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561億債券融資補血救市 券商擴張自營

2015-09-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導讀

  7月至今,共有22家券商進行了30次債券融資,規模合計561億元。

  本報記者 譚楚丹 深圳報道

  巨震市況下,“券商救市隊”二度“出手”救市。多家券商公告,向證金公司出資,為A股輸送彈藥。

  加上上次救市的出資金額,中信證券兩次出資合計211.09億元居首,海通證券“出手”達194.57億元,而華泰證券兩次“輸血”合共144.4億元。

  在屢次為市場輸送“活水”時,有市場人士擔心,券商資本金會否“失血”。

  對此,深圳一名私募分析師表示,出資對券商資本金影響并不大。而據記者統計發現,券商的債券融資能迅速“補血”。據Wind統計,自7月以來至今,共有22家券商進行了30次債券融資,融資規模合計561億元。

  以中信證券為例,公司在7月初出資“救市”156.75億元,但其在7月16、19日分別發行證券公司債、短融,共融得135億元。國信證券亦在7-8月間發行3次短融,規模達61億元,而其7月出資救市金額為65.85億元。

  在“輸血”市場的同時,券商亦同時增加自營規模。上海一名自營老總認為,雖然行情接近底部,“套牢”風險不大,但操作仍需謹慎。

  561億債券融資“補血”

  截至9月2日發稿時,共有14家上市券商公告稱同意參與設立證金公司專門賬戶,以7月末凈資產20%出資,將資金劃至證金公司設立的專門賬戶單獨運作。

  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出資較多,分別為54.34億、44.57億、44.40億。

  而未在7月出資的上市券商亦在這輪參與救市。如太平洋此輪出資14.03億、東北證券出資20.5億、國海證券出資24.62億、國元證券出資36.77億。

  而此前在7月,21家券商已為市場輸送1200億“彈藥”。

  兩輪救市出資,會否對券商資本金產生較大影響?

  深圳一名私募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必擔心,“券商上半年收益很高,同時兩融余額已下滑一半,兩融需求不如以往旺盛,目前沒有太多業務需要消耗資本金。”

  事實上,7月9日,證券業協會已組織50家證券公司召開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專題研討會,允許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

  據了解,會上監管層介紹了證券公司短期公司債券、永續次級債和融資融券收益權證券化業務的發行情況以及監管要求;同時允許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收益權證券化業務。

  而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券商各條融資渠道的梳理,券商自7月救市以來,首選“債券”進行補血。

  據Wind統計,自7月以來至今,共有22家券商進行了30次債券融資,合計561億元。其中,短融與證券公司債類型各占一半。

  以中信證券為例,其在7月出資參與救市金額為156.75億元,而公司分別在7月16日發行證券公司債募集85億,在19日發行短融募集50億元,共募得135億,僅按數額比較的話,中信證券期間募資已達其出資額的86.12%。

  國信證券亦在7-8月間密集發行3次短融,規模達61億元,而公司第一次出資救市金額為65.85億元。

  此外,西南證券7月也發行證券公司債融資20億,招商證券8月也發行短融籌到30億。

  同時,一大批上市券商也在申請債券融資。

  東吳證券、東興證券分別擬發行規模不超過200億、不超過100億的次級債;華泰證券擬發行規模不超過700億的信用債。

  上述券商均表示,募得資金主要用于改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補充運營資金。

  不過,弱市之下,券商在股票融資方面,“補血”并不順利。7-8月,并無券商完成定增融資。事實上,今年以來共有7家券商欲通過定增“補血”,但預案價下限均出現倒掛,遲遲未能成功發行。

  其中長江證券、申萬宏源、東吳證券均在8月公告,對非公開發行預案進行發行價格修訂。長江證券發行價格由15.25元下調到10.91元。申萬宏源由16.92元下調到12.30元,融資總額下調40億元。東吳證券發行價格由23.5元調整為15.83元,募集資金由75億元調整為60億元。

  謹慎擴大自營規模

  向證金公司出資的同時,不少券商亦增加自營規模。

  西部證券公告,自營業務最大規模由70億元調整為95億。國元證券表示,自營投資規模將不超過 105 億元。國海證券表示,權益類證券及權益類衍生品合約價值的初始投資總規模由不超過凈資本30%提高至不超過50%。

  不過,上海一家小型券商自營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沒有增加自營規模。”

  上述負責人分析,即使增加自營規模,“套牢”風險并不大。“主要是行情到底部了。這是結構性行情。今后行情若還是在改革、新興創業的話,高估值的票仍將保持高估值,因為它有經濟背景。但同時低估值的票確實跌到位了,例如銀行、保險、券商、醫藥、消費板塊確實到底部了,估值跌出價值了。”

  在他看來,券商應謹慎增加自營規模,因為在以往情況下,機構對底部的態度是謹慎的。

  他解釋,“長期投資者敢于去買底部的票,是因為有穩定收入來源,畢竟抄底會抄錯,但他們有源源不斷的錢。而機構有考核目標,在底部的時候是很難主動去擴展規模。”

  上述深圳私募分析師亦表示,機構隊也怕“被套”。“券商自營每年都有確定的規模額度,現在是非常時期,券商不僅要救市,同時也要自救,因此才加大自營盤規模。但券商對加大自營規模是非常謹慎的,所以增加幅度并不會太大。”

  他認為,今年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已賺得盤滿缽滿,“被套”對收益影響不會太大。“自營業務下半年將給券商帶來負貢獻,但應不至于虧損,只是少賺錢。”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