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中大研發糞便移植治難辨梭菌

2015-10-07
来源:香港商报

林朗昕、黄秀娟(左一、二)及黄曦(右二)介绍「腸道微生物移植」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葉佩瑜報道: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特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較容易「中招」,中文大學醫學院昨日公布研究,發現利用「腸道微生物移植」,即於病患者體內注入健康人士的「屎水」方法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治癒率高達八成半以上。負責研究之一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林朗昕直言,雖然以糞便樣本作藥,聽起來不舒服,但病人接受度高,笑言反而醫生更難以啟齒。他呼吁健康人士向研究所捐贈糞便樣本,以協助臨床研究。

 
  難辨梭菌感染醫院常見
 
  中大醫學院副教授黃秀娟於簡報會介紹,人體有超過400種腸道微生物,當中細菌分為具侵略性的微生物與具保護性的微生物兩種,如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好微生物不足以制衡壞微生物,難辨梭菌入侵時,便會引起感染。難辨梭菌感染於醫院特別常見,長者、長期病患者等特別容易感染,以威爾斯醫院為例,難辨梭菌感染病發率於2009年至2013年間增加了3倍,現時平均每月便有15至20宗新增個案,感染癥狀包括發燒、腹痛、腹瀉等。
 
  治療率比用抗生素更高
 
  中大醫學院助理教授黃曦指出,現時主要依靠服用抗生素制衡病菌,但藥物同時亦會有機會破壞好微生物,引致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故復發率較高,超過一成會復發,甚至會有二成半重癥患者於60天內死亡;團隊於今年年初起針對癥狀嚴重的難辨梭菌患者進行研究,將15位病人分成兩組治療,抗生素的治療率只得二成半,但「腸道微生物移植」卻高達八成半。
 
  向健康人士收集糞便樣本
 
  林朗昕表示,「腸道微生物移植」於2013年經中大團隊引入本地,程序涉及向健康人士收集約50至100克糞便樣本,加入生理鹽水稀釋及經精密濾網去除不必要微細殘留物,透過由鼻孔伸延至小腸的喉管、胃鏡或腸鏡等不同方法移植給患者,簡單而言是將健康人士的腸道生態系統移植到患者身上。
 
  被問到是否安全,林朗昕指團隊對腸道微生物移植捐贈者要求高,會經驗血、驗糞便等多個程序,故絕對安全。他又笑言,雖然當中涉及糞便,但病人接受度方面,反而是他開口介紹時更難以啟齒,他呼吁健康人士向研究所捐贈糞便樣本,以助其他臨床研究。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