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商報聚焦:外媒點評中國時事熱點

2015-08-04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資本外流無關信心減弱

  【香港商報網綜合報道】中國外匯儲備連續四個季度出現下降,引發新一輪關於資本外流的警告。國外分析師們對這一現象持有兩極化觀點:悲觀者稱,資本外流是投資者對中國信心減弱的標誌;而樂觀者認為,這是中國放寬資本管制的結果,況且很大一部分外匯僅僅是在政策引導和人民幣貶值的誘導下,從政府部門轉移到了私營部門,不應視為資本外逃。

  央行具新機制擴大貨幣供應

  英國《金融時報》稱,對那些認為經濟增長放緩加劇,同時來自債務負擔加重和投資浪費風險正推動中國滑向金融危機的人來說,每一個新的數據點背后都隱藏著資本外逃的幽靈。在他們看來,資本外流是人們對中國信心減弱的標誌,資本外流將從國內經濟抽走流動性,加大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融資難度。

  而對那些比較樂觀的分析師來說,適度資本外流表明中國在放寬資本管制,放棄癡迷於積累外匯儲備的重商主義。他們認為,沒有必要為中國國內的流動性擔憂,因為中國央行有很多新機制可以擴大貨幣供應量,取代一度由外資流入創造的流動性。

  現在,隨著美國聯儲局準備提高利率,以及中國股市出現大幅下跌,資本流動趨勢顯得愈發重要。美國利率上升可能從中國等新興市場吸走資金,這可能給中國股價帶來更大下行壓力。

  資本流出實為外儲國內轉移

  中國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底觸及3.99萬億美元的史上最高峰之后,已經減少了2990億美元。分析師們大多同意,中國經歷了規模空前的資本流出。但他們對於資本流出的規模、原因及其對經濟構成的風險各執己見。

  以常駐紐約的首席外匯策略師布魯克斯為首的高盛分析師估計,僅第二季度的凈資本流出總額就達到大約2000億美元。摩根大通也對中國的資本流動數據感到悲觀。以常駐倫敦的潘尼吉左格魯為首的幾名策略師估計,過去五個季度的資本流出總額達到5200億美元。然而,多名中國經濟學家告誡稱,高盛和摩根大通所用的估計,沒有考慮到一些比較細微的因素。在潘尼吉左格魯的報告發表幾天后,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婉轉地反駁了同事們的估計,他提出了幾條理由,以證明同事們的估算數據偏高。

  理由之一是中國外匯儲備在央行和私營部門之間的轉移。此前,中國央行持有中國幾乎所有外匯作為官方儲備,而銀行、企業和家庭持有極少外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央行干預匯市。在干預力度最大的時期,央行為了抑制人民幣升值每月買入數億美元。而中國的銀行和企業樂意把美元交給央行,因為在2005年至2013年期間他們獲利於緩慢但穩定的人民幣升值。這種情況在去年發生變化:人民幣出現逾20年來首次顯著的全年貶值。如今,很多收到美元付款的中國出口企業選擇持有美元,雖然這些美元不再擴大央行的金庫,但這筆錢仍然在中國境內,因此不應被視為「流出」。

  對溫和資本外流無理由恐慌

  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將繼續出現溫和的資本外流,但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沒有理由感到恐慌。他們指出,中國仍擁有全球最大外匯儲備,資本外流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政府刻意的政策選擇,而不是恐慌的投資者在尋求退出。

  最后,他們指出,雖然中國已顯著放開資本流動限制,但尚存的管制措施依然嚴重限制投資者將大筆款項轉移到境外的能力。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對於外流的擔憂被誇大了,尤其是關於第二季度的流出,流出實際上是企穩,而不是惡化了。」

  日媒評南海爭端:中國很克制

  一直以來,中國的南海政策和舉動經常被西方國家指強勢。但《日本時報》網站近日刊文為中國「說話」:美國、日本和澳洲等國一直一邊倒地描述和強調中國「違法」,縱觀國際媒體,很難找到一篇對中國沒有偏見的相關報道和評論。

  盡管中國表現出克制,但其他聲索方單方面非法佔領中國視之為主權領土的島礁。他們對島礁進行改造,擴大面積,破壞環境,建造設施、港口和機場跑道並允許軍方使用。他們把最大、法律上最合適的島礁據為己有,留給「合法主權」只剩下殘餘和水下暗礁。現在中國試圖通過佔據和改造剩餘島礁「趕上來」,其他人便指責中國沒有保持「克制」,違反了2002年東盟和中國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國認為,其他聲索方繼續或維持填海和建築活動,也違反了這一自制規定。

