苗族蠟染顯著特點是圖案精美,線條流暢。蠟繪時大多不打樣,樣稿蘊藏於心。羅渡苗族的蠟染技藝既重寫實,又善寫意,點線結合,疏密相間,既誇張又富有人情味。色調一般以藍白為主,后有紅綠搭配,或再點綴彩繡,整體格調誇張粗獷、古樸奇妙、簡潔明净、精緻典雅。更值一提的是,其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約束,而有著大膽的變化和誇張,這種變化和誇張源自於天真的想象,具有無窮的魅力。蠟染的圖案紋樣十分豐富,既有幾何形,也有自然形象,其創作源泉一般都來自於生活或優美的傳說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從珙縣苗族蠟染的百褶裙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到苗族先民遷徙的歷史軌跡,看到美麗又歡樂的生命贊歌,浸透著苗族宗教的非理性王國。每一幅圖案都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賞心悅目的審美價值,這在中華各民族服飾中更是獨一無二。當然,除了制作成服飾,還以枕巾、帳沿、門簾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依託,在美化生活中,成為苗族顯著的民族標誌與符號。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