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精准医疗或成为中关村下一个未来产业

2015-0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盡管大多數人對“精準醫療”一詞還很陌生,但隨著生物信息大數據與移動互聯技術的高速融合與應用,精準醫療離我們越來越近。
 
  通過基因測序找到關鍵病因,精準用藥,為病人定制獨特的醫療方案,這個構想將要成為現實。7月22日,在北京市衛計委和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主辦的“中關村生物健康高端產業發展系列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多位知名專家交流探討,將精準醫療作為未來研究發展的重要方向,突破腫瘤、癌癥等疑難雜癥。
 
  中關村則提出,將借助北京豐富的臨床資源,搭建適宜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打造下一個未來產業。
 
  市場需求呼喚“精準醫療”
 
  來自研討會的資料顯示,當前我國面臨著重大疾病的巨大挑戰:每年310萬癌癥新增案例、220萬癌癥死亡案例,300萬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高血壓患者達2.6億、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糖尿病潛在人群1.5億。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說,目前威脅人們健康的,腫瘤是第一位。對于癌癥病人,通過基因測序,找到基因突變細胞,才能對癥下藥。
 
  傳統的基因測序如同盲人摸象。據世和基因與江蘇省人民醫院開展的一項回顧性科學研究表明:在肺癌中,傳統的基因檢測未檢、漏檢達40%,而且只能檢測一種突變類型。這讓癌癥難以實現藥到病除,或者出現治愈后反復發作。
 
  而精準醫療是新興的疾病治療和預防方法。通過了解病人個體基因、生活環境以及方式,將個體化醫療和大數據有機結合起來,找到病根,并有深度地精準用藥,從而達到對病人的“靶向性”治療。
 
  隨著新的基因測序設備的推出,原來耗時十年、花費30億美元的人體基因測序現在只需要1周、花費在1000美元以內。方來英表示,生物信息大數據與移動互聯技術融合應用,不僅將推動精準醫療快速發展,也將使醫療保障體系產生重大變革。
 
  據了解,目前北京多家醫院、研發機構等已經開始著手推進精準醫療。其中,致力于打造腫瘤精準醫療產業平臺的北陸藥業,去年與世和基因合作,在密云打造創新基地,其研發的世和“1234”-1項基因測試,檢測全面,能展現多種基因突變。特別是能更精準地檢測癌細胞突變,杜絕誤報,避免重復檢測,節約費用,真正做到對癥下藥,為癌癥病人解決了大難題。
 
  基因測序市場年增速將超20%
 
  今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3月27日,我國發布了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
 
  國家衛計委科技教育司司長秦懷金表示,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正在準備精準醫學計劃工作,有望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
 
  政策的放開,對于精準醫療領域形成了重大利好。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該領域,市場以基因測序、細胞治療、干細胞這三大方面為主。
 
  腫瘤基因測序的廣闊前景,讓國內多家基因公司紛紛積極搶奪這個市場大蛋糕。而國外,羅氏、輝瑞等藥企都在積極開展細胞治療研發。有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今后五年年增速預計為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中關村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指出,精準醫療已進入黃金時代。北京市先后出臺政策加快推進中關村生物醫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作為全國高端醫療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中關村的一些企業也正在開展高科技醫療的探索。
 
  此前,中關村企業已與首都的醫療機構進行了合作,如博奧生物、泛生子等企業與同仁醫院、協和醫院、天壇醫院等合作開展耳聾、唐氏等新生兒出生缺陷、腫瘤致病基因檢測等的研究,并積極探索與商業保險合作的新模式,使科研成果快速用于臨床,惠及了民生。
 
  但從一些企業反映出的問題看,精準醫療屬于前沿技術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存在著醫療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動力不足,產業的技術成果還需要監管、社保等多部門的審批,短時間難以進入市場,同時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政策以及規范等問題。
 
  對此,郭洪表示,中關村將與北京市衛計委一起充分發揮中關村創新平臺的作用,下一步在行業標準、互認體系、醫療監管、價格審批、準入方面加強與國家部委和北京市有關單位進行溝通,爭取試點支持,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并加大對精準醫療的支持力度。
 
  -觀點

  精準醫學要走中國特色之路
 
  國家衛計委科教司規劃處處長顧金輝
 
  對于我國如何進行精準醫學研究,我們有以下共識:一、中國的精準醫學研究要以中國的疾病防治需求為導向,突出中國的特色;二、圍繞國家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優化全產業鏈條推進模式;三、我國發展精準醫學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中國的精準醫學要放在中國精準研究的基礎之上,要強調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協作,發揮我國的體制優勢。
 
  廣泛交流是產業化最佳途徑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
 
  北京凝聚的不是普通醫生,而是醫學家、醫學科學家。如何把存在于醫學界、在醫學實踐當中形成的許多創意實現產業化,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此外,中關村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有許多優秀科技成果,怎么將這些成果迅速地在醫院進行推廣使用,這也是個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廣泛地進行交流。
 

  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醫療單位的一些技術和研究結果,通過中關村這個平臺實現產業化。同樣,北京市衛計委也能夠支持中關村的產業發展,同時實現中央給我們的任務,使北京成為真正意義的創新中心。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