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7

大批難民為何湧入德國?

2015-09-09
来源:新華網

  在當前沖擊歐洲的難民危機中,大批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難民顛沛流離,在輾轉多國後進入德國,僅5日、6日兩天就有大約2萬難民湧入。對於許多難民而言,德國儼然成了希望和新生的代名詞。

  對此,專家認為,德國成為難民首選目的地,主要因為它能夠向難民提供良好的保障和庇護。由於曆史和現實原因,德國在接納難民方面擁有相對完善的機制和相對積極的意願,但如果難民潮持續不減,德國現行接納難民的政策或迎來“轉折點”。

  德國成難民“希望”

  本月4日,德國臨時決定允許滯留匈牙利的大批敘利亞等難民入境,此後幾天大批難民搭乘火車、汽車,甚至徒步進入德國,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頭條。

  事實上,德國長期以來都是難民進入歐洲後的首選國家,也是歐盟成員國中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德國政府預計,到今年底,德國將收到大約80萬份避難申請,遠超年初預計的45萬份。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歐洲政治室主任趙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大批難民首選德國作為目的地,因為他們在那裏能夠獲得良好的待遇和保障,包括免費的住宿、一些現金補貼和更好的就業機會。

  更重要的是,德國在難民管理方面比較規范,出台了《德國:難民申請程序法案》和《尋求庇護福利法案》等專門法案,做到了有章可循。

  按照規定,難民抵達德國後可以在接待中心申請庇護,登記個人信息、指紋和照相,獲得臨時居留權,成為“申請庇護者”。隨後,德國當局將逐一審查庇護申請,在大約5個月後做出是否給予難民身份的決定。其間,德國將為“申請庇護者”提供免費住宿,發放基本生活費和零花錢。

  “申請庇護者”在頭三個月內禁止工作,此後在獲得移民局和聯邦就業局允許後,可以工作,但受到一定限制。

  趙晨認為,在近期進入德國的敘利亞難民中,許多屬於中產階級,不僅懂得英語,還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在失業率較低、老齡化嚴重的德國,這些高素質難民擁有較好的就業前景。

  曆史和現實因素

  專家指出,在應對和接納外來移民和難民方面,德國擁有相對完善的機制,背後有著曆史和現實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德國經曆了多次移民潮,除大批德國人因邊境改變遷移外,土耳其、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大量勞工也進入德國。德國2014年的官方數字顯示,德國8110萬人口中,1090萬屬於移民,而20.3%的德國人口擁有“移民背景”,即移民或移民子女。

  趙晨認為,德國此次表現出願意接受難民,首先是因為德國深受社會民主主義影響,認為人們應該享有基本的生活條件,不僅是德國人,也包括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難民。其次,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來自東德,而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批東德人曾經繞道匈牙利從奧地利進入西德,因此,包括默克爾在內的許多德國人能夠理解難民的處境,感同身受。當前,德國一些民眾已經自發組織起來向難民提供各種幫助。再次,德國當前出生率低、人口萎縮,也需要吸納外國勞動力,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呼籲歐盟共同應對

  對於大量湧入德國的難民來說,雖然暫時可以安身,但仍會面臨許多現實困難。

  首先,從“尋求庇護者”到獲得永久居留權或公民身份並不容易,往往耗時數年,而如果避難申請被拒絕,將會被遣返。其次,隨著難民大量湧入,德國一些地方極右排外事件時有發生,7日淩晨,德國東部3處預定安置難民的設施遭人縱火。排外情緒抬頭將給難民融入德國社會帶來更多障礙。

  此外,面對沒有減退跡象的難民潮,德國已經顯露疲態,開始呼籲其他歐洲國家共同分擔責任。

  德國總理默克爾7日在記者會上說,德國經曆了一個“讓人忙得透不過氣的周末……我們現在經曆的事情將改變我們的國家”。她強調,應對挑戰需要國家和民間共同努力,也需要歐盟更加團結。

  德國副總理加布裏爾也在記者會上表示,應對這次難民潮是德國“統一以來最大的挑戰”,歐洲不能只靠德國、瑞典等少數國家大量接納難民,“我們需要一個與以前不一樣的歐洲難民政策”。

  德國政府7日上午公布的應對難民潮一攬子措施總原則包括加快難民審批、安置或遣返程序,敦促歐盟制定統一難民法規,各成員國分擔責任。(張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