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香港興建三跑的其中一個爭議,就是向旅客收取「機場建設費」的問題。坊間評論認為,收取「機場建設費」可體現「用者自付」的原則,但應同時考慮其他集資方式,包括趁當下利率仍然低企時發債。
擬按途程及艙級收費
有消息指,機管局早前諮詢旅遊業界時,曾經拋出9小時為途程劃界,以及按機艙級別的收費制度,至於收費年期則為8年。對此,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上述收費機制較劃一收費水平合理,相信此舉可避免流失太多過境旅客。但他同時指,在三跑施工期間預先向旅客收取建設費並不合理,至於收費年期則可由8年延長至16年,並將每8個級別的收費各減一半。
事實上,坊間對三跑融資的爭拗點,在於機管局應否自行融資,從而避免發生「由旅客埋單」的問題。國泰航空企業事務董事唐偉邦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工程應融資或發債形式興建,而不須向機場使用者,包括旅客和航空公司過度收取費用。
機管局應趁低息發債
機管局若要為三跑融資的話,發債又是否可行方法?經濟學者關焯照稱,全球仍處低息環境,加上香港國際機場的一向擁有良好信譽評級,應利用上述優勢發行企業債,以解決部分資金問題。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羅祥國表示,乘坐飛機並非必需品,向旅客收取「機場建設費」可體現「用者自付」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