  將問題國際化有違南海宣言

  更重要的是,中國覺得其他聲索方把問題「國際化」,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最重要的規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在中國看來,菲律賓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起訴訟,是違反基本原則的不友好行為。

  至於中國的建築活動規模更大,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GDP第二、面積第三的國家,中國認為,這與其地區責任和能力是相稱的。在中國看來,這些前西方殖民地一直在勾結外部西方力量,竊取其漁業和石油資源。

  更具體的例子是,菲律賓讓一艘軍艦卷入黃巖島僵局,這是一種明顯的武力威脅,因此違反了聯合國憲章。至於在其所認為的北部灣大陸架進行鑽探活動,越南漁船違反了其公開宣布的安全區,在爭議海域騷擾並撞擊中國民用船。另外,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逮捕了在爭議海域捕魚的中國漁民。

  最讓中國惱火的是,其他聲索方歡迎美國甚至曾經的死敵日本「介入」南海問題,並在相關海域參與聯合軍事演習。此外,菲律賓和越南還大肆宣揚中國可能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制造一種恐怖的氛圍。實際上,正是美國及其亞洲盟友把防空識別區引入地區的。

  巴黎申奧應借鑒北京成功經驗

  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法國主流媒體均第一時間予以網絡報道,1日出版的各大報紙更敦促巴黎在申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的過程中吸取北京的成功經驗。

  經濟實力非獲勝唯一因素

  體育專業媒體《隊報》當日用了四分之一個版面分析北京獲勝的原因。這篇題為《最強者的理由》的文章寫道:「44比40,北京創造了歷史,成為首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城市。」文章引用法國籍國際奧會委員埃斯坦蓋的話說:「很多委員,包括我在內,都以為票數會是更壓倒性的。最後的結果說明委員們對於穩步改革還是冒險激進有著不同理解,我想這種微妙平衡的存在對奧林匹克的發展是有益處的。」

  《隊報》還在同一版面刊登了同一署名記者的文章,希望已經明確提出申辦2024年夏奧會的巴黎能從北京身上學到制勝經驗。「北京的經濟實力當然是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文章引用埃斯坦蓋的話說,「一個整體的藍圖更為重要,比如大視野、豐厚的奧運遺產、運動員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能為奧林匹克運動所帶來的長遠影響。」

  冬奧選擇北京代表全球化視野

  《費加羅報》做了類似報道,稱「大多數人都認為北京會高票勝出,不過44:40的票數仍為北京贏得了歷史性勝利。」1日趁著申奧話題的熱度,該報官網更登出大篇幅人物專訪,邀請國際體育諮詢專家朗丹熱深入分析巴黎申奧的優劣勢所在。

  《世界報》在自己的網絡版登載了關於北京成功申冬奧的系列報道,其中有關亞洲連辦三屆奧運會的分析文章,特別在道語位置引用國際奧會主席巴赫的話說「北京是2022年冬奧會安全而具歷史意義的選擇……(冬奧會)以前集中在歐洲,而這次選擇北京代表了全球化的視野。」

  「電梯吃人」凸顯社交媒體力量

  湖北省荊州市安良百貨集團有限公司上月發生電梯「卷人」事故,一名乘梯女士向柳娟被卷入自動扶梯中死亡。監控視頻隨后在網絡上引發了憤怒反應。《紐約時報》指出,社交媒體用戶指控商場犯下謀殺罪行,這一事件凸顯了中國民眾日益增長的力量。

  該報稱,中國民眾繞開官方管道,使用社交媒體的聚光燈,提醒大家注意某些類型的不公。而在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向柳娟之死讓一些人追問,企業和政府的領導者是否足夠關心普通民眾的生命。

  首先讓公眾注意到向柳娟之死的是她的家人。新聞媒體難以接觸到事發地,也就是電梯所在的荊州安良百貨,於是向柳娟的親屬在新浪微博上發帖求助。他們把帖子指向了中國一些高調的評論者,希望此事可以迅速傳播開來。不久后,智能手機上就滿是湖北省「電梯吃人」的消息。商場的監控錄影出現在網上,顯示了向柳娟之死的全部過程,視頻引來數百萬人觀看。知名博主很快跟進。「要把商家和電梯生產企業罰到破產。」著名的上海商人施勵勤在微博上寫道。很多指責是針對商場的。批評人士質疑,既然明顯出了問題,為何沒有關閉電梯。

  向柳娟死后,官方新聞機構也加入了譴責的行列。《人民日報》在頭版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對公眾而言,事故發生后必須要有『責任追問』。」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