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 楊孫西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國有企業時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把制造業搞上去,創新驅動發展是核心。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資訊: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
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央,提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這是值得港人關注和考量的。香港作為發達的服務經濟型和知識經濟型經濟體,理應大力支援國家發展實體經濟,也是香港發展經濟民生的大好時機。
加大科研及產業投資
毋庸諱言,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先進的研發設備。經過多年努力,香港已形成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層次,為帶動內地提升知識創新能力,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基礎。香港還可以運用自己在市場推廣和資本方面的優勢,加大科技研發及產業投資結合內地在高科技領域的人才儲備與研發實力,共同開發最新高科技,并將其快速產業化。
學者認為,在發展實體經濟方面,特別需要科技引導和品牌支撐,而且要搶占高新科技制高點和市場制高點。因此,應提倡品質高於發展速度,兩地實體經濟成果共享,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首先是科技研發,如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資訊網絡等。顯而易見,香港應盡快設立創新及科技局,為新興產業制訂目標和政策,加大科技研發及產業投資,協助企業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需要金融業
值得關注的是,實體經濟不僅對金融業需求強勁,亦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如上海自貿區和廣東自貿區都是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GDP規模排在各省市首位,經濟外向度及市場化水準很高,對金融業需求量大。金融界人士表示,香港的合約精神、專業化管理、資訊透明、市場開放和有效管理,可以加以借鑒,與內地實體經濟攜手實現雙贏。隨著內地資本帳戶的逐漸開放和居民資產的增加,以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發展需求,給香港發展財富管理中心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香港適合作為國家首選融資中心,應充分利用獨特優勢,把握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為內地實體經濟提供國際級的金融服務。
應該看到,內地與香港的科技發展各具特色,合作的領域、形式、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間。內地具有廣闊的市場、豐富的資源、大科學工程和大型公共實驗平臺,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受到重視;香港國際化程度高,高校和研究機構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培育了一批創新精英,為全國的科技創新發展作出顯著貢獻。近年來,國家科技部亦實施各項措施,加強兩地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深層次交流合作。早於2010年認定的「深港產學研基地」,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基地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累計孵化企業300多家。
探討兩地科技產業合作機制
筆者認為,香港擁有國際物流交易面廣泛、政策寬松、設施完善、資金充足、貿易暢通、專業服務等獨特優勢,在國家發展實體經濟中可大有作為。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香港應進一步推進兩地科技產業合作機制,并深入探討如何深化粵港區域科技合作。學者預見,創新科技產業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出路所在,未來5年或將是大批創新產業出現的爆發期,「中國制造」將會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進發,香港切勿錯過這一黃金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