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上周已下調來油價預期,認為2016年油價平均價格將保持在60美元以下。 CFP 資料
美國原油價格跌破40美元,創下2009年來新低,越來越多的人擔憂油價將長期保持低位。
油服公司貝克休斯公布美國最新鉆井平臺數量后,油價應聲下跌。根據貝克休斯統計,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本周再度增加2個,為連續第五周增加,至674個。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近期下調人民幣匯率以及美聯儲加息的消息,引發了對于中國經濟硬著路的擔憂,市場認為原油需求將持續疲軟,原油供應過剩加劇。
原油投資者和分析師曾在年初時預測油價會在2015下半年上漲,但現在看來新一輪的油價下跌將會持續到明年或者是2017年。美國政府上周已下調未來油價預期,認為2016年油價平均價格將保持在60美元以下。
新一輪油價下跌使得能源股跳水,全球市場指數承壓,讓投資者感到不安。一些人擔心能源價格的下跌表明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而更便宜的進口成本則已經在一些地區引發了低通脹的擔憂。
爭奪原油定價權,中國原油貿易巨頭崛起
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經濟放緩導致需求減弱是這次油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但隨著油價的下跌,供應過剩導致賣方市場競爭加劇,中國作為買方,正從價格接受者逐漸向定價者轉變。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聯合石油公司(聯合石油)與中國國際聯合石油化工公司(聯合石化),這兩大國有石油貿易巨頭經常主導著每日的交易,數量超過由西方大油企經手交易的數量。它們取代殼牌石油或維多等頂級交易商,成為主宰迪拜油市的后起之秀。
報道稱,為了爭奪亞洲地區原油指標的控制權,兩大巨頭的交易十分積極,聯合石油的大規模買盤承接了聯合石化的賣盤,推動亞洲市場的中東原油價節節攀升,而此時其它品級原油的價格則因為全球市場供應過剩而備受打壓。
以聯合石化為例。由于母公司、亞洲最大煉油企業中石化每日加工的480萬桶油中有近80%來自進口,其中超過一半參照迪拜原油價格,聯合石化一心想著讓油價保持在低位。
“這種情況肯定會發生——因為中國貿易商越來越熟悉全球貿易機制,在這些機制中的實力日益增強,他們也越來越愿意適應這些機制,學著加以利用為自己爭取利益,” 咨詢公司中國問題主管邁克·馬田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石油供應安全方面,中國越來越看重的問題是能否成為定價者,并參與到全球整個的供應鏈中來。”
美國能源公司影響有限,正努力完成自我重塑
《經濟學人》曾發文章表示,上輪油價下跌主要是中東產油國與美國頁巖油商的戰爭。那么在這輪油價暴跌中,美國的能源公司的影響是否真如外界所說面臨大波的破產和兼并、收購?
在去年一輪的油價暴跌中,投資者預測會在美國能源行業中引發一波破產和收購。但許多美國的能源企業通過從投資者中籌集基金,降低成本和專注于生產效率最高的鉆井生產,從而避免了大規模的破產。
“在美國能源公司中,你并沒有看到巨大的痛苦。” 約翰·漢考克金融服務公司總經理亞當·韋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認為油價長期處在低位,能源公司需要減少投資已促使產量下降。
“油價跌到40美元以下真的抑制了生產活動,能源公司應該抑制資本投入,隨著時間推移完成自我重塑。”韋斯說,“能源公司要有油價會在低位持續更長時間的想法才能在市場上立足。”
國際市場有贏家,也有輸家
對于其他石油進口國來說,例如歐洲、日本、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因為國際油價下跌帶來油品消費支出的節省,這些國家正在享受油價下跌帶來的意外之財。《華爾街日報》指出,油價帶來的節省很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消費。“現在對于消費者來說能看到的,油價下跌可能促使消費者更多消費,但他們也有可能因擔心油價不會持續下跌而用于儲蓄。”RBC財富管理公司副主席詹妮爾·納爾遜說。
但對于石油生產國來說,油價的再次暴跌可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委內瑞拉違約擔保成本已升至歷史新高,彭博調查的12位分析師的預估中值顯示,委內瑞拉2015年的平均通脹率或高達86%,較去年的57%大幅擴張。
去年,油價崩潰令委內瑞拉原油收入大跌,削減了該國進口基本用品的能力,從而造成貨物短缺,推高了國內商品價格,令貨幣對內貶值。目前,在委內瑞拉的咖啡館里,面值兩塊錢的紙幣正被當作餐巾使用,因為紙幣比紙巾更便宜。彭博社的報道認為委內瑞拉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破產的產油國。
除此之外,俄羅斯的經濟也遭受打擊。盧布兌美元持續貶值,創下今年2月份以來新低。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公司Rosneft的股價則已比今年最高點下跌16%。
作為傳統產油國組織,歐佩克為了與美國頁巖油爭奪市場,拉開上輪油價下跌的序幕。然而隨著油價再次暴跌,歐佩克各個國家維持石油市場份額的成本也越來越大。
沙特的赤字規模也創三十年來最高。Petromatrix GmbH稱,全速產油的計劃是一個“戰略性錯誤”。 RBC 資本市場分析師克里斯托弗·隆尼Christopher Louney稱,一些OPEC成員國可能開始反思這種代價是否值得。“如果油價明年中期沒有反彈,那么屆時就會有問題出現:這個策略值得嗎,未來需要改變策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