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已跌至16年新低,回吐“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以來積累的漲幅,但市場主流觀點認為本輪商品仍未探底。
截至北京時間8月24日19:30,跟蹤22種大宗商品的彭博大宗指數跌至85.8686,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21%。今年迄今,該指數已累計下跌16%,超過半數資產已經跌入熊市。
8月24日亞洲盤時段,WTI原油跌破39美元/桶,報38.92美元/桶,日內跌逾4%。布倫特原油日內跌4.66%,至43.34美元/桶,為2009年3月來首次跌破45美元/桶。自上周起,布倫特原油9月期貨已累計下挫近12%。今年5月以來,油價暴跌30%。
大宗商品對沖基金表現持續低迷,投資退出情緒高漲。最近一周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所持美原油(WTI)凈多頭頭寸降至五年低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五(8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8月18日的一周,美原油凈多頭頭寸減少了6342張合約,至93406張合約,降幅為6.4%。空頭頭寸減少了2.7%,多頭頭寸下降4.1%。
國泰君安證券[微博]大宗商品主管李良琨撰寫報告指出,有跡象顯示全球對固定基建投資需求的放緩,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的需求。“基建重卡生產商Caterpillar從2012年12月開始,全球銷售已持續32個月負增長,遠遠長于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亞洲銷售在中國消費下滑的狀態下加速衰減至-25%,拉丁美洲也減少近40%,北美都出現了-5%同比的下滑。”他寫道。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巴克萊銀行近日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中,中國對石油、銅和鋁需求的平均增速為6%,9%和13%。該行預計未來五年內將分別跌至3%,2.4%和2.5%。
而與此同時,原油供應端并沒有出現收緊的跡象。
解除經濟制裁指日可待的伊朗,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全球市場輸送更多石油。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 Zanganeh近日在會見英國外交官員時表示,“我們別無他擇,只能不惜一切代價增產來保衛市場份額。”在制裁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第二大石油生產國。
“供應面消息繼續主宰市場,對伊朗原油供應大幅增加的擔憂有可能加深,因伊朗石油部長聲稱,該國計劃不惜任何代價增產原油。”澳新銀行8月24日在報告中稱。
而OPEC近來的產量已接近歷史峰值。OPEC原油市場月度報告顯示,該組織7月份原油日均產量較6月增加了10.1萬桶至3151萬桶。
上周,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庫存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上升262萬桶,大大高于分析師預測的下降77.7萬桶。該數據公布之后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下挫。8月21日,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增加2口至674口,實現連續5周攀升,數據公布后,WTI原油價格自2009年來首次跌破40美元關口。
據悉,美國的原油庫存水平已高于其近五年季度平均值1億桶。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鑒于目前的供給過剩的局面,油價短期難以觸底。花旗集團表示,油價跌至2008年危機時的32.4美元是可想象的。
“全球經濟放緩,伴隨著美國煉油廠季節性檢修的來臨,又沒有出現堅挺的利多因素,意味著油價將繼續承壓。”法興銀行周末的報告中稱。
據悉,美國和歐洲的大型煉油廠將在9月和10月進行季節性維護而縮減產能,原油供應過剩很有可能加劇,原油價格進一步承壓。
不過,也有市場觀點認為市場中彌漫著的負面情緒是近日油價暴跌一大因素,此輪暴跌可能已脫離真實的供求情況。
摩根斯坦利商品分析部門負責人Adam Longson指出,盡管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比較差勁,但數據顯示其原油需求還是比較強勁。7月份,中國的原油進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0萬桶/天,至740萬桶,逼近記錄水平。
“盡管原油基本面并不強,現貨市場并不能印證其實質性的疲軟。”Adam Longso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