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大宗商品市场接连雪崩

2015-08-2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宗商品市場近日重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最低水平。

 
  昨日,NYMEX原油徘徊在42美元附近,該價格在金融危機爆發后迅速從此前的147美元下跌至2009年初的47美元。此外,LME銅、LME鋁、LME鋅均刷新自2008年以來新低。是什么因素叩響了大宗商品市場熊市之門?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主要是由于近期全球經濟低迷,需求不足導致,同時,以美聯儲加息預期為契機,全球資金面開始收緊,這也是導致大宗商品全線下挫的催化劑。
 
  此輪熊市周期更長?
 
  8月19日數據顯示,NYMEX原油最低報41.35美元,創十年新低;IPE布油最低報48.24美元,創六年半新低;現貨黃金最低報1072.93美元,創六年新低;LME銅、LME鋁、LME鋅則最低報4983美元、1549.50美元、1730美元,分別刷新自2008年以來新低。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本次大宗商品市場暴跌與上一次金融危機相比,存在四個方面的特征,其一,當前石油過剩在于頁巖油技術革命帶來的供應大幅增長,而2008年供應壓力是在金融危機后體現出來的;其二,當前并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金融市場沒有出現系統性風險沖擊波。“其三,地緣政治博弈,當前歐佩克、美國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進行‘肉搏’;其四,當前中國經濟下行,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經濟只是短暫地受到外部沖擊。”程小勇表示。
 
  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則表示,比如2008年油價的大跌,除了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包括投行在內的諸多投資者在原油市場的投機性做空行為所致。而去年自7月以來油價的下跌,最主要由于實體需求疲軟,以及頁巖油產量增加,加上美元走強,整體來說是一個多方面綜合影響的結果,并非投機做空所致。數據顯示,新興經濟體經濟近年均呈現下滑趨勢,GDP增速從2008年的6.5%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4.7%,今年預測值甚至跌至4.3%。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當下全球經濟陷入疲軟狀態,特別是此前對大宗商品需求量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這導致需求的嚴重下降,對商品價格支持的動力不足,這是長期的影響,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短暫的沖擊持續時間更長。以中國為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海關總署最新統計,2015年7月,全國進出口2.12萬億元,同比(下同)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0.93萬億元,下降8.6%;順差2630億元,下降10%。
 
  強美元快速“補刀”
 
  大宗商品市場雄起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全球市場資金面的寬裕,而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強,一方面導致強美元周期出現,另一方面引發全球資金面恐臨收緊趨勢的擔憂,于是大宗商品價格一瀉千里。
 
  巴克萊銀行本周二表示,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經就下一步行動下定決心,因此預計美聯儲將會在9月加息。
 
  東證期貨貴金屬分析師元濤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美聯儲不可能到通脹2%的時候再加息,因為在低通脹的環境中這將遙遙無期,同時加劇了通脹超調的風險。若加息過遲,屆時利率急劇拉升,將造成市場大幅動蕩,加大美聯儲加息的代價,這是美聯儲不愿意看到的。”受此消息影響,美元指數最高突破98,最新報96.9347,微跌0.0697,跌幅為0.07%。而年初至今,美元指數已經上漲逾7%。
 
  值得注意的是,強勢美元相對應地“打擊”了其他國家貨幣,這也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壓力。有境外媒體報道指出,加拿大和俄羅斯的石油生產商產量全球名列前茅,它們以美元為單位出售原油,運營成本則是以本幣支付。8月以來,加元對美元匯率已創11年新低,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匯率逼近6個月來最低點。這無形中幫助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產油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石油、黃金和銅為首的大宗商品全線下跌已經嚴重影響這類商品生產商的本幣匯率,它們的貨幣對美元跌得越多,它們的成本就越低。這會給大宗商品進一步施加下行壓力,產生惡性循環。”法國興業銀行石油市場研究主管MikeWittner稱。

  “逢低抄底油企論”靠譜?
 
  在這些背景下,“逢低抄底油企論”一時甚囂塵上,是否可行?根據記者多方了解,無論從供給面、需求面、國際宏觀政策面,油價在短期內似乎都沒有反彈的支撐。更有分析師表示,年中的反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市場對于“見底反彈”的預期過高。
 
  先從供給面來看,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向本報記者分析稱:“原先市場預期美國三季度可能會減產,然而預期沒有兌現。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量仍在持續,而美國維持市場份額的決心跟OPEC如出一轍。”
 
  此外,美國油井停產、重啟成本較高,由于前期的沉沒成本(即建設成本)高企,因此只要能持續產油,不論油價是否走低,這仍能彌補部分沉沒成本。
 
  不可忽視的“后來者”就是伊朗。伊核六國與伊朗就核問題于7月達成全面協議,根據伊朗石油公司發言人稱,一旦出口限制解禁,公司在一周內即可以開工。此外,金曉也告訴本報記者,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伊朗達成的協議,今年11月可能就將實現原油出口解禁。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大多數分析師小看了伊朗產油量回升的能力,對伊朗的產油前景太悲觀。從歷史經歷判斷,伊朗恢復的速度可能比大家想象的快。
 
  金曉指出,盡管油企股價已經位于低位,但“最糟糕的時候”還未到來,明年一季度可能將到達危機的頂峰。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