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郭金超) 在即將過去的9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後來到遼寧、河南兩省,頗為少見地在一個月之內兩次赴地方考察。
梳理這兩次時隔不久的考察我們會注意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李克強在多個場合最頻繁提及的詞。
在赴大連出席夏季達沃斯年會期間,李克強來到大連眾創空間,與青年創客交流。他隨後還將創客們的創業故事在達沃斯開幕式上與中外嘉賓分享,並在致辭中大篇幅闡述“雙創”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意義。
而在剛剛結束的河南考察中,李克強又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大力推動“雙創”,形成企業和經濟發展新動能。
為何在兩次考察中頻頻提及“雙創”?此間觀察人士認為,這是李克強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之舉,也是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措施。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國內經濟也處於新舊動能銜接期,下行壓力加大,亟待尋找和彙聚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以增強經濟韌性與活力,為未來“蓄勢”。
事實表明,“雙創”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有數據顯示,通過“雙創”,2014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一萬家以上。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高技術產業增速超過10%,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加大,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催生中加快形成。
也因如此,在大連夏季達沃斯開幕致辭中,李克強表示,正是大眾的創業和創新精神,使我們增強了克服時艱的信心。
也有細致的觀察者注意到,在兩次考察中,李克強提及“雙創”所針對的對象不盡相同。
觀察人士認為,此舉大有深意。在當前中國的“雙創”浪潮中,中小微企業無疑是最活躍的群體。相比之下,雖然現在很多大企業、包括大型央企則在陸續加入“雙創”行列,但步伐稍顯滯後。有評論認為,觀念是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大企業還端著架子,認為“雙創”是上不了台面的“小打小鬧”,對其冷眼旁觀。
對於這種現象,決策者顯然早有洞悉。在9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明確表態,“雙創”絕不僅僅是中小微企業的事,大企業也要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集眾智以"雙創"推動企業發展。
兩天後,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李克強說,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國企改革與“雙創”緊密結合起來。
時隔7年,李克強再訪河南,首站選擇了洛陽礦山機械廠。作為一家大型重裝備企業,這家企業聘請10位院士、15位行業領軍人才,引領組建18個技術創新團隊,並建立了勞模工作室、大工匠工作室和工人創客群體,直接參與者逾500人,帶動4000多名一線工人成長成才,堪稱大企業推動“雙創”的鮮活樣本。
“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是小微企業生存和興盛之道,大企業通過‘雙創’更能集聚全員智慧,迸發更大能量。”在這家企業,李克強強調,大企業進行“雙創”,這不是權宜之計,而要有長遠謀劃,要創出成果、效益、品牌,也要創新機制和分配模式,走活“雙創”這步棋。
分析指出,李克強連續就大企業“雙創”發出強音,並用大企業的實踐說明,“雙創”不僅是小企業的生存之道,也是激發大企業自身活力的重要之策。
正如李克強所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一場微觀層面的改革,讓整個社會放開手腳、迸發活力”。在新舊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總理力促“雙創”表明,只要抓住機遇、充分激發億萬群眾的創造性,中國經濟完全可以頂住當前下行壓力,爬坡過坎,邁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