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山乳業上演「涉毒」羅生門事件,近日持續發酵,受到輿論的熱烈關注,昨日事件又有了最新的進展。輝山乳業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稱,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存在檢測程序違規、檢測結果不實等四大問題,對河北食藥局的檢測結果,輝山表示無法認可。
誰來監管監管者
如果主角輝山乳業的質疑屬實的話,那事件的發酵真可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在這種假設大前提成立下,也不外乎三種結果,其一,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沒有主觀故意,那就是屬於一種技術誤判;其二、河北省食藥監局有「個人主觀」故意,或涉嫌以權謀私;其三,河北省食藥監局有「集體主觀」故意,或涉嫌地方保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不僅三鹿倒閉,河北省的乳業也遭受「毀滅性」打擊。五年后,河北決定再次出發。如2013年底,石家莊市出台了《關於加快全市乳粉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7年,培育1至2個乳粉「中國馳名商標」。那麼人們就有理由猜測,地方利用手中的監管權,排擠外來戶,也就是曾經并仍然在盛行的潜規則。那麼這也再次提出一個古老的問題,誰來監管監管者。老闆再大,企業再大,一個官方的科長,就可以滅掉你,這就是中國權力的魔方。面對昨日輝山乳業的叫板,河北藥監局目前仍未做出回應。
消費者被騙怕了
監管者不可信,難道廠家就可信麼。輝山乳業提出,遼寧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對輝山生產環節進行檢測,十分肯定地為輝山背書——產品全部合格,不存在硫氰酸鈉超標。當河北和遼寧的官方檢測機構「打架」時,消費者應該相信誰呢?在輝山乳業的回應中提到,每個批次都會送至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那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報告就可信麼?目前中國的某些檢測機構都是把盈利放在首位,誰檢測、誰掏錢,大家都不願意得罪客戶。比方說,在2012年7月,第三方檢測機構——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針對洋奶粉是否含有香精事件,一天內發布兩份截然不同的報告,先是查出含香精,之后改口說,檢測人員出錯,此事最終也是不了了之。而在國外,大部分靠第三方檢測,會非常負責。產品事后出了問題,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檢測機構也要承擔很大責任,不僅會被罰一大筆錢,還可能關門。因此第三方檢測機構沒必要冒險。
到底該信誰呢?或者說,到底誰在說謊?假如硫氰酸鈉真的超標,不但輝山乳業甚至整個中國乳業都會引發一場像三聚氰胺一樣嚴重的災難。輝山乳業「涉毒」羅生門事件,涉及企業、各地方政府、監管部門等各方的利益或責任,注定存在一個博弈的問題,但前提是「終審」機制不可或缺。而且不但要有結果,更要有過程,中國乳業經過三鹿之殤后,大病還未初愈,又遭此劫,可以肯定的是必有一方在說謊,這不能不讓人們為中國乳業的前景擔憂,中國乳業的健康需要真相提供的營養。